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基本特征(汉服的基本特征十六字)

hanfuguo3周前古风兰韵1

本文目录一览:

汉服的特点

古代汉服有什么重要的特点呢?我来为大家讲解下:

汉服即汉族服饰的简称: 主要是指明末以前,在自然的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汉族服饰。

汉服作为一种独立服饰体系,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貌,即已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色,并且明显区别于我国其它民族,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服装,更与现代服饰在制式风格上有着质的不同。

汉族服饰博大精深。因为其历史悠久,应用地域广泛,并在不断的创新与融合中发展演变,使得对中国服饰研究较少的人难以把握,而作为一个大的服饰体系,不能仅以表象和简单的'制式来界定汉服,而应以其主导风格为界定标准。

所以汉服的界定标准可以用以下文字进行表述:“上溯炎黄,下至宋明,汉(先秦时期则为华夏)族人民所穿著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明显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

如此界定汉服—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主要基於以下三点性质的考虑:

第一:汉服的民族性,即汉服是汉民族的服饰。而中国古代胡人所穿的服装不能称为汉服。民族是个整体的概念,所以一个汉族人所穿的胡人的服装,也不能称其为汉族的传统服饰。

第二:汉服发展的传统性,而传统又必须分为两方面,即传承性与统一性。汉服的传承性表现在:汉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黄帝时期,并一直保留风格传承而不断的发展演化。汉服的统一性表现在从黄帝时期到宋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历时近五千年的时间跨度,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空间广度上,所有汉族人的服饰在其主流中拥有的共同特点。即以右衽、大袖、深衣为典型代表。

第三:汉服发展的自然性,即非外力强制下,汉人自觉自愿的情况下,通常不易被人们明显觉察到的自然的发展,这也是一般事物或文化发展的常规规律。而汉服发展的自然性,更是一个民族传统服装的传承性的基础,即某一事物或文化,在其自身正常的发展轨迹之下的正当发展演变的方向。其方向,可以通过一般的规律,向前追溯其源头,也可以向后预测其发展方向。

以此界定下,中国古代,除了清装外,只要是明末以前的汉人所穿的服装,不论样式、地域、融合、分化、发展,都可称为汉服,而现代古戏装,除清戏装以外,虽然与古代有所区别,但也是依照传统风格合理改制而来,所以也可以称为汉服。而汉服,用肉眼是很容易将其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包括满装、洋装、现代装)区分开的,现在这种汉服,又多被称为“古装(除清装外)”。

清朝的服饰,向前追溯,来源于满族的服饰,向后观察,也非汉服传统。所以虽然是汉人所穿,但不符合汉族传统服饰的“传统性”要素,所以不能划入汉服范畴;而今天汉人所穿的服装,其源流主要是来自西方,“唐装”马褂、旗袍等主要(要分清主次)源流来自满族的传统服装,所以不能称为:汉族的“传统服装”。即要分清,一个汉族人所穿的服装和汉民族整体的传统服装之间的区别。

汉服特征

汉服体现了华夏民族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华夏民族独特的美学观

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是以形而下的外在形式含蓄的表达着情理相容的形而上之道,形而上是指理论层面,形而下是指各种具体的物象,而所有的理论、道理都是通过具体的物象得以呈现的,因此我们的华夏服饰也蕴含着华夏先民深沉而优雅的民族美学取向

汉服的主要特征:

(1)交领、右衽、系带

领子:交领(Y字形交领最常见)、对领、方领、圆领、竖领、鸡心领

方向:右衽(最常见)、左衽(很少见)

扣法:系带(最常见)、盘扣、金属扣

交领:为了包裹的取暖性

右衽:适合于华夏传统的阴阳学说,左手方在上,右手方在下,而左手方的衣衽系在右手方的上面,即右衽,这代表了阳在阴之上

系带:汉服多以带子系住衣服,而非扣子,因为线性物体比电性物体更具有可调节性

(2)平面裁剪

东方多采用平面裁剪,区别于东方的立体裁剪,东方的哲学是一种以造物适应自然物体的思维方式,而非强制自然物体适应造物,所以东方的服饰是使一件衣服适应某一个人的身体,以衣袍去包裹住人的身体,平面裁剪的服饰穿着很舒服,没有运动障碍,这就如同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区别,西方的园林,城堡是圆锥形、圆柱形或者弧形的,园林的树木也经常修剪成与之相搭配的几何形状,比如圆锥、圆柱或圆球形,而东方的园林,一亭一台,一楼一榭,完全可以适应自然的植物生长的美感

(3)宽和飘逸

华夏美学讲究留白艺术,空则灵气往来,汉服给人以宽松、飘逸、灵动之美,就像国画常有留白,而汉服的宽和飘逸也让人觉得轻盈灵动,

(4)中正典雅

汉服尚正,一般传统的汉服中间都有一条中线,主要也是古代的面料宽幅都很窄而且腰部的衣带一般都系于身体正中

(5)气象庄严

古书上描写士大夫奔走与朝堂的样子:肃肃雝雝、济济翔翔,汉服的庄严性是其礼仪性最直观的体现,穿着汉服要讲究礼仪,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穿着汉服时最能体现汉服的庄严之美

(6)自然性

华夏美学处处体现道法自然之美,服装的颜色随着四季的色彩规律而更换,而面料皆取自天然,面料染色通常采取植物染,而无工业染,服装的版型上宽和舒展,强调气韵的自然流通(色彩、面料、裁剪)

(7)舒适性

华夏服饰自古选择丝麻葛毛等,天然材质透气性好,而且很舒适,被成为是会呼吸的面料,平面裁剪的形式也使运动无拘束感(面料、裁剪)

(8)实用性

华夏衣冠发展了几千年,有着多样的形式与类型的服装,例如古代帝王祭祀时有祭祀的服饰,比如冕服,上朝有上朝的服饰,比如通天冠服或公服,燕居休闲有日常休闲的服饰,而士子、农人、贩夫走卒不同社会职业分工,也有适合于自身的工作和职业需要的服饰类型

在华夏文明发展的几千年历史中,汉民族与中国境内的其他少数民族,以及其他周边的国家民族之间,衣冠文化的交融自古就有,但华夏审美的基本特征,并没有因为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而消亡,而是一直都存在的,汉族人的服饰虽然经常会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华夏审美也时常会影响其他民族的审美改变,华夏审美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华夏民族精神: 中道、和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时穷节乃见

华夏审美的总体特征: 崇法自然、中和宽达、雅正内敛、气韵生动

汉服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

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衽,本义衣襟。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

扩展资料:

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剑服位于汉服体系的中心,沿袭四千多年。冕服是汉服的根源,也最能体现“绝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

天子六服和王后六服相加不仅象征天之大数十二,也分别代表乾坤天地,三辰五行之天道,以分别代表了汉服的两种基础服制——衣裳制和深衣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服

汉族服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根据用途分为常服和礼服。常服重实用比较简单随意,礼服则是大方华丽。

汉服的基本款式大约有九类,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他与西服大不相同,与那些即使受到汉服影响而产生的韩服、和服等服饰也不同,足以体现华夏民族的特色。因为是一个体系,可以演绎出多种款式,所以,足以满足大家的个人爱好。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扩展资料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汉服特点:“交领”补充的是“直领”和“盘领”。直领就是领子从胸前直接平行垂直下来,而不在胸前交叉,有的在胸部有系带,有的则直接敞开而没有系带。这种直领的衣服,一般穿在交领汉服外面,像罩衫、半臂、褙子等日常外衣款式。

褒衣大袖即宽袍大袖。其中袖子的宽窄长短很有讲究。一般汉服袖长为“回肘过腕”,即裁剪时要留出胳膊能回过弯的余地,这样胳膊弯曲时袖子长度不受影响,当着装者曲臂时,这种大袖就会形成优美的流线。或于人的举手投足之间,或于临风屹立之时,宽博的衣袖便为人平添了古朴和谐、潇洒飘逸的风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服

相关文章

汉服的基本特征(汉服的基本特征是交领)

汉服的基本特征(汉服的基本特征是交领)

本文目录一览: 1、汉服的特点有哪些呢? 2、汉服的特点有哪些? 3、汉服特征 4、汉族服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5、汉服的特点是什么? 汉服的特点有哪些呢? 汉服的特点有:汉服主要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