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汉服(肇庆汉服打卡)

hanfuguo7小时前古风兰韵1

本文目录一览:

广东竟然有座鲜卑古村落!

鲜卑,兴于大兴安岭;广东,位于五岭以南。两地相隔万里,可就有这么一族鲜卑人,在 历史 的长河中,历尽艰辛辗转来到广东,在此落地生根,繁衍子孙,他们的后代至今仍生活在这里,虽然习惯风俗和语言早已粤化,但在祠堂和族谱上,仍然记载着鲜卑祖先的荣光,甚至强大的基因至今仍在遗传。

先来了解一下鲜卑人吧,这个 历史 上的少数民族,我们似乎有点熟悉,但又比较陌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有一个天然的山洞叫做嘎仙洞,被认为是鲜卑人的发源地。鲜卑人发源于大兴安岭,后南迁至内蒙古草原,长期与匈奴及中原地区进行拉锯战,后又分批南下,分别在今青海西宁一带建立南凉和今山西大同一带建立北魏王朝等多个政权国家。

鲜卑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之一,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国 历史 上发生了“五胡乱华” 历史 事件,其中,鲜卑人是一支重要力量,慕容氏建立了诸燕(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和西秦、南凉等,拓跋氏建立了北魏并统一北方,宇文氏建立了北周,这些都是鲜卑人显赫的姓氏。

隋朝统一中国后,鲜卑族逐渐在 历史 上消失,有人说少数民族锡伯族、土族可能是鲜卑人的后裔,作为北方少数民族,这都情有可原,但在千里之外的广东,却至今生活着鲜卑慕容氏、源氏的后裔,这似乎就有点不同寻常了。

今天说的这个鲜卑古村落位于广东省鹤山市龙口镇,是一座由鲜卑源氏后裔组成的村落。

霄南村位于龙口镇东部,由霄乡和南安两座村庄合并而成,常住人口2000人左右。霄南村是一座有着740多年 历史 的村落,村中以源姓为主。

霄南村源氏始祖叫做源贺,原名秃发破羌,是南凉王子,南凉亡国后,随众投降西秦,后来父兄姐被杀,他又逃往北魏。

源贺到了北魏后,受到明元帝拓跋嗣赏识,拓跋嗣对他说:“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后来又嫌“破羌”不好而赐他名为“贺”。从此,秃发破羌以“源贺”为其姓名。其族人也从此改姓“源”。

源贺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大破北凉,拜太尉,封为西平郡王,在献文帝退位后,联合尚书拥立太子元宏即位为帝,他一生辅助四朝,并晋爵至陇西王,成为北魏朝中极有权威的元老之一。

所以我们看到村中宗祠中的对联“发源由北魏,晋爵纪西平”,正是对村中祖先源贺一生的总结。

源贺临终前遗训子孙要“诚勤以事君,清约要行已”。源氏子孙遵其祖训,报效国家,显赫于北朝、隋、唐数代,以致在二十四史中有名可考者多达五十余人,加上其他史籍文献更多达八十余人。

其中,源贺七世孙源乾曜才华出众、清廉谨慎、勤政敏捷,为官四十余年,担任宰相近十年,政绩显著,被誉为唐朝“开元名相”之一。

源氏一族在北方过得好好的,怎么就跑到广东来了呢?唐朝年间,源氏由于“源休事件”而淡出政治舞台,源休是唐朝大官,企图谋夺唐皇之位,事败为唐德宗所杀。当时源氏被株杀,只有少数人侥幸逃走了。

从此以后,鲜卑后裔源氏宗族销声匿迹,隐居民间,为人不知,史书上也再难找到关于源氏的详细记载。源氏以经商和务农为主,过着自给自足的休闲生活。

北宋年间,由于自然灾害和《青苗法》的实施,源氏日渐衰落。南宋建炎年间,源氏南下躲避战乱,来到广东南雄珠矶巷。南宋度宗咸淳年间,因“胡妃之祸”,官府要血洗珠玑巷,源氏族人再次逃亡,他们在一人叫源潜夫的人带领下,最后定居于现在的广东鹤山市龙口镇霄乡。

到了广东后,源氏后人安居乐业了,但从遥远的大兴安岭开始,直到定居于万里之外的广东,期间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发生了多少的故事,我们已不得而知。

只有小小的霄南村中9座大大小小的宗祠,一副副金光闪闪的对联,书写着“发源由北魏,晋爵纪西平”、“北魏同源远,南雄衍泽长”、“华胄开东粤,明礼祀北平”……告诉我们,这座村庄有不一般的 历史 渊源,有不一样的故事。

名门望族之后,到哪里都会发光,哪怕是来到万里之外举目无亲的岭南,源氏后人依然人才辈出,甘和茶创始人源吉林、近代“染料大王”源龙章、香港上世纪最大的戏院——“太平戏院”掌门人源吉翘、香港知名企业——“半圆球纺织实业公司”创始人源秉彝等都是霄乡源氏后人。

源吉林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始创甘和茶,这是一种凉茶类中成药,可以疏风清热,解暑消食,生津止渴。用于感冒发热,头痛,骨节疼痛,食滞饱胀,腹痛吐泻。

当时为了打开销售局面,源氏家族把握时机,突出甘和茶的特点,使出“夏季赠饮”的绝招,在珠江三角洲一带,采取试饮、赠饮施茶。即仿效赈灾施粥的做法,派出员工在珠江三角洲城乡一带和路边茶亭歇息处,将煲好的甘和茶免费请过路人饮用,并赠送少量成品,同时把广告招纸到各地张贴和散发,持之以恒。

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广东南海、佛山一带发生瘟疫,源吉林家族动员一切力量,赠饮送药,以甘和茶救治了很多人。甘和茶打开局面,销到广东、湖南等地。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甘和茶的销售量呈直线上升,达到20万盒以上,逐渐销往海外。

今天在香港上环的街边,甚至还有一家从1906年就开始卖甘和茶的老店。

源氏后来回到家乡设厂,厂址就是原来的霄南小学,如今走进村中,也能闻到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凉茶的甘香之气。

霄南村不大,村中 历史 古迹总体也不算太多,但除了几座宗祠外,还有一些值得一看的地方,这是村中的龙章花园,来龙去脉未知。

东门一带还保存着一段古老的城墙和石阶梯,颇有一些古味,其实霄南村当年不仅有城墙,周边还有护城河,村庄犹如一座城堡,先祖源潜夫将此地取名“坚城乡’,意为“比南凉城更坚固”,不过如今的护城河都变成了池塘。

村中石板路遍布,与一般的岭南村落并无大异,在源吉林故居附近,有两口古井,相隔数米,一口为方,一口为圆。

为何一方一圆,据说这两口古井是源氏先人迁徙到霄南之后,为纪念祖先曾在青海日月山附近居住,一方一圆代表日月山,这两口古井已有740多年的 历史 了。

岁月沧桑,眼前一切早已物是人非,这里的村民穿着普通的汉服,说着地道的白话,饮食和生活习惯也与当地人并无不同。

哪怕是村中的景物也与岭南村落无甚大异,但谁能想象这些村民的祖先,却是曾游猎于大兴安岭森林和放牧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鲜卑人呢?谁能想象这些当年驰骋冰雪草原的北方硬汉,却不远千里隐居于这南方的水乡呢?

1999年5月13日至26日,霄乡开诊所的医生源可受全村源氏族人的委托,专程到鲜卑族的发源地——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嘎仙洞寻根祭祖,成为第一位广东鲜卑人后裔到嘎仙洞祭祖的。图中的树皮屋“仙人柱”,正是鲜卑祖先的民居式样。

今天,鲜卑族作为一个名闻遐迩的民族已经消亡,但在 历史 书籍中,我们仍能找到慕容氏、独孤氏、拓跋氏、源氏等等曾经显赫的姓氏。

经历千年的 历史 ,这个游牧民族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最终化作了岭南村落中的一树红花。

其实有意思的是,广东还不止这一个鲜卑人后裔村落,在广东肇庆白土镇的幕村、大旗村、中岗村,集中生活着鲜卑慕容氏后裔。据说他们的祖先是因为逃避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迫害,不断南迁,到了明朝初期,慕容氏辅佐过朱元璋建立王朝,但后来朱元璋又对其进行迫害。慕容氏不得不再往南方迁徙,并且还改了姓氏,有的改姓慕或穆,有的改姓容,最后定居在了肇庆。

说起鲜卑族的消失,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北魏 历史 上著名的孝文帝,孝文帝是一个坚决的汉化者,他在位期间,强力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例如,明文禁止鲜卑贵族讲鲜卑语,一律改说汉话,禁止穿胡服,一律改穿汉人服装,鲜卑贵族们全部改汉姓,拓跋氏改姓“元”,拔拔氏改姓“长孙”,独孤氏改姓“刘”,贺赖氏改姓“贺”等等,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孝文帝的这种极端汉化行为,肯定会得到鲜卑人的极力反对,孝文帝的太子就反对这种极端的汉化改革,孝文帝甚至不惜处死了太子。

假如不是孝文帝的极端汉化,鲜卑人会不会消失呢, 历史 不容假设,鲜卑已经成为 历史 民族,如今我们只能在史书和 历史 故事中找到鲜卑祖先的光辉 历史 ,却未曾想到,在千里之外的岭南,居然还保存着一座完整的鲜卑人村落。#释放你的第二人生##走吧自驾去旅行##释放你的心#

肇庆学院有没有汉服社

广东理工学院南风汉服社在2015年由艺术系的大一学生易均繁创立。

肇庆阅江楼能不能拍古装照?就是穿汉服拍照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装,不是古装、也不是古装剧的衣服哦。

如何看待女大学生上课逛街汉服不离身?

覃露云,广东肇庆学院法学专业大二的学生。跟她的名字一样,这个姑娘平时的言行也很古典,她喜欢穿着汉服上课、逛街。由于这身特别的打扮,走到路上回头率颇高,不过她毫不在意。在她看来喜欢上汉服之后,内心的文化力量越来越强大,自信心也越来越强, 并不会在乎他人眼光。

高中的时候覃露云开始接触汉服,刚开始只是觉得这衣服很漂亮。之后慢慢学习,了解到服饰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就不止在乎它表面的华美,更爱它代表的历史和文化。如今,她的衣橱里有20多套汉服,基本的形制都有。由于还是学生,经济不宽裕,她选购的衣服都比较经济实惠。

平时,只要不下雨,覃露云都穿汉服上课。刚开始穿汉服去教室的时候,老师同学们都很惊讶。他们以为她是少数民族,或者以为在穿古装博噱头,她就耐心地给大家普及汉服的知识。后来,大伙也都习惯了,就很平常心看待她的行为。

因为汉服如今在社会上还是比较小众,覃露云穿着这样的衣服上街的时候经常引来好奇的目光。很多人会拍照,议论纷纷,这时候她就耐心地给大家介绍,让他们更多地认识这一服饰。

在街上常被当作“怪物”一样围观,除了夸赞之外,也有人质疑,人们会问各种各样的奇怪问题,诸如:这是和服吗?你是在拍戏吗?是不是玩穿越?每当她给陌生人解释后,自己也会反思:为什么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服饰有误解,可能还是传统文化衰落,普及不够。

在课余时间,覃露云也会去研究一些古代的服饰、搭配知识。她也会自己动手做一些发簪、首饰之类的小饰品,与其他汉服同袍分享交流,换一点零花钱。

在周末的时候,覃露云也会跟当地的一些汉服爱好者相聚,参加一些传统节日的活动,共同研习古典文化。

通过不断学习,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会到数千年历史的汉服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覃露云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强大。覃露云的性格比较开朗,她丝毫不会在意别人投来怪异的眼神,而是期待着有越来越多的人能认识汉服,喜欢上汉服。

肇庆鹿岛公园在哪里

肇庆鹿岛公园在哪里:鹿岛森林公园位于位于原阳林场沙圪当林区,占地面积530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6%以上。

相关内容:

1、梅花鹿喂食区:人工驯养的小鹿,让你与梅花鹿亲密接触,给梅花鹿喂食,欢乐时光。

2、探秘恐龙乐园:近1:1高度复刻恐龙+感官渲染式装置,侏罗纪世界完美震撼呈现在你的眼前,穿越侏罗纪,重返恐龙园,与呆萌可爱的恐龙乐队近距离接触、亲耳听听霸王龙的强悍吼声,见识陆地霸主恐龙的高大威猛。

3、孔雀园:看着一只只五彩斑斓的孔雀迎着阳光展开美丽的羽毛,观赏孔雀开屏的神奇美丽。孔雀是白鸟之王,是吉祥、美丽华贵的象征,在这里,还可以拿起一包饲料慢慢走近它们,与它们亲密的合个影,体验下“凤凰于飞”带来的视觉满足感。

4、松鼠王国:在这里,可以与小松鼠们亲密互动,不仅可以喂食还可以学到课外知识。高低不同的小径设计,让大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小松鼠们做近距离观赏。

5、拍照圣地(呼吸灯森林):天气炎热或是下雨,都不用担心看不了小动物,这里的呼吸灯森林可以在这看动物、和动物玩耍。

6、汉服体验:穿着汉服和小动物玩耍,随时随地一拍就是大片。

国粹有哪些?

国粹,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起源于中国、并属于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中国共有20大国粹,这20大国粹是:

1、《易经》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最早是由伏羲创制(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伏羲所创的八卦称之为“伏羲八卦”或“先天八卦”,以后,又有神农作《连山易》,轩辕黄帝作《归藏易》,殷商末年出现了《周易》。由此可见,《易经》这部哲学经典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三位伟大始祖伏羲、神农、轩辕黄帝共同开创完成的。《易经》至今已有5000年——10000年的历史。到春秋时期,孔子为易经作《易传》。《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对中国古代的哲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易经》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

2、老子的《道德经》

老子,是中国古代春秋末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或聃(因而人称老聃),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著有《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共81章。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老子的《道德经》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子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老子的《道德经》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非常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也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老子的《道德经》是宇宙中的最高智慧。老子的《道德经》一书是老子为中国、为全世界所奉献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财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是继伏羲、神农、轩辕黄帝之后,中国的高智慧圣人。老子也是世界最高智慧者。我认为: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从中国2500年前的老子那里汲取智慧。

3、中医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一般是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中医也称为汉医。“中医学”之中包涵“中药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因此,中药源于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药的鼻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就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基础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这部伟大的中医经典完成于距今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因而,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就是中医的鼻祖。综上所述,中药和中医的鼻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和轩辕黄帝。

4、中华衣装(汉服或华服)

中华衣装,也称华夏衣冠,也就是“汉服”。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均是以汉代为基本特征。汉服(华服)是非常美丽的服装,汉服(华服)最能体现汉族人儒雅内秀、神采俊逸、雍容华贵、美丽端庄的气质。

5、丝绸(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而做出发明丝绸(养蚕缫丝织绸)这一伟大贡献的发明家,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的妻子嫘祖。在5000多年以前,勤劳、智慧、聪明的嫘祖就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嫘祖作为中华第一夫人,与黄帝并列为“人文初祖”。嫘祖被誉为“人文女祖”。嫘祖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后世尊为“先蚕”,享誉海内外。嫘祖教民养蚕缫丝,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功业,被称为“蚕母娘娘”。由于嫘祖创造了丝绸文明,功高天下,自周代起就被尊奉为“先蚕”,民间尊称为“蚕神”,爱称为“嫘姑”、“丝姑”、“蚕姑”,历来受到各族人民的无限崇拜。嫘祖“养天虫以吐经纶,始衣裳而福万民”,开启了享誉中外的丝绸文明,泽被天下。韩国、朝鲜及东南亚国家都隆重祭祀嫘祖。西方国家认识中国是从认识丝绸开始的,因而最早称中国为“赛里斯国”,即丝绸之国。嫘祖发明的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堪称在“中国四大发明”之前的“中国第一大发明”。我认为:丝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丝绸,是人类最美丽的发明。

6、茶叶的种植培育加工制作技术、茶叶的饮用和茶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这是世界公认的。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饮茶、种茶、制茶都起源于我国。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说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国就发现了茶叶,并且知道了茶叶具有神奇的药用作用。因此,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是中国的茶叶鼻祖。神农不仅是中国的茶叶鼻祖,同时,神农也是全世界的茶叶鼻祖。茶叶,是最天然、最健康的饮料,也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饮料。茶叶具有健康、天然、文化、文明以及时尚的非凡魅力,受到全世界人的喜爱。

7、瓷器的制做技艺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国发明的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号称“瓷之国”,中国所制造的精美的瓷器,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被誉为是“瓷器之国”。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传到世界各国,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也博得了“世界瓷国”的光荣称号。

8、中国画(国画)

国画,是中国汉族传统绘画形式。国画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其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9、书法

中国的文字(汉字)起源,历史非常悠久。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文字开始出现。传说轩辕黄帝命令大臣仓颉造字,仓颉就发明创造了文字。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文字始祖。中国的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的汉字,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周朝时的金文、石刻文,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从东晋到唐朝的楷书、行书、草书,到了唐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到达成熟,并且繁荣。中国的书法有五种基本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其中,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正楷。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书。中国的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大书法家。其中,东晋时代的王羲之是中国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流传千古,天下闻名。《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

10、古琴、中国民族乐器、中国民族音乐

古琴,也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代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琴的创制者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等说,可以看出,古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在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必修之艺。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孔子酷爱弹琴;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古琴是最高雅的乐器。古琴十大名曲:广陵散、高山流水、平沙落雁、酒狂、关山月、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幽兰。中国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又名《春江花月夜》)、《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11、围棋、中国象棋

围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围棋是中国“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围棋最早被称为“弈”或“棋”。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棋”。这样,“围棋”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就固定下来。围棋属“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的“四艺”之一。“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南北朝时候,棋盘定型为现在的19道棋盘,并且出现了评定棋手水平的围棋九品制。围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唐代出现了棋待诏官职。中国的围棋在公元七世纪(中国唐朝)时传入日本,很快就在日本流行开来。围棋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围棋是我国古人喜爱的娱乐竞技活动,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由于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围棋的规则十分简单,却拥有十分广大的空间可以落子,使得围棋变化多端,比中国象棋更为复杂。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下一盘围棋的时间没有规定,快则五分钟,慢则要几天,多数时候下一盘棋需要一到二个小时。下围棋对人脑的智力开发很有帮助,可增强一个人的计算能力、记忆力、创意能力、思想能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对注意力的控制能力。因此,围棋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中国人所发明的围棋,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令人惊奇的是,中国的围棋也非常符合现代科学(天文学、宇宙学)的原理与自然规律。围棋的规则是非常简单的,在所有的棋类中,围棋是规则是最简单的。但是,围棋的棋局又是非常复杂的,千变万化,以至无穷。中国的围棋包含着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中国的围棋奥妙无穷。围棋是非常绝妙的发明。

12、文房四宝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一般是指:笔、墨、纸、砚这四种用具。文房,也就是书房。笔、墨、纸、砚这四种基本用具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之为“文房四宝”。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最出名的、最好的、质量最优的当属: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因此,“文房四宝”一词也可以是专指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湖笔,产于浙江省湖州市。湖州市位于浙江省的最北端、太湖的南岸。湖州自古就生产优良毛笔。自元朝以来,湖州生产的毛笔为天下最佳者。也就从那时起,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湖州毛笔简称“湖笔”,是毛笔中的佼佼者,以制作精良、品质优异而享誉海内外,已成为毛笔的代名词。徽墨,产于安徽的徽州。徽墨的制造中心在绩溪、歙县、屯溪这三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尤其是绩溪县,徽墨制造业极盛。

“天下墨业在绩溪。”徽墨特征鲜明、技艺独特、流派品种繁多、科技内涵丰富,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墨的发明是中国人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今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泾县古时属宣州管辖,所以,泾县所产的纸称之为“宣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制造宣纸的原料是生长在安徽宣州一带的青檀树的树皮,因青檀树皮的纤维非常洁白,因此,造出的宣纸非常洁白细密。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再加上宣纸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是宣纸中的珍品,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传说宣纸的发明者是蔡伦的弟子孔丹。宣纸的生产中心是泾县,制造宣纸的原料是以皖南山区特产的青檀树皮为主,配以部分稻草,经过长期的浸泡、灰腌、蒸煮、洗净、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烘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道操作过程,历时一年多,方能制造出优质宣纸,宣纸是中国古代文人进行书法、绘画所必不可少的东西,是中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用品。中国古人有“敬惜字纸”的良好传统,表现出中国古人对文字、文化的尊重和对宣纸的爱惜。中国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广东肇庆在唐代时设为端州,所以把出产于广东肇庆的砚称之为“端砚”。歙砚,产于安徽省古歙州的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等地。歙砚与端砚齐名。洮砚,洮河砚的简称。因砚材产自洮河,洮河源于古时洮州,故名“洮河石砚”,简称“洮砚”。洮砚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临潭县、岷县一带。澄泥砚,是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的,因此,澄泥砚的制造材料是泥,而不是石。实际上,澄泥砚是一种用泥土烧制的陶器,这是与前三种砚不同的地方。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四大名砚”中的其它三种均为石砚,唯有绛州澄泥砚是泥砚。它与端、歙、洮砚齐名,称为“三石一陶”。绛州澄泥砚始创于唐代,历史悠久,当时曾被列为“贡砚”。后来明朝灭亡后澄泥砚制作工艺就失传,失传了近三百年。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位艺人历经千辛万苦终将澄泥砚恢复生产后,绛州澄泥砚又重新展露在世人面前,重新成为古城绛州的一大地方特产。中国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人的创造发明。中国的文房四宝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保存中,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13、道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也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产生于中国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的创立者为张道陵,张道陵原名张陵。张道陵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第八世后代。张道陵创立了道教门派之一的“正一道”(即“天师道”),因此,张道陵也被尊称为“张天师”,其后代世袭者也被称为“张天师”。道教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为教祖,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道教将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道教的理论指导思想。

14、中国建筑、中国园林、客家民居

15、武术、太极拳、气功

16、昆剧

昆剧,又名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昆剧诞生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昆山腔”属明代四大声腔之一。明代四大声腔: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江苏昆山)、弋阳腔(江西弋阳)、海盐腔(浙江海盐)、余姚腔(浙江余姚)。这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剧是在中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昆剧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结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剧(昆山腔)的创始人为顾坚。顾坚,元末明初戏曲家,昆剧鼻祖。顾坚是江苏昆山千灯镇人(明末伟大的思想家顾炎武也是江苏昆山千灯镇人)。元朝末年,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剧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腔。江苏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对伴奏乐器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梁辰鱼对推广和改革昆山腔起了巨大的作用,因而成为昆剧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昆剧的上演剧目中,有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其次是孔尚任的《桃花扇》,孔尚任是孔子的第64世后代。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昆剧的唱腔委婉细腻、新丽流畅,非常好听!有“水磨腔”之称。昆剧艺术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又长期在中国戏曲中占据独尊地位,所以昆剧艺术被尊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对整个戏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地方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它的艺术养分,其中还留有部分的昆腔戏。许多地方剧种,如:京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晋剧、蒲剧、上党戏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因此,昆剧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同时,昆剧还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17、中国烹饪(中国菜)、中国节日饮食文化、筷子

中国烹饪(中国菜):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各种菜肴的总称。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中国八大菜系:粤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川菜、闽菜、鲁菜。中国节日饮食文化: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

18、针灸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19、对联、灯谜、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并取杯饮酒。曲水流觞这种游戏非常古老,有数千年的历史。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的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记录的就是在浙江绍兴兰亭一带进行曲水流觞游戏的过程。

20、中国结、剪纸、刺绣、黎族织锦(黎锦)、

标签: 肇庆汉服

相关文章

肇庆汉服(肇庆汉服店在哪里)

肇庆汉服(肇庆汉服店在哪里)

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看待女大学生上课逛街汉服不离身? 2、肇庆学院有没有汉服社 3、肇庆阅江楼能不能拍古装照?就是穿汉服拍照 4、2021五一东莞活动汇总 广东五一免门票景区有哪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