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襟子(汉服襟是什么)

hanfuguo3周前古风兰韵1

本文目录一览:

穿诃子裙行什么礼仪?

穿诃子裙行礼仪,

诃子(读音hēzǐ)是汉服里面的内衣,亦称“袜胸”、“襕裙”、“合欢襕裙”、“抹胸”等。汉族服饰中妇女的胸衣,自后向前围束,下面有线,可以同时围系裙腰。流行于唐朝、宋朝、明朝。

唐代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点所决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

中国旧礼与现代礼仪两者范围的不同

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国,一直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在古代的中国具有广博有深远的内涵,渗透在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是多层次的渗透,它既表现为外在的礼节,又表现在内在的道德与精神。经过朝代更迭与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改变,礼仪到了现代,有些已经与旧礼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中国古代礼的内涵和作用范围远远超过现代

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伦理原则、道德和行为规范,礼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周公制礼,“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上至社会制度、伦理规范,下到生活方式,无所不包。礼仪源于政治。古人认为,礼是“国之干也”“政治舆也”,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享民人“的依据,是保持政令通畅的重要手段。西汉时的《仪礼》和东汉时的《周礼》所记载的,都是上古时期的礼俗和仪式以及一整套治国制度。孔子曾把“礼”提到与国家兴亡攸关的高度。他说:“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这里的“礼”不仅指社会伦理规范,其中也包括了各种典礼仪式等。这种礼制文化,作为一种统治者约束人民的规范,适应了中国的传统人文、地理等特点,成为后世文化主体框架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同时,中国传统礼仪也是一种道德文化,学习和遵守礼仪是达成善良人格的重要途径,“立于礼”是为人之善,即以礼作为做人的根本;“行于礼”是处事之善,即以礼作为做事的准则;“让于礼”是交往之善,即以礼为交往的准则。在中国历史上,礼仪对于整个社会的治理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礼仪调控社会关系的内在机理,主要是通过礼仪所具有的价值导向功能和价值评判功能来调节人的感情和意识,约束人的行为。

相对于传统礼仪,现代礼仪的内涵和作用范围大大缩小,现代礼仪所表达的是人的一种外化修养和某种程式化的规范,是一种交流的“语言”,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传递的是友好、尊重的信息,以快捷、简明、实效为其特征,力求表达人们真实的情感,其形式及传递信息被对方准确无误地认识和理解。

二 传统礼仪要求礼与法相结合,现代礼仪乃自我约束

在古代中国,礼之所以能在治理国家上发挥作用,是因为礼与法相结合,礼包容了法,为法的灵魂;法是礼的后盾,礼是法的体现。法与礼互为表里,互为补充,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两件法宝。《周礼

天官 太宰》云:“礼典以和万邦,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典者,法也。礼典就是礼与法。孔子认为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明

”,把兴礼乐当作执法的前提。儒家的另一位代表荀子在《荀子

劝学》说得更加明白,“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纪纲。”即认为礼是法的总纲,法是礼的派生物,他在《荀子

修身》强调,“非礼是无法也”,即没有礼就没有法。礼与法之间相互交融,难分界线。在实际的运作之中,严重的违礼就是违法,不仅会招致舆论的谴责,而且会带来刑役之苦,甚至灭顶之灾。大臣若

礼穿太子的服饰,是犯了十恶不赦的弥天大罪,要下狱处死,甚至株连九族。从三国魏《新律》始,将大量属于礼的内容纳入法律条文中,此后的晋律、北齐律、北周律和唐律、宋律、元律、明律、清律,无不如此,如属于违礼行为的不孝、以妾为妻、居丧期间入仕、服饰违制等,都明文规定属于违法,要处以年数不等的刑役。

这种以礼入法,以礼分法,礼法互为依托的现象,在现代法治社会是无法想象的。现代的法制社会,礼与法有严格的分野,违法则以刑律处之,违礼则属于个人修养道德问题的范畴,最多受到议论或舆论的批评绝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 跪拜礼等一些礼仪的消亡

跪拜礼是中国古代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礼节,也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最频繁的一种礼节。清朝入主中原后,通过对中国历代各种礼仪制度的因革损益,制定了一整套冗杂繁琐的社会政治礼仪。仅跪拜一节,就有一跪三叩首、二跪六叩首、三跪九叩首之别。在中国古代,跪拜礼绝不是一种简单的礼仪,而是维系与稳定“天朝体制”的必不可少的“软件”。跪是对权威的认可,接受跪拜是尊者长者的权利。整个中国的生活秩序,就是在跪与受跪中形成。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跪拜礼等一系列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糟粕”被剔除,现代礼仪仅仅是鞠躬、点头致意来表达敬意,跪拜礼的消亡是中国礼仪一个质的飞跃的表现。

四 中国古礼强调等级,现代礼仪注重平等

中国古代的礼仪是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上的,“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各等级之间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经济利益,也想有不同的礼仪规格。天子有天子之礼,士大夫有士大夫之礼,庶民百姓有庶民百姓之礼,同属婚礼,其内容、程式却因等级的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礼是维护这种等级制的工具。《荀子

王制》:”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湛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汉书

公孙弘传》云:”进退有度,尊卑有分,谓之礼。“以现代礼仪所要求的服饰美为例,现代礼仪的服饰按其功能划分为礼服、工作服和休闲服;遵循的是TPO原则,即根据时间(Time)、场合(Place)和目的(Object)进行正确的着装,以美、和谐、实用为前提。而在古代其等级区别相当严格。封建社会里衣冠是等级的标志,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衣服的质地、颜色、花纹、样式,只能在封建礼仪所规定的等级范围内选择。如西汉人崇尚黄色,黄色成为帝王服饰的专用色,任何人不得使用。唐以后,紫、朱、绿、青等色成为不同等级的官服的颜色,一般贫民商人只能穿白衣、黑袍。元朝的《通制条格》规定娼优要“穿皂妗子,戴角冠儿”,封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建立起一整套严格而细密的礼仪制度,目的是为了消弭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意识。《礼记

中庸》说得非常明白,“夫礼,禁乱所由生,犹坊(即防)止水之所有来也”,所以,礼乐崩坏之时,也就成了人民反抗时机成熟之日,而每次战乱过后,统治者又不遗余力地恢复礼制,重申封建礼仪。等级身份还影响着人们的相处和交往。士族门阀制度盛行之时,社会地位较高的士族屑于与寒族往来甚至不交谈,不同坐。清高的士大夫耻于与胥吏、同民交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讲究长幼尊卑伦理的古代,长幼尊卑关系与政治上的等级关系如果在某一场合同时存在,前者却要让位于后者,这一点在礼仪上同样有体现。如皇族之中,辈分高但等级低的人,要向等级高的晚辈行礼,因而出现“姑叔之尊,拜于子侄”的怪现象。《红楼梦》中入宫为妃的元春回家省亲,元春的祖母贾母、其父贾政等率贾府老少都向她下跪行礼,正是这种等级性礼制的反映。

而现代礼仪则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对对方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是建立在平等、互敬的基础上,对对方的尊重,也是一种自尊。也会赢得对方对自己的尊重。现代礼仪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建立在现代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之上,以互相平等,相互尊重为原则,不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或国家之间,不因大小强弱,都应当一律平等,如果违背了平等、尊重的原则,也就违背了现代礼仪的基本准则,如国际礼仪中的国际礼宾次序以字母先后顺序或时间顺序等自然顺序来排列,以及对等原则等等。

五 中国古礼存在扭曲人性,践踏人权的内容;现代礼仪尊重人性,维护人权

现代礼仪是建立在尊重人性,维护人权的基础之上的;现代礼仪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好、尊重,营造的是一种安定、和谐的气氛,创造的是一种舒适和潘尼管的生活环境,遵循的原则有真诚、理解、宽容、互尊互帮、谦虚随和,如现代礼仪规范中的:尊重隐私、尊重各国民族风俗习惯等,而中国古代的有些礼仪则与人权精神相去甚远,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中后期,许多礼制礼仪是对人权的践踏,对人性的摧残。如现代礼仪中有尊重女性、爱护女性的女士优先原则;而中国古代礼仪对妇女的要求却是背道而驰,有的甚至到了残酷的程度。我国古代汉族地区,女子被排斥于社交场合之外,对于男女之间的接触严厉禁限,往来交际,主要是男子之事。男子到某家拜访,访家女子回避。某场合兼有男女之客,如庆吊之事,则男女不同坐,会上男女分席。等等之类对于妇女的礼法大都只是束缚身心的桎梏或清规戒律。在“三纲五常”这一当时全社会加以提倡的道德规范中,妇女被压在最下层,“三从四德”便是评判女子贤淑的标准。唐代宋若莘作《女论语》,标榜贞洁柔顺,讲女子做人之礼:“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立身端正,方可为人。”女人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对丈夫百依百顺,惟命是从,是封建礼仪对妇女的要求。而离婚的权力也掌握在丈夫的手中,甚至“口多言”也会成为被休的理由。为了达到“妇容”所要求的“三寸金莲”的仪容标准,女性就要违背自然天性,把好端端的双脚禅城行动不便的小脚,惨痛之状,难以言表,对人性的摧残,对人权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并且,这些对女子的礼仪规范,非但限制了妇女的人身自由,也极大地限制了妇女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中国传统礼仪发的现代价值

传统的礼仪法文化,其合理性与破坏性并存,精华与糟粕同在。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民族精神、民族品格与传统美德,也灌输着拘泥、虚伪与害人的礼教教条;他在和谐人际关系,维持有序、理性的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凝结着浓重的尊卑等级观念、封建迷信色彩,充斥着普涨、奢华的繁文缛节;他携带着温情,又制造着残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有助于当今的礼仪文化建设。

曾经,我们走入了极端。“五四”之后反传统的强大思潮使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越来越远地告别了传统,对传统文化的偏激化反思在文化大革命中更是登峰造极,“克己复礼”、“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尊祖敬宗”等“孔孟之道”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在对待礼仪法文化方面,我们把“脏水和孩子”一同倒掉了。历史文化积淀最深的民族成了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社会发展中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道德失范,“礼仪之邦”变得不讲礼仪了。而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已成功步入现代化的韩国,竟然还保留着那么多从我们祖先那里继承过去的,而被我们抛弃了的礼仪传统。几千年的儒教血脉在中国断裂之后,居然在韩国部分的保存了下来,乃至西方有些学者把韩国称为“儒教国家的活化石”。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礼仪文化热”也在中国蓬勃兴起。复古色彩的清明节黄帝陵祭“人文初祖”典礼,规模盛大的孔庙及各地文庙的祭孔礼,热闹非凡的“花轿迎亲”中式婚礼,庄严隆重的十八岁成人礼,不断升温的申遗与汉服热??在古老的中国相袭了数千年的传统的祭礼、婚礼、成人礼、冠服礼,等等。而今融入了新的时代的气息,重新受到国人的推崇,这其实是一场“自觉”的文化扬弃。这种意识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民族内部正在悄然复活的寻中华之根、死中华文明之内蕴的强烈意识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西门庆和贾宝玉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喜欢《金瓶梅》的人,爱把它跟《红楼梦》相比,往往觉得《金瓶梅》比《红楼梦》更好,因为《金瓶梅》更真实、更现实。

其实,《金瓶梅》写市井,《红楼梦》写贵族,没有谁比谁更真实或更现实。两者可比的,是人的生活层次和生活的精神境界。

《红楼梦》写贵族:元春省亲、秦可卿的豪华葬礼,富贵风流;作诗、赏花、吃螃蟹,诗意盎然;还有雀金呢、凫靥裘,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这样的生活,离我们已经很遥远,虽然当今古琴、茗茶、汉服和昆曲,个个都复兴。

《金瓶梅》写的却是市井生活:小贩们走街串巷、妻妾们勾心斗角,西门庆生子加官,喝酒偷情找女人,结义兄弟拍马溜须打秋风……人心与世情,古今如此。市井人物的焦虑、软弱、迷乱、贪婪等等,我们也都有。

西门庆的女人们都穿什么呢?

老大吴月娘“穿大红五彩遍地锦、百兽朝麒麟缎子通袖袍儿,腰束金镶宝石闹妆,头上宝髻巍峨、凤钗、双插、珠翠堆满,胸前绣带垂金,项牌错落,裙边禁步明珠……”这是《金瓶梅词话》第43回,吴月娘见乔五太太的打扮,浑身披挂上阵,走路都有金子的声音。

西门庆的妻妾们夏日穿“白银条纱衫儿,密合色纱挑线穿花凤缕金拖泥裙子。李瓶儿是大红焦布比甲,金莲是银红比甲,都用羊皮金滚边,妆花眉子”。

词话本比绣像本更喜欢描写衣饰,光裙子就有:插黄宽紬挑绣、鹅黄缕金挑线、翠兰遍地金、蓝织金、娇绿缎、蓝缎、红罗、大红金枝绿叶百花拖泥、五色线掐羊皮金挑的油鹅黄银条纱……

大红大绿,都是高饱和度的色彩,每一个褶皱里都张扬着欲望。

《金瓶梅》的背景虽然是宋代,其实写的是明代。彼时,因为漕运发达贸易频繁,码头成了小城镇。西门庆生活的清河,就靠近临清码头。商业经济切断了与人土地的联系,不再“安于田里,不事远游”,人人皆商。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心迷乱,欲望升腾,人人都是冒险家,躁动不安——

王婆为赚钱什么都干,宋蕙莲想戴银䯼髻,王六儿要换新房,潘金莲惦记李瓶儿的皮袄,李智黄四向西门庆借高利贷,应伯爵忙着当中间人,连薛姑子们也盘算着骗吴月娘们的银子……

西门庆是其中最有冒险精神的。他最早只有生药铺,娶了有钱的寡妇孟玉楼和李瓶儿,发了横财,开了绸缎铺、绒线铺和当铺,巴结上东京蔡太师,当了副提刑。有钱便有权,有权更有钱,于是修祖坟,买房子,做衣裳,泡女人,马不停蹄。

西门庆是商业的骄子,时代的宠儿。

作为清河县的首富,富贵不还乡,岂不锦衣夜行?有钱能让鬼推磨,西门庆当然不缺抬轿子的,结拜兄弟应伯爵们,总是适时啧啧点赞。

刚当官的西门庆,花70两银子从王招宣处买了犀角带,应伯爵交口称赞:这带宽大,是水犀角不是旱犀角,满京城拿着银子也买不到!

刘太监送来几盆菊花,应伯爵偏认出花盆,是官窑双箍邓桨盆,高级货。

有知情识趣的应伯爵们,西门庆的幸福感爆棚。所谓幸福,不仅来自我比你有钱,更来自本是同阶层可是“我有你没有”的鹤立鸡群。因此,但凡有木樨荷花酒、糟鲥鱼、衣梅这些稀罕物,西门庆都留着给应伯爵。

暴发户最爱炫耀式消费,不只是西门庆,但凡能攀上高枝的,都急吼吼地显摆。

潘金莲还是武大妻时,穿“毛青布大袖衫儿,短衬湘裙碾绢绫纱”。到西门家后,有了大红遍地金比甲和银䯼髻。元宵节到狮子街看灯,故意露出遍地金袄袖儿,探出身子嗑瓜子,显出手上的六个金马蹬戒指。

王六儿还没勾搭西门庆时,穿“紫绫袄儿玄色缎金比甲,老鸦缎子羊皮金云头鞋”,颜色偏暗,也无首饰。后来银䯼髻、翠蓝箍儿、鹅黄裙子,一应俱全,戴着金丁香耳坠,每一个细胞都在呐喊:我有钱!

相比之下,宋蕙莲就比较失败。西门庆用一匹翠蓝兼四季团花喜相逢缎子勾引了她。她头上治的珠子箍儿、金灯笼坠子,黄烘烘的。衣服底下是红潞紬裤儿,袖着香茶、香桶子三四个,一天花二三钱银子买花翠买瓜子。

但她自杀了,念念不忘的银䯼髻,也没戴上。

䯼髻是明代女性束头发用的,材质分等级:穷人是头发编的,富人是银䯼髻,李瓶儿的最贵,是一顶重九两的金䯼髻。

《金瓶梅》里的顶级奢侈品,是李瓶儿的皮袄。

第46回,吴月娘带众妻妾在吴大妗子家做客,天冷了,让小厮回去拿皮袄来,潘金莲没有。月娘说有别人当的皮袄,金莲要强,嫌弃是当品,跟黄狗皮一样,穿上惹人笑话。

待李瓶儿死后,潘金莲给西门庆要瓶儿的皮袄:“配上两个大红遍地金鹤袖,衬着白绫袄穿,也算做你老婆一场。”

西门庆说:这皮袄值60两银子呢,你穿上是会摇摆。

60两银子,换今天的人民币,保守估计是50万,类似东北三宝里的貂皮吧。白富美李瓶儿死了,皮袄被潘金莲穿了,珍藏的100颗西洋珠子和几箱子细软,也成了吴月娘的囊中物。物在人非,人生几何,可惜没人能看透。

在《金瓶梅》里,每个人能把握的只有当下,没有明天;只有欲望,无暇思考其它:吃的是鸡鸭鱼肉,叠碗堆盘;穿是大红大绿,珠翠满头;欲望像大风扬尘,漫天飞舞。

到了《红楼梦》里,进了荣国府,别说西门庆,即使明代出生江南巨贾之家的文人张岱也要敛声屏气。

作为“钟鸣鼎食之族,诗书簪缨之家”,贾家赫赫扬扬已然百年,到宝玉是第四代,自有富贵气象。

经历过繁华生活的曹雪芹,写起贵族的日常生活,底气十足。

贾母有一件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是姑苏慧娘的手工,属于私人定制,非卖品。慧娘早逝,绣品更珍稀,被称为“慧纹”,只有几个世宦之家收藏。这是真正的奢侈品,西门庆有多少钱也买不到。

还有“软烟罗”,连王熙凤都没见过,据她说比如今上用内造的都好。贾母说:原是糊窗屉的,远远看去就似烟雾一般,所以叫“软烟罗”。颜色有雨过天晴、秋香,松绿,以及银红。然后吩咐凤姐,拿银红的,给黛玉糊窗子,配上外面的竹子好看;青色的给刘姥姥,剩下的做帐子,给丫头们做背心,省得霉坏了。

处理奢侈品,举重若轻,堪比把“爱马仕”当买菜包。

还有贾母给宝玉的雀金裘,给宝琴的凫靥裘,一个是孔雀毛的,一个是野鸭子毛的。宝玉不小心把雀金裘烧了一个洞,整个京城的裁缝都不会补,还是晴雯手巧,用界线的方法熬夜补好了。

《红楼梦》里穿戴最奢华的,是王熙凤。

第3回她出场,“头戴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大红配翡翠,也很艳丽,却“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不俗。因为外罩的五彩刻丝银鼠褂,是石青色。石青色是微微泛红的黑色,搭配大红和翡翠,成就了“暖艳风”,不张扬。如果是吴月娘,必定是沉香或翠蓝,像开了染坊。

刘姥姥第一次见王熙凤,她穿桃红洒花袄,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石青色的披风,边角处稍稍露出桃红和大红,又温暖又高贵。

黛玉穿什么呢?

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她穿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众姊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背景是皑皑白雪,格外明艳动人。

这是大观园里最美的群像了。

后40回的续作者,却让黛玉穿上“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银鼠坎肩;头上挽着家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锦裙。”小家子气也罢了,竟还有《金瓶梅》的市井气。黛玉还吃了应伯爵都看不上的五香大头菜!都这样了,居然还有人说后40回是曹公写的!

黛玉刚进荣国府,王夫人带她见贾政,一路迤逦,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炕上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旁边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

为什么是半旧?有人说,这是贾家露出了“下世的光景”,一切从简。却不知,“半旧”,妥帖又家常,像宝钗穿“蜜合色绵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绵裙”,都是半新不旧,是低调的奢华。

这是克制的美学,是岁月的积淀,属于old money(贵族)。只有暴发户家,才浑身logo,处处簇新,发出炫目的贼光。

能写出这样场景的,一定见证过繁华的岁月,懂得什么叫真正的贵族,什么叫体面。

儒学宗师牟宗三先生说:“贵族在道德、智慧都有它所以为贵的地方。”公平而言,贵族在文化、审美和道德方面,往往代表时代的高峰。

中国的贵族不多,写贵族的更少。《世说新语》上中卷的回目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书中名士都出身世家,这些词汇,其实就是贵族的素养、道德和审美。

《红楼梦》是唯一一部全方位描写贵族生活的小说——从饮食,到举止,到礼法,到文化和审美。黛玉进贾府,处处小心,这不是城府,是教养。

宝玉骑马出门,到了贾政的书房门口,家人说老爷不在,他也坚持下马,这也是教养。

很多人都不喜欢贾政,但曹雪芹公说他:“为人谦恭厚道,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这是真的。当贾政听到金钏跳井,非常震惊:我家从没有过这样的事!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

比起贾赦来,贾政努力以宽厚、精进和责任心,支撑自己的家族,至于结果如何,那由不得他。年轻时读《红楼梦》,留意的是宝黛爱情,年岁渐长,却理解了贾政的一脸严肃,以及他捍卫的尊贵与体面。

很多人都说《红楼梦》“反封建”,却忽略了,曹雪芹所珍视的美好,正建立在家族地位之上。有元妃省亲,才有省亲别墅,才有大观园;有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才有“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丰饶、精致、高蹈的文化和审美,西门庆的世界里不会有,刘姥姥的世界里也很难有。没有适宜的土壤,不会有大观园。

娱乐、诗与审美,是大观园的价值与意义——黛玉葬花,宝玉恸倒;湘云醉卧、香菱学诗;“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人,得以诗意地栖居。

只有大观园,才能安放这些无用而美好的灵魂。

有人说,宝玉和西门庆其实是一样的。只是西门庆想在肉体上占有更多女性,而宝玉是精神占有。

同样是欲望,一个是“皮肤滥淫”,恨不得淫遍天下美女;一个却是“意淫”,心甘情愿在美面前低下头来,这是真正的懂得与谦卑。

《红楼梦》是“通俗小说”,言情小说,是优美的,小布尔乔亚情调的。宝玉、黛玉一干人生活在贵族的世界里,有有欲望,更有自由意志,以及高贵的觉悟和灵魂。

而《金瓶梅》写人心与欲望,写沉重的肉身。在《金瓶梅》的世界里,人人眼里只有一口食,一身衣,只有酒色财气,个个像暴君下的臣民,盲目地生,盲目地死,从不曾认真打量自己和这个世界。哪里顾得上教养和体面?

从西门庆到贾宝玉,从潘金莲到王熙凤和林黛玉,从宋蕙莲到晴雯,是脱胎换骨。曹雪芹点石成金。将欲望转化并升华,进入一个更丰沛、更高远的境界。

《金瓶梅》是人性的幽暗之地,《红楼梦》则是温暖明亮的生命之境,有体面、尊严和美好,虽然最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美好会永恒,成为不朽的记忆。

从《金瓶梅》到《红楼梦》,从欲望横流,到体面做人,从西门庆到贾宝玉,这中间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标签: 汉服襟子

相关文章

汉服襟子(汉服的袖子)

汉服襟子(汉服的袖子)

本文目录一览: 1、西门庆和贾宝玉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穿诃子裙行什么礼仪? 3、中国旧礼与现代礼仪两者范围的不同 西门庆和贾宝玉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喜欢《金瓶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