关于汉服的文化知识题目(有关汉服的题目)

hanfuguo2天前汉服文化2

2017年汉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作为当代年轻人很有必要了解我国的汉 文化 方面的知识!为此,接下来,我就和大家推荐2017年汉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年汉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为汉服的浅吟低唱的作者是?C

A、溪山琴况

B、青松白雪

C、天涯在小楼

2、汉服吧吧主溪山琴况又号?C

A、蒹葭从风

B、壮志凌云

C、天风环佩

3、“汉服运动第一人”壮志凌运是在哪个城市第一次穿着汉服走上街头?B

A、广州

B、郑州

C、开封

4、第一所采用汉式学位服的大学是?C

A、南开大学

B、江苏师范大学

C、辅仁大学

5、当代制作深衣第一人是?C

A、青松白雪

B、壮志凌云

C、信而好古

6、当代首次全国范围内公祭先烈的是?A

A、北京祭袁崇焕

B、江阴祭三公

C、安阳祭冉闵

7、汉服运动大事记的整理者是?B

A、大汉玉筝

B、兰芷芳兮

C、青松白雪

8、掌掴满清包衣阎崇年者是?B

A、宋豫人

B、大汉之风

C、枫中之人

9、以下几种形制中最早出现的是?A

A、衣裳

B、深衣

C、通裁

10、与下列其他汉服不属同一类的是?B

A、直身

B、直裾

C、直裰

11、下列哪一种汉服于唐时盛行?C

A、袄裙

B、齐腰襦裙

C、齐胸襦裙

12、以下哪种袖形多为满洲人穿着?C

A、垂胡袖

B、琵琶袖

C、马蹄袖

13、以下所举不属于深衣制的汉服是?B

A、曲裾

B、明圆领

C、直裾

14、据程大昌所载,褙子是由什么演化而来?B

A、披风

B、中单

C、半臂

15、男子行揖礼时应?A

A、左手在上

B、随意

C、右手在上

16、冠礼中,宜请谁作宾?B

A、好友

B、长辈

C、上司

17、女子行揖礼时应?A

A、右手在上

B、左手在上

C、随意

18、以下不属于射礼的是?B

A、宾射

B、飨射

C、投壶

19、以下不属于凶礼的是?C

A、丧礼

B、荒礼

C、祭礼

20、四配十哲中不包括?A

A、荀子

B、子思

C、仲弓

21、于孔庙释奠先师之礼属于五礼中的?C

A、嘉

B、凶

C、吉

22、吉礼中所祀天神不包括?C

A、司命

B、雨师

C、五帝

23、周礼春官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是指五礼中的哪一礼?A

A、宾

B、吉

C、嘉

24、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是?B

A、 惊蛰

B、 立春

C、 雨水

25、颁布壬子衣冠诏的是?C

A、李世民

B、朱棣

C、赵匡胤

26、 对联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所赞的是?C

A、夏完淳

B、文天祥

C、史可法

27、坚守扬州,抵御外族,被世人称赞“号称小朝廷”的人物是?B

A、史可法

B、李庭芝

C、陆秀夫

28、剃发易服令于何年颁布?B

A、1644

B、1645

C、1646

29、深衣属于哪个形制?C

A、衣裳制

B、通裁制

C、连裳制

30、三屠发生在以下哪个城市?A

A、嘉定

B、扬州

C、江阴

31、明朝的 清明 上河图是以下哪位画家画的?C

A、张择端

B、唐寅

C、仇英

32、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是?A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33、明朝哪个皇帝在土木堡之变被俘虏?C

A、朱棣

B、朱见深

C、朱祁镇

34、唐朝的开国皇帝是?B

A、李治

B、李渊

C、李世民

35、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A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36、以下哪部著作不属于十三经?C

A、尔雅

B、孟子

C、说文

37、以下哪个事件跟赵匡胤无关?C

A、陈桥兵变

B、杯酒释兵权

C、五胡乱华

38、以下哪个不属于洪武四大案?C

A、蓝玉案

B、空印案

C、巫蛊案

39、“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A

A、陈汤

B、汉武帝

C、司马迁

40、明朝()皇帝时期,我国在朝鲜打败倭人?C

A、嘉靖

B、永乐

C、万历

41、《盐铁论》是我国著名的经典,请问此文的作者是?C

A、孔颖达

B、荀子

C、恒宽

42、明朝时期的著名改革是?C

A、青苗法

B、摊丁入亩

C、一条鞭法

43、以下哪样物品不出现在冕服系统中?A

A、梁冠

B、大绶

C、革带

44、以下哪项不是汉人的传统习俗?A

A、披发

B、穿衣右衽

C、祭祖

45、瘦金体是出自哪个皇帝?C

A、赵桓

B、赵匡胤

C、赵佶

46、东汉末年的著名起义是?B

A、太平天国起义

B、黄巾军起义

C、白莲教起义

47、郑和下过几次西洋?C

A、五次

B、六次

C、七次

48、礼服庄重化,常服()。A

A、日常化

B、大众化

C、学生化

49、“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 历史 故事 ?C

A、霸王别姬

B、楚汉相争

C、苏武牧羊

50、明代恢复而造的“忠靖服”,是属于?B

A、深衣

B、玄端

C、冕服

看了2017年汉文化知识竞赛试题的人还看:

1. 2017年传统文化知识竞赛100题

2. 2017年彩云杯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3.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汉服文化知识 汉服有什么特点

1、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书史体系《礼记》、《后汉书·舆服下》、《晋书·舆服》、《宋书·礼五》、《南齐书·舆服》、《魏书·礼志四之四第十三》、《隋书·礼仪七》、《旧唐书·舆服》、《新唐书·车服》、《宋史·舆服》、《明史·舆服》,通过祭服、朝服、公服、常服以及配饰体现出来。汉服文化从三皇五帝延续至今(清代被迫中断),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在当代,汉服文化正在通过汉服运动这一民间文化运动形式逐渐复兴。

2、中国又称『华夏』,这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中华天朝重衣冠礼仪。《周易·系辞下》曰“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周公制周礼而治天下,被儒家尊为圣人。周礼通过《仪礼》、《周礼》、《礼记》的服章和仪式表现出来,因而衣冠、礼仪往往用来代指文明,汉服是礼仪的载体。 《春秋左传正义》疏:“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尚书正义》注:“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贵族和平民纷纷逃亡到江南,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饰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用。

汉服文化知识

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服文化知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汉服文化知识1

既然说到汉服文化,那在这里我们首先为大家介绍汉服。当我第一次看到汉服这个字眼时,我第一理解就是汉朝的服饰,其实不然,这样理解太片面太局限性了。所谓汉服,又称汉衣冠,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之为汉装和华服,是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装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的体现。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墓遣册》: 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儒家神道设教的一部分。“乗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

汉服自身内部体系非常完备,历经千年的发展,服制成熟,不仅本身种类丰富而且配饰是也非常繁多丰富。汉服的款式、形制、用料、剪裁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在中国传统社会,衣冠服饰被视为“治天下”之道。“黄帝、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汉服还通过儒家和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汉服文化知识2

复我泱泱华夏,着我汉家衣裳。华夏五千年来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而在这一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文化——汉服文化。

从“黄帝垂裳而天下治”始至明代,汉服一直在人类衣饰发展史上散发着最璀璨的光芒。直到明末清初,满清铁骑入侵中原。满清统治着为了打击汉人的文化自豪心,摧毁汉人的气节与骨气,颁布了“剃发易服”令。从此,汉人的记忆里有了对民族服装的缺失感。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饰,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汉民族凭着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看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而今,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西装、T恤、牛仔裤已成为时尚,汉服已被大多数人遗忘。

汉服,它有着飘逸的衣袂,严格的形制。汉服主要分为:曲裾、襦裙、祅群等服饰;主要特征是:衣领有交领,圆领,对襟直领,衣襟为右衽,隐结系带。而汉服袖圆以应“天圆”,衣领交叠成矩形以应“地方”,背部中缝直至脚踝以应人道正直。天圆地方,洒脱飘逸构成汉服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气质。因此,我国自古被称为“衣冠上国”。

有人说,汉服拘谨,呆板,等级森严。可汉服发展到现在,已没有阶级的区分,只有具体功用之别。汉服严密而完善的服装类别:礼服、常服、便服基本上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自从2003年普通工人王乐天穿汉服上街,这一行为标志着汉服正式进入大众视线,掀起了一股复兴汉服的热潮。而今,当有人穿着汉服走在街上,陌生感扑面而来:“和服”“汉服”“演戏的”等声不绝于耳。各种“复古,作秀,穿越”等帽子满天飞。

是否,你也曾傻傻地问过:“爸爸,我们汉族的民族服饰是什么?”爸爸则会不知所措:“呃……也许是中山装,旗袍之类的吧!”是否,你也曾用床单,妈妈的衣服披在身上,装扮着童年……

在全球化现象日益显著的今天,文化传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认识到,民族服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两者缺一不可。中国之所以又称为“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素来就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

通过汉服,以汉服为钥匙打开了汉文化之门。通过重新继承,学习汉文化,重建我们中华五千年来的精神面貌。正所谓,始于衣冠,达于博远。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汉服了解到传统文化,弘扬汉文化最核心的精神内涵。

复我泱泱华夏,兴我礼仪之邦。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实现汉服的复兴。嘿,看,汉服正向我们款款而来,你最准备好了吗?

拓展资料:

简介

汉服文化

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中华天朝重衣冠礼仪。《周易·系辞下》曰“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周公制周礼而治天下,被儒家尊为圣人。周礼通过《仪礼》、《周礼》、《礼记》的服章和仪式表现出来,因而衣冠、礼仪往往用来代指文明,汉服是礼仪的载体。 《春秋左传正义》疏:“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1]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尚书正义》注:“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2]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贵族和平民纷纷逃亡到江南,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饰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用。

“汉服”一词的文物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墓遣册》: 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3]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东汉蔡邕的.《独断》:“通天冠: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礼》无文。”[4],最早的正史记载见于《汉书》:“(龟兹公主)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檄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5]直接与汉朝重建的周礼服制体系有关。正如胡人传统服饰被叫做“胡服”,中国传统服饰被称之为“汉服”。所以,后来“汉服”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在漫长的历史中“汉服”逐渐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在唐代樊绰的书中就明确的称大唐的服饰为"汉服".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酋长也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6],元代修《辽史》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公元1645年,满清入关后,为了毁灭汉族的民族意志,在攻占江南时立即下达“剃发易服令”,1645年农历6月15日,颁布剃发令,严令汉族人民剃发,随即在农历7月9日,下令“衣冠悉遵本朝制度”,严令在几个月内毁弃汉族服饰,改穿满族服装,违令者斩,绵延了4千余年的汉服文化在满清政府的残酷暴力的政令下突然消亡。19世纪中叶开始复兴。

华夏信仰

衣裳,即上衣下裳,是汉服中最基本最古老的款式,象法天地,是华夏最高贵的祭服、冕服、朝服的基本款式。“《乾》天在上,衣象,衣上阖而圆,有阳、奇象;《坤》地在下,裳象,裳下两股,皆阴、偶象。上衣下裳不可颠倒,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乱,则民志定、天下治矣。”盖衣裳之制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衣包括九个部分:领、襟、袂、袪、袖、衿、带、系、衽。衣的甲骨文就是交领衣,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汉服中交领既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既人道,既方与正;而袖子,其实都是圆袂,既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所以,领是交领(从一开始的方形的矩领演化过来)右衽;袖是圆袂收祛,都是像一种图腾一样体现了文化的。 素积是裳的一种,又叫素裳,以十五升布为衣,积素以为裳。辟积其要中,使踧,因以名之也。”[7]「裳又前三幅,后四幅,开两边,露里衣,是以须衽。属衣两旁垂之,以掩交际之处。」[8]“辟积”的意思是,为行平易,把平铺的裳从底边正中间向上剪开_↑_,然后把中间分开的∧形两边前后缝起来,就成了无裆的袴,方便走路。摆幅越大的裳做出来的袴的摆幅也越大。后来前后两幅布的设计演进为前后各两块对称的梯形布缝成,幅布越多摆幅就越大。素积是皮弁服的一部分,缁布衣,古代军服。《白虎通》曰:“皮弁者,何谓也?所以法古,至质冠名也。弁之言攀也,所以攀持其发也。上古之时质,先加服皮以鹿皮者,取其文章也。《礼》曰:「三王共皮弁素积。」裳也,腰中辟积,至质不易之服,反古不忘本也。战伐田猎,此皆服之。”[9]“诸侯每日视朝,其君与臣皆服玄冠、缁布衣,素积以为裳。《礼》通谓此服为朝服。宴食虽非大礼,要是以礼见君,故服朝服。公食大夫之礼,宾朝服,则臣於君,虽非礼食,亦当服朝服也。”[10]素积也是君臣的朝服,公视朔之服。

玄端

《易》曰:『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天玄而地黄。』郑玄注《礼记·杂记》曰:“天之正色苍而玄,地之正色黄而纁,圣人法天地以制衣裳”。玄端,玄裳、黄裳、杂裳可也。缁带,爵弁(此莫夕於朝之服。玄端即朝服之衣,易其裳耳。上士玄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杂裳者,前玄後黄)[12]玄端是衣裳中第二神圣高贵的服制,即是祭服,也是天子朝服。

象征

汉服中最典型的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礼记·深衣》曰:“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尊卑论

汉服文化中的正色就是阴阳五行对应的颜色:所谓六象六色,源自阴阳五行说,概指青所以象东方的木,赤所以象南方的火,白所以象西方的金,黑所以象北方的水,玄所以象天,黄所以象地。此「六象六色」分别取其直线相对的方位为「次」,每两色成一对位,即青(东)与白(西)相对;赤(南)与黑(北)相对;玄(天)与黄(地)相对。 而汉服的配色是如《礼记·玉藻》云:“衣正色,裳间色。”

汉服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汉服的基本知识有:

1、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

2、汉服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

3、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

4、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

5、汉服中的隐扣,其实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显露在外面。一般就是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

关于汉服文化的知识

汉服全称为“汉民族传统服饰”。

它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定型于周朝、兴盛于明朝,经手绘纹饰、裁剪、缝制、熨烫等工艺,集独特的染、织、绣于一身,以交领右衽、系带隐扣等为主要特征,是“华夏文明”“礼仪之邦”在服饰上的投射,呈现出中国风和东方美学。

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一直到清以前的汉民族服装。虽历经变化,但其最主要的形制“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的特点始终未变。

扩展资料

汉服文化的现状

随着传统文化回归潮渐盛,汉服婚礼、汉服开笔礼、汉服祭祀大典等形式多样的汉服“秀”在中国内地频频上演。“汉服”热折射出民众对文化传统关注度的提高,但无论是羽扇纶巾、峨冠博带的“穿越”体验,抑或是对传统文化的唤醒,文化传承中“形”与“质”之争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汉服早已从小众青年群体的文化表达符号逐步走入大众的审美视野。在审美变化的背后,回避不开的是蕴含在汉服中绵延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推动青年群体走向潮流前沿。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汉服风韵惊艳潮流传统文化得到青年认可与挖掘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香港大学生“秀”汉服文化传承引“形”“质”之争

关于汉服的基本知识

关于汉服的基本知识如下:

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也有人称为汉装、华服、汉衣冠,是由黄帝时期到明末清初期间,汉族以华夏礼仪文化为内涵发展出的民族服饰。

它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

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

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汉服礼仪:

1、立容(男女通用)。

身体肃立,双脚微分,袖手或手臂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从容优雅。

2、跪容(男女通用)。

跪立(一般为跪、正坐起身时的准备姿势):

双膝着地分开与肩同宽,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

3、坐容。

上身(腰以上)直立,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膝上,目视前方,足背平放于地,臀坐于脚后跟上。

4、长揖。

肃立,俯身,拱手(男子左手在外)高举(高过眉心),自上而下移至最低,俯身90度,是谓“长揖至地”。

5、时揖,又名拱手。

同辈人日常见面,辞别时,均可行时揖之礼。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外(女子相反),手心向下,俯身推手时,双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30度,然后缓缓起身,恢复立容。

相关文章

关于汉服的文化知识题目,关于汉服知识介绍

关于汉服的文化知识题目,关于汉服知识介绍

2017年汉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作为当代年轻人很有必要了解我国的汉 文化 方面的知识!为此,接下来,我就和大家推荐2017年汉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年汉文化知识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