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装汉服(中山装不属于汉服的原因是什么)

hanfuguo20小时前古风兰韵1

本文目录一览:

民国不恢复汉服,却流行中山装?汉服为啥不占优势?

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却又不仅仅只是服饰,服饰是文化的化身、是民族的象征,服饰可以体现历史文化的变迁与沉淀,并且也可以给社会带来影响。

汉服是古代中国的传统服饰,从产生以来,就一直经历着历朝历代的革新,因此汉服也有明制、襦裙之分,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因此在清朝时流行的服装是满族的传统旗服,汉服被取缔。

清朝流行满族服饰可以理解,但是在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清政府被推翻后,汉服却没有被恢复,社会上流行的却是新出现的中山装,这是为什么呢?

一、新政权,新气象

汉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但是中国以前一直都是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皇权在那样的政治体系里是至高无上的,封建专制制度一直持续到了清朝灭亡。新建立的中华民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这两种政体截然不同,在根本上就有着很大差别。

并且民国新政权的诞生,代表着一种新的气象。在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更迭的时候,统治者都会制定新的服饰规矩,在清朝建立的时候就曾经颁发“改发易服”的法令,这不仅仅只是为了与前朝区别,更是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

民国建立以后,为了解放人们的思想,与以前的封建社会相区别,便舍弃了汉服。南京临时政府在成立之后马上颁布了新的《服制条例》,大力促进服饰变革,让国民精神和面貌同国家体制一样发生变化。

1912年10月3日的时候《服制条例》正式施行,这个条例规定民众必须抛弃清朝的传统服饰,建议采用西式礼服,因此在这一时期旗袍等服饰了历史舞台,在这种轻便好看的新式服装的衬托下,汉服自然落了下风,并且政策也不允许复兴汉服。

二、世界潮流的流传

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十分封闭不能解除国外的思想,因此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以前的思想钳制政策被废除,世界潮流在中国广泛流传开来。

国外的大量新潮布料与服装样式在没有海关和政策限制后大量进入中国,许多报纸杂志都开始纷纷涌现,同时这些报刊杂志也仿照外国的报刊开设服装专栏,因此民国的服饰出现了革新。

这些报刊杂志为人们介绍了外国的服装,民众们在了解这些西洋服饰之后,受当时社会上“崇洋媚外”的思想影响后,便开始竞相追逐世界潮流,对于服饰的变革基本持同意意见,原本传统的汉服和儒学一样受到了人们的唾弃,因此中山装逐渐流行起来。

三、孙中山个人的社会效应

“中山装”是孙中山主持设计的新式服装,在当时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朽不堪,被列强欺辱却不敢反抗,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和广大百姓对于清朝的统治都已经积怨已久,因此他们渴望有一个统领可以带领他们推翻清朝的统治,此时孙中山站了出来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之后人们对以前的旧事物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当他们看到孙中山设计的由西装改造而来的中山装以后自然是十分喜欢,尤其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学生,清末新政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以及外出留学人员,这些学生都是接受新式教育的人,他们成为了中山装的主要支持者,因此中山装逐渐在社会上流行起来。

四、中山装物美价廉

看一看现在的汉服复兴就知道这些衣服大多价格不菲,重大节日时穿一穿还是可以的,但是在平常的工作与生活中穿这样的衣服还是非常奢侈的,而中山装就不一样了。

中山装主要是用当时所谓的洋布制成,洋布价格便宜质量也不错,低廉的价格相比汉服更容易被普通百姓所接受。

汉服就不一样了,丝绸制成还要绣花,如此昂贵的价格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支付,更不要说后续的清理工作,中山装就不一样了,在当时的工业环境下可以量产,而且相对简单便宜,因此更受欢迎。

最重要的一点是汉服价格昂贵,因此有的人就只能穿低廉的衣服,就容易产生以前封建社会时候的等级思想,有的人穿一套衣服就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十分了得,而中山装颜色款式一致,没有太大差别,避免了人们之间的攀比,更适合新生政权。

汉服、中山装、旗袍、唐装,哪种可以代表中国“国服”?

国服既要继承,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符合当下人们的穿衣习惯。中国自东汉始,各朝代史书上都有关于服饰制度的记载,如舆服志等。过去封建王朝用服装来区分人的等级,辛亥革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反对用制度性的服装来区分贫富贵贱。因此,除了军队、邮政等有职业着装要求的少数行业,国人的着装基本趋向简单、同一、西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参与重大国际交流活动、重大节事活动日渐频繁,大众的着装要求、品位逐渐提高,希望通过服装突出国家身份的人越来越多。“讨论国服对提升国人文明素养具有正面意义。”建立“国服元素库”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刘晓刚教授认为,“国服作为一种象征性服饰,必须最大程度地得到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广泛认同和接受。”  

中国的“国服”用任何一种已有的形式都不能全权代表,“中国的国服既要用中国服饰元素标志中国人的国籍和身份,还要按照不同场合、时间、对象分类穿着”。设计“国服”,首先要让设计元素经得起考证,从传统服装和民族文化中提炼元素,尊重多民族文化习俗。

用一种服装来代表难度很大,一定是一种系列。为了使“国服”适应不同的礼仪场合和气候变化的需要,可尝试建立系统化“国服”款式库,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吸纳大家公认的元素。     推动建立服饰制度,国服既要继承,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符合当下人们的穿衣习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服装经历了一个西式服装再普及的过程,如今大家又在讨论回归于中式服装的再创造和中国元素的再运用,更多表现在内在的精致、讲究的穿衣风格和服饰礼仪观。他认为,中山装、旗袍,唐装,甚至古代服装都可以被吸纳入“国服”的设计。

呼吁推进服饰制度建立,他认为,1912年和1929年,都曾颁布过服饰制度,服饰制度对服饰的款式、穿着的方法、穿着的场合等等,都作出书面的规定,比如,1912年的《民国服制条例》,对于西式礼服、长袍马褂都作出规定。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可以讲点服饰制度了,通过服装,由内到外,把国人的修养体现出来。

民国推翻满清后为什么不恢复汉服而是流行“中山装”呢?

民国元年(西历1912年)2月,大清国隆裕太后宣布宣统帝逊位,清朝灭亡,中华民国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民国政府为了清除满清的影响,开始强制百姓剪辫子,并且因此产生了不少纠纷。

只是,民国确立以后,民国社会开始流行中山装。那么,为什么民国政府没有推行汉服?

洪宪皇帝的汉服龙袍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民间来说影响十分有限。毕竟对于习惯了封建帝制的老百姓来说,皇帝和大总统没什么区别。这是民国初年的客观国情,袁世凯其实也是这样认为的。

袁世凯本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因此,在担任了几年民国大总统以后,在民国四年开始,宣布筹备登基称帝,并计划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

袁世凯为了给复辟帝制营造声势,专门身穿汉服龙袍进行祭天。但是,尽管洪宪皇帝以身作则身穿汉服龙袍祭天,也没有在民间引起穿汉服的效应。

而这一现象的背后,存在很多因素。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民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不愿意支持汉服。

被误解的易服

清朝入关之时,为了确定中原汉人对清朝的臣服,颁布了剃发易服的命令。不过,剃发和易服的推行力度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

先说剃发。对于清朝统治下的百姓来说,剃发的成本是负担的起的。只不过,由于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因此,清朝的剃发令一颁布,就引起了汉人百姓的强烈抵抗,本来已经处于垂死挣扎的南明朝廷,也一度因为清朝的“神助攻”而有所起色。而易服的影响范围则十分有限。

在我国古代,至少从西周开始,就存在服装等级制度。下一等级的人穿上一等级的服装,被视为僭越,是要承受很严重的成本的。并且,服装的颜色,也决定了在官场里面的地位。比如唐朝的高官,是穿紫色官服的。即:自古以来,从官僚到百姓,在服装选择上,都不具备自由选择权。清朝也不例外。

并且,清朝的易服,其实主要针对地主和官僚而言,对于广大依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不论是秦汉还是明清,他们穿的都是一种叫“短褐”的衣服,有说法认为,这种短褐,直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才消失。

并且,即便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生产力的局限,当时国内从日本进口的尿素留下的袋子,也被改造成为了“尿素裤”,当时的社会,对于衣服鞋帽,也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在本世纪初年,依旧有很多人,只能在过年的时候,买新衣服。

千言万语一句话:在我国古代,结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百姓的消费水平来看,任何一个政权都没有实力强迫民众更换其服饰,毕竟,客观上服装资源的匮乏,决定了这一点。

因此,在民国时代,身穿短褐的赤贫人民,只关心收成和地租,至于别的,都不在关心的范围之内。

精英阶层的不支持

对于民国初年的精英阶层来说,不论是袁世凯的北洋系,还是西南军阀或者孙先生的势力,对于汉服,都不具备认同态度。

甲午战争,真正意义刺痛了中国的精英阶层。因此,中国的精英阶层一致认为中国应该改良。而改良之道就在于学习西方。甚至唯一打败清朝的东洋列强日本,本身也是做了一定的西化改革,才实现了强大。比如19世纪最后十年,燕尾服在日本社会已经有所普及。

而民国初年,学习西洋是各大派别的共识,因此,古代帝王将相穿的服装(即今人所谓的汉服),被视为古板、不适合共和国体的衣服。因此,精英阶层也不会提倡这样的衣服。

而中山装则是结合中国服装的特点,采纳了欧美服装的特点设计而成的,并在民国十八年,被规定为中华民国的官方服饰。

剃发易服与汉服复兴

其实从历史高度来看,中国历史上的剃发易服,既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越南算是远东各国里面,模仿中国最深刻的国家。甚至越南的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候,已经是1919年前后的事情了。而即便如此,越南也还是选择了剪头发。此外,日本和韩国,也自动放弃蓄发。

并且,不论是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或者越南的奥黛,都属于偶尔才穿的服饰。要知道,日本、韩国和越南可没有经历过类似清军入关那样的剃发易服。

其实,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蓄发已经和工业化生产爆发了冲突,而传统的宽袍大袖也不利于劳动,因此,越南等国才会将奥黛等民族服饰视为偶尔穿戴的服饰,并且不约而同放弃蓄发。

因此,即便是清朝没有推行剃发易服,当历史进入近代,中国也必然会选择在发型和服饰上做出革新改革。因此,剃发易服,既是历史的偶然,同时也是历史的必然。

21世纪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实现了惊人增长。到2010年代开始,中国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多,人们也舍得在衣服上花钱了。并且,由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导致春节的“年味”,从这时候开始衰败:毕竟,过年才能考虑吃的美食、穿的新衣服,只要自己乐意,可以随时随地购买。

在这个背景下,有闲情雅致的青年人,业余生活开始多元起来。早在2003年开始,就有部分汉文化爱好者提倡穿汉服,并且,这种倡议在各大高校得到了部分学生的倡议。

2010年代开始,汉服运动开始井喷,并且延绵至今,一直没见衰败迹象。不过,此时的汉服,主要在于其飘飘欲仙的美观,让95后少男少女所认同。

不过,中国社会发展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并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观。汉服运动的产生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但井喷却是因为符合95后的审美。而将来,随着05后步入社会和10后的成长,汉服运动是否能继续得到他们青睐,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果05后的审美和汉服不符,那么,汉服很可能继续回归小众状态。

男穿中山装女穿汉服可以吗

中山装是近代的,汉服从汉代开始,建议是不要在一起,喜欢的也行。

中山服(Chinesetunicsuit)是一种立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中国。中山装的造型均衡对称,外形美观大方,穿着高雅稳重、活动方便、保暖护身。2016年2月29日,民革中央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将中山装作为国家正式礼服。

中山服算不算得上是汉服文化的一部分?

中山服其实和汉服文化并不相关,也不能算得上这其中的一部分。中山服主要是为了推翻帝制,而且也是为了穿着方便,主要代表的是中华的一种风格。而且中山服也是由孙中山提倡的,正是因为中山装的简便,所以才被许多人喜欢。同时衣服前脸有4个兜,分别代表着礼、仪、廉、耻。而门襟上面有5颗纽扣,这5个纽扣分别代表着立法,司法,行政,考试权以及检察权,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五权分立。

中山服的含义

左右的袖口上面分别有三个纽扣,而这纽扣也代表着三民主义以及共和的理念。后背不破缝,表示的是国家的和平统一以及大义。而衣领的翻领封闭式,也展现出了严谨的治国理念。在民国的时候也曾规定过一定等级的文官,在宣誓的过程以及就职的时候一律要穿中山服,这就是为了表示去尊奉先生之法。

高雅稳重

而且中山服的优点也特别的多,在简便整洁的同时,外表也特别的美观大方。穿着的过程中会给人一种高雅而又稳重的感觉,在活动方面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保暖护身的作用。并且中山服也可以当做礼服,也可以当做便服,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领口有些紧,所以脖子粗的人会显得有些卡脖子。

不同场合穿着讲究

但是中山装又代表着男人的一种沉着以及老练,在展现出稳健大方风格的同时,给自身能够展现出一种儒雅之气。而且中山装在改良之后色彩也非常的丰富,以前常见的是黑色,白色以及灰色,现在也出现了驼色和蓝色。在不同的场合去穿的话,颜色的选择也大不一样。例如做礼服的时候,中山装的色彩要稍微庄重一些。但是如果做便服的话,那么就可以选择活泼一些,所以也可以看到中山装在穿着的时候还是非常的有讲究的。

标签: 中山装汉服

相关文章

中山装汉服(中山装是汉族服饰吗)

中山装汉服(中山装是汉族服饰吗)

本文目录一览: 1、民国推翻满清后为什么不恢复汉服而是流行“中山装”呢? 2、民国不恢复汉服,却流行中山装?汉服为啥不占优势? 3、中山服算不算得上是汉服文化的一部分? 4、汉服、中山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