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汉服基础知识竞赛)

hanfuguo1天前汉服美图1

2023年青年大学习第三期答案(完整版)

“青年大学习”是共青团中央发起设立的,2023年青年大学习第三期的答案出来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青年大学习第三期答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static/uploads/yc/20211129/d6391c7a36e56af4ba7ece4f64593531.jpg"width="484"height="300"/

青年大学习2023年第三期答案

青年大学习2023年第3期视频答题(知识卡片)答案:

知识卡片视频答题答案:A

青年大学习2023年第3期6道课后习题作业答案:

第1题答案(多选):AB

第2题答案(多选):ABCD

第3题答案(多选):BC

第4题答案:D

第5题答案:D

第6题答案(多选):ABCD

青年大学习团课学习心得感悟范文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其中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熠熠生辉,是青年成长的指路明灯、共青团工作的根本遵循。

青年大学习团课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感谢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我有些热泪盈眶了。我们青年一代是要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以龙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在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中国精神文化的不断引导传播,我认为我们是不断变好的,比如我的兴趣方面:汉服。前些年,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一些青年上台推荐我们的汉服,但主持人连汉服都不认识,把它当成日本和服并对选手破口大骂。而现在在路上看到穿汉服出行的人也不是奇怪的现象。我想,我们的文化深入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我们学校的校服、院服也能是汉服。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做我汉家衣裳,兴我华夏礼仪之邦。国家为我们营造了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中国还在发展,它给不了你想要的,但它给你了家,给了你和平生活的基础。少些抱怨多些支持,我们需要和国家一起进步。

大学是个接受新鲜思想血液的象牙塔。随着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以及体验与接受的越来越多,越感觉应该继续学习,学无止境。从我学习中国画八年的美术老师王杨对我的影响,到高二高三语文老师谭姐对我的影响,都是在中国文化、国家意识这方面,到后来入古风的坑,从歌曲中了解中国风词曲的美丽,到身边有喜欢诗词戏曲的同学的影响,我喜欢的国风方面的东西越来越多,我的血液里的这种情怀越来越浓厚。我虽然我现在对我的能力没有很大的肯定,在看不清的未来面前有着踟蹰,但是我不去做的话,就会成为我最怕成为的那种人——对社会没有意义的人,同时这个世界也会可能拱手让给我看不起的人,所以,努力努力再努力!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江山此代,赐名为汉!”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愿生种花家!

汉服知识竞赛流程

流程步骤:

(1 )主持人致辞并邀请各参赛队伍上台进行队伍介绍。( 2 )副会长介绍比赛规则,之后宣布比赛开始。(3 )进行第一轮必答题,操作员以多媒体展示题目,参赛选手在展示板上展示各队的答案,操作员公布答案,记分员在黑板上统计得分。(4)进行第二轮抢答题,操作员以多媒体展示题目,参赛选手举手示意 ,持人邀请率先举手的选手起立口头回答(若有同时举手的队伍,由其领队猜拳决定那支队伍回答。) , 操作员公布答案,记分员在黑板上统计得分。(5 )进行第三轮拓展题,操作员以多媒体展示题目,由参赛选手轮流选10分题、20分题和30分题,每轮只能选-类题,回答该类题下的一个问题。( 6 )记分员统计各轮分数并得出总分,得出第一-、 二、三名,如有并列第一名的,必须进行加时赛,如有并列第二名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按参赛选手意愿进行加时赛。( 7 )由副会长向参赛选手或队伍颁发奖状。(8)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9 )收拾场地,结束离开。

2017年汉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作为当代年轻人很有必要了解我国的汉 文化 方面的知识!为此,接下来,我就和大家推荐2017年汉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年汉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为汉服的浅吟低唱的作者是?C

A、溪山琴况

B、青松白雪

C、天涯在小楼

2、汉服吧吧主溪山琴况又号?C

A、蒹葭从风

B、壮志凌云

C、天风环佩

3、“汉服运动第一人”壮志凌运是在哪个城市第一次穿着汉服走上街头?B

A、广州

B、郑州

C、开封

4、第一所采用汉式学位服的大学是?C

A、南开大学

B、江苏师范大学

C、辅仁大学

5、当代制作深衣第一人是?C

A、青松白雪

B、壮志凌云

C、信而好古

6、当代首次全国范围内公祭先烈的是?A

A、北京祭袁崇焕

B、江阴祭三公

C、安阳祭冉闵

7、汉服运动大事记的整理者是?B

A、大汉玉筝

B、兰芷芳兮

C、青松白雪

8、掌掴满清包衣阎崇年者是?B

A、宋豫人

B、大汉之风

C、枫中之人

9、以下几种形制中最早出现的是?A

A、衣裳

B、深衣

C、通裁

10、与下列其他汉服不属同一类的是?B

A、直身

B、直裾

C、直裰

11、下列哪一种汉服于唐时盛行?C

A、袄裙

B、齐腰襦裙

C、齐胸襦裙

12、以下哪种袖形多为满洲人穿着?C

A、垂胡袖

B、琵琶袖

C、马蹄袖

13、以下所举不属于深衣制的汉服是?B

A、曲裾

B、明圆领

C、直裾

14、据程大昌所载,褙子是由什么演化而来?B

A、披风

B、中单

C、半臂

15、男子行揖礼时应?A

A、左手在上

B、随意

C、右手在上

16、冠礼中,宜请谁作宾?B

A、好友

B、长辈

C、上司

17、女子行揖礼时应?A

A、右手在上

B、左手在上

C、随意

18、以下不属于射礼的是?B

A、宾射

B、飨射

C、投壶

19、以下不属于凶礼的是?C

A、丧礼

B、荒礼

C、祭礼

20、四配十哲中不包括?A

A、荀子

B、子思

C、仲弓

21、于孔庙释奠先师之礼属于五礼中的?C

A、嘉

B、凶

C、吉

22、吉礼中所祀天神不包括?C

A、司命

B、雨师

C、五帝

23、周礼春官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是指五礼中的哪一礼?A

A、宾

B、吉

C、嘉

24、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是?B

A、 惊蛰

B、 立春

C、 雨水

25、颁布壬子衣冠诏的是?C

A、李世民

B、朱棣

C、赵匡胤

26、 对联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所赞的是?C

A、夏完淳

B、文天祥

C、史可法

27、坚守扬州,抵御外族,被世人称赞“号称小朝廷”的人物是?B

A、史可法

B、李庭芝

C、陆秀夫

28、剃发易服令于何年颁布?B

A、1644

B、1645

C、1646

29、深衣属于哪个形制?C

A、衣裳制

B、通裁制

C、连裳制

30、三屠发生在以下哪个城市?A

A、嘉定

B、扬州

C、江阴

31、明朝的 清明 上河图是以下哪位画家画的?C

A、张择端

B、唐寅

C、仇英

32、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是?A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33、明朝哪个皇帝在土木堡之变被俘虏?C

A、朱棣

B、朱见深

C、朱祁镇

34、唐朝的开国皇帝是?B

A、李治

B、李渊

C、李世民

35、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A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36、以下哪部著作不属于十三经?C

A、尔雅

B、孟子

C、说文

37、以下哪个事件跟赵匡胤无关?C

A、陈桥兵变

B、杯酒释兵权

C、五胡乱华

38、以下哪个不属于洪武四大案?C

A、蓝玉案

B、空印案

C、巫蛊案

39、“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A

A、陈汤

B、汉武帝

C、司马迁

40、明朝()皇帝时期,我国在朝鲜打败倭人?C

A、嘉靖

B、永乐

C、万历

41、《盐铁论》是我国著名的经典,请问此文的作者是?C

A、孔颖达

B、荀子

C、恒宽

42、明朝时期的著名改革是?C

A、青苗法

B、摊丁入亩

C、一条鞭法

43、以下哪样物品不出现在冕服系统中?A

A、梁冠

B、大绶

C、革带

44、以下哪项不是汉人的传统习俗?A

A、披发

B、穿衣右衽

C、祭祖

45、瘦金体是出自哪个皇帝?C

A、赵桓

B、赵匡胤

C、赵佶

46、东汉末年的著名起义是?B

A、太平天国起义

B、黄巾军起义

C、白莲教起义

47、郑和下过几次西洋?C

A、五次

B、六次

C、七次

48、礼服庄重化,常服()。A

A、日常化

B、大众化

C、学生化

49、“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 历史 故事 ?C

A、霸王别姬

B、楚汉相争

C、苏武牧羊

50、明代恢复而造的“忠靖服”,是属于?B

A、深衣

B、玄端

C、冕服

看了2017年汉文化知识竞赛试题的人还看:

1. 2017年传统文化知识竞赛100题

2. 2017年彩云杯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3.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相关文章

汉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汉服知识问答选择题)

汉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汉服知识问答选择题)

求20道关于汉服的抢答题。。。 1,汉服是汉朝的服装吗?2,汉服是交领左任吗?3,汉服是那个民族的民族服饰?4,汉服都是宽袍大袖吗?5,汉服裁剪的中线表示什么?6,汉服从什么时代开始流传?7,汉服从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