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服饰特点(秦汉服饰特点介绍)

hanfuguo3周前古风兰韵1

本文目录一览:

你知道秦汉六朝服饰是怎样的吗?

1.秦汉服饰仪制

①从今弃古。统一服制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在全国颁行“书同文,车同轨,兼收六国车旗服御”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包括衣冠服制在内的各项统一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秦代的服饰制度,遵循从今弃古的原则,废除周代繁缛的冕服制度,仅保留在典仪上最轻的小祀礼服玄冕,作为礼仪之服。袍服至秦代已较为普及,秦代规定三品以上职官可穿深袍、深衣,庶民为白袍。对于其他服饰,秦代一般在沿用春秋战国某些形制的基础上,加以简化,力求实用。

②峨冠博带

汉代是中国古代传统服装的定型时期。西汉时期,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尊卑等级秩序,对一般官吏及商贾的冠戴及服装质料,朝廷均颁有明文律令,这成为颁行服禁的开端。东汉时期,礼仪服饰恢复了周代的冕服制度,并不断增加新内容。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服饰日趋完备,成为历代服饰发展的基础。汉代天子的袍服随五时行色,即春服青色,夏服朱色,季夏服黄色,秋服白色,冬服黑色。汉代仕宦的便居常服多为禅衣。禅衣与袍服形制类同,用单层布帛制作,汉代文人庶民也多穿用。汉代除深衣、袍、禅衣等上下连体的服装外,另有衫、襦两式短衣,男子穿着也较为普遍。

在中国古代,裤装的产生比衣裙晚,至商代末期才在一定范围内穿用。可知早期裤装为无裆的套裤形状。

秦汉时期男子的首服在前代的基础上变化较大。战国以前,男子大多只用帽冠罩戴于发髻之上,一作首服,二又约发。战国以后至秦汉时期,则开始用巾裹头。巾用一种方形的布帛裁制而成。

汉代的冠帽,作为区别尊卑等级的标识,形制在承袭周代古制、兼收战国式样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品式繁多、较为完备的冠戴制度。先秦时期的冠帽,主要从属于礼仪规范,而汉代的冠帽则更多地从属于尊卑有序的封建制度。

汉代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冠巾上,也体现在腰间系束的佩绶上。其绶带的颜色、织制方法等都因佩带人官阶、身份的不同而各异。

秦汉时期,深衣制的连体长裙已成为妇女的主要装束。由于上体襦衫短衣和下体长裙等衣式逐渐完善,中国古代女装中典型的裙衣配用形制,也基本确立。

汉代裙服,在古制下裳的基础上,已形成上窄下阔,下长曳地的基本定式,褶裥已被应用,纹饰也愈加丰富。下裳成为妇女不分贵贱皆可穿用的装束。

秦代以后,足装均称为履,式样品种日益增多,主要有出行时穿着的木履,用丝、帛、皮革、麻草制作的各式鞋履等。岐头履为汉代的足装,其形为鞋头上翘,也称翘头履。鞋头上翘为中国古代足履形状的重要特色,形式均为定俗。

挽髻为中国古代妇女主要的发式装饰形式。汉代妇女的发髻上,多插加各种首饰。步摇为贵族妇女发髻上的主要首饰。

③车旅戎装

甲胄是古代战争中用于防护身体的特殊服装。春秋战国至秦汉,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用于防护身首的甲胄也日臻完备,铁质的铠甲已广泛应用,穿缀成衣的鱼鳞状甲片更加细密,结构也更趋合理。在兵戎相见的战场上,身着铠甲,头戴兜鍪参战,既能有效地防护身体,又可壮其军威。

2.魏晋崇尚宽衣博带

魏晋至唐代是中国服饰发展的丰富阶段。

魏晋时期的服饰,由于受宗教观念、玄学思想、多民族文化交融三方面的冲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形制在继承秦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变异出新的时代风貌。晋代葛洪在《抱朴子·讥惑篇》中有段生动的记述:“丧乱以来,事物屡变,冠履衣服,袖袂财制,日月改易,无复一定,乍长乍短,一广一狭,忽高忽卑,或粗或细,所饰无常以同为快。”

魏晋时期,凡帝后公卿百官朝祭等礼仪之服,一般均承袭秦汉遗制,但士大夫们的日常服装贝《有巨大变化,衣式宽博为其主要表现。当时上至王公名士,下及庶民百姓,均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服饰习尚。这一时期的宽褒衫衣,分单、夹两类,多为对襟衣式,且两襟连带,可束系于胸前。此外,长袍、襦裙及裤装,也为男子较为普遍的服饰。

魏晋男子的首服及足装,在承秦汉巾冠及鞋履形制的基础上,也有变化和发展。魏时创制的便帽,目的就是模仿古代皮弁之遗风。这一时期,木履已成为男女通用的足装。

魏晋妇女的服饰,仍以秦汉传统的襦、袄裙、深衣为一般常服,同时也受褒衣博带的影响,并效仿成俗。另一方面,晋代妇女服饰受北方民族装束的影响,部分衣式习尚窄袖、束腰、紧身,而裙装依然宽博,呈上俭下丰之势,这种风格的衣式至南北朝时更为盛行,成为一时特色。上层妇女的服饰多追求浮华靡丽之奢。受其时尚所染,妇女的发式也较汉代为多,其中灵蛇髻及高髻最具代表性。灵蛇髻的发式可随意变化,能衍出多种形状,具有玲珑、雅致的特色。

3.胡装与汉服并行

魏晋以后的南北朝时期,中国广大地区战争频繁、南北分裂,由于中原大批汉民迁入南方地区,带入了先进的纺织等技术,促进了经济及服饰的发展,汉民族南北文化礼俗也逐渐统一。

在北朝,由于北方游牧及半游牧民族的入居中原,一方面,汉族服饰在文化交流中吸收胡装的很多形式,出现变异,同时胡装被全社会所接受,并大范围地普及;另一方面,汉族的服制礼仪亦被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所采用。这个时期,各民族服饰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汉末及魏晋时期,裤褶已传入中原地区,至南北朝时期得以广泛流行,成为当时最为普遍的服饰。裤褶实为一种上衣下裤的服装形式,质料有锦缎、绫罗、麻布、兽皮等,一般根据季节及穿着者的尊卑等级而有别。裤褶形制窄短,用于礼服则有悖于汉制礼仪。

南北朝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受汉族文化礼俗的影响,衣式冠履渐从汉制。北魏孝文帝实行文化改革,其中规定汉制冕服为礼仪之服,皇帝及群臣百官皆服汉制衣冠,并依尊卑等级而衣锦有别,同时颁令约禁胡装。这一时期的袍服与汉无异,袍色使用五色及红、紫、绿等,领裾、袖以杂色缘边,此衣式为隋唐时期品色服先制。

秦汉时期上层社会的人们穿的衣物究竟长什么样?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身上穿着的衣服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服饰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其实,很多人都会好奇,秦汉时期上层社会的人们究竟穿着什么样的衣物,这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秦代汉服受前朝影响比较大,仍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 服装款式

秦汉时期我国已进入阶级社会,人便有了等级之分,上层社会的人的穿着打扮肯定与下层人民不同。从服装款式上来说,上层的服装款式以宽衣薄袖为主,“深衣”和“禅衣”都体现了这一审美特点。普通的外衣有襟无领,这个“襟”指的是上衣或衣袍的胸前部分,内衣才有领, 上层人的“领”是方领,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到腰间,而裙子很长,垂到地上。

二、服装材料技艺和服装色彩

秦汉时期制作衣服的材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主要有麻布、丝帛,动物皮毛等,棉布这类材料也慢慢出现。在这些材料中丝帛等材料珍贵稀有,所有上层社会的人们衣物主要以丝帛为主,比较轻薄。上层社会人服装色彩丰富多样,华丽精美,白色和黑色则是下层人民服饰最常使用的颜色,比较单一。

三、服装的意义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服也不再只是追求御寒,更加注重衣服的款式和舒适度,想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秦汉是我国服饰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此时的服饰已经具有了很明显的阶层和职业特征。

秦汉时期布料、服饰的特点及演变?

我们知道汉承秦制,这一时期服装大体和秦相同。秦汉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

秦汉时期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并创立了衣冠服饰制,主要体现在冠帽及佩绶上。秦初,三品以上着绿袍、深衣,庶人着白袍。袍服在汉代被当作礼服,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则做得很小,以袒领为主,领呈鸡心式。领和袖一般有花边,纹样有菱纹、方格纹等。只在朝会、礼仪时穿着,官员平时多穿单衣。汉代男子服饰有两种形式,即曲裾和直裾。曲裾即战国时期的深衣,到了东汉时期,男子一般不再着深衣,而以穿直裾为主。汉代妇女仍以深衣为主,与以往不同的是衣襟的绕转层数增多,衣服下摆增大,腰身大多裹得很紧,并用一根绸带系扎在腰间。另外,汉代有一种叫“袿衣”的服装,也是常见的服饰,其样式与深衣基本相似,只是在底部由衣襟曲转盘绕而形成两个尖角装饰。汉代妇女还喜欢穿无缘裙,这种裙子大多以四幅素绢连接拼合而成,上窄下宽,不施边缘。裙腰的两端缝有绢条,以便系结。

求采纳~

秦汉服饰特点

秦代汉服主要承前朝影响,仍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因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秦代的服饰和风俗研究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料。

汉朝是中国最重要的王朝之一。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本土民族文化蓬勃发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成就。

从这一时期开始,平民开始穿着精织服饰。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以表示出女性的文静与优雅。

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另外,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着。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

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字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

以后,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

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

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

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明朝,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相关文章

秦汉服饰特点(秦汉服饰特点的原因)

秦汉服饰特点(秦汉服饰特点的原因)

本文目录一览: 1、秦汉服饰特点 2、你知道秦汉六朝服饰是怎样的吗? 3、秦汉时期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4、秦汉时期的服饰特点? 5、古代汉族服饰主要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秦汉服饰...

秦汉服饰特点(秦汉服饰特点总结)

秦汉服饰特点(秦汉服饰特点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1、你知道秦汉六朝服饰是怎样的吗? 2、秦汉服饰特点 3、古代汉族服饰主要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4、秦汉时期上层社会的人们穿的衣物究竟长什么样? 5、秦汉时期的服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