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袍汉服(同袍汉服布置场地需要什么)

hanfuguo5分钟前汉服视频1

穿汉服的人互相怎么称呼

同袍。

汉服圈子内,人们互称为同袍,这个词语来自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不要说你没有衣服,我的衣服与你一同穿。也是指在现代的文化传承中,56个民族55个有传统服饰,只有汉族穿满族旗装改良的现代旗袍。汉族当然也有自己的衣服,所以穿汉服的人,叫做同袍。

“布衣”源于大山里的葛麻

服饰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历代诗词歌赋中都有表现。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更见端倪。据统计,《诗经》300多篇中,有60余篇涉及服饰描写,从中也可窥探先秦时期汉服的材质、色彩和意韵等。

汉服爱好者之间互称“同袍”,这一称呼也与《诗经》相关。《秦风·无衣》一篇有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里所说的“袍”透露了当时汉服的材质,也就是填充了麻絮的长衣。麻布衣是当时汉服的主流。

汉服爱好者为什么叫同袍?

同袍是指战友、兄弟、朋友等。汉服在期初宣扬起来很困难,能一起宣扬的人都相当于一起战斗的战友、朋友。

“同袍”一词出自《诗经·秦风·无衣》。

原句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翻译: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日复一日的日常汉服党,他们在不理解人的询问和玩笑中耐心的去解释,去宣扬。他们无视周围人诧异的目光,顶着周围人的压力。他们群体很小,但是他们顶着别人的目光和唾液身体力行去向中国、世界去宣扬汉服。所以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正是他们努力的写照。

扩展资料:

汉服最开始复兴的确是非常困难的瓶颈时期,把一个在人们思维印象里几乎完全磨灭的东西重新发展起来的确是困难重重,所以汉服复兴之初的汉服爱好者便用这句话来互相鼓励,一起努力向国人甚至向世界宣传汉服汉文化,以玑麻麻为主力,让汉服走出国门。

虽然当时宣传的汉服形制存在一定问题,但也是历史性的一大步,他们之间互称同袍,后来这种说法就流传下来,随着汉服爱好者越来越多,这种说法也越来越广泛,也演变出了“袍子”“狍子”等叫法。

同袍还有什么意思

同袍的意思有:

1、犹同衾。古用于夫妻间的互称。

2、谓兄弟。

3、泛指朋友﹑同年﹑同僚﹑同学等。

4、当下也指汉服运动参与者之间的互称,又称“汉服同袍”。

【拼音】:[tóng páo]

【造句】:数年的军旅生活,最让我怀念的就是同袍间深厚的情谊。

扩展资料:

同袍的近义词:

一、同乡

【拼音】:[tóng xiāng]

【解释】: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二、同学

【拼音】:[tóng xué]

【解释】:

1、在同一个学校学习:我们自幼~。我和他同过三年学。

2、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人:老~。这位是我的同班~。

3、称呼学生:~,请问你到游乐场怎么走?

关于汉服与同袍

·

这几天,我想明白了自己看见穿汉服的人越来越多,却仍有失落的原因。

·

初二的时候,我开始喜欢并深入了解汉服。现在我思考着,当初是因为什么喜欢它,外形的吸引,还是内在的性质?大概兼有。

最初最初,或许是女孩子天生对这些美好衣物的喜爱,我开始去了解汉服。但最终让我坚定地成为“同袍”,却是在了解汉服过程中,认为身为汉族人有责任去参与复兴汉服的运动之中。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是责任,也是情怀。

·

前两年百度“同袍”一词时,给出的解释有二:一是喜欢汉服的人,二是致力于汉服复兴的人。我自认为是后者。但也不敢自称是后者。因为自己尚小,能力有限,无法做出如不少前辈有很大影响力的事情;却真的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着最大的努力。

初二中华风韵的表演,我让班里九成的人穿上了汉服。虽然结果是基本上花光了几千的班费,还把那时的王姓班主任气个半死。高一的时候创办汉服社(这是初二时就有的念头。高一还没开学的时候,我就在准备办汉服社的诸多工作),尽管有不少力不从心,但最后评上了“精品社团”,也算是不负自己的努力。

·

我试图在证明自己是属于后者的“同袍”。

而前者呢,是如今大多数的同袍。至少我这样认为。

喜欢汉服的人越来越多,按理我该是非常高兴。因为当初成为“同袍”一员时,自己对于汉服的期待,就只是希望所有的汉族人都能知道汉服是属于我们的民族服饰,而不是旗袍,而不是看见穿齐胸襦裙的姑娘“理所应当”地认为是韩服,便自以为是地当街扒下;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汉服,接近汉服,愿意穿上汉服。

我本没有指望每个人都把汉服当做民族复兴的一种载体,没指望每个人都致力于汉服复兴,拥有名为“使命”的责任感。

但我现在却切切实实地因为这些而有些失落。我觉得他们不少只是看见周围人穿汉服了,便“跟风”穿;觉得“汉服”这衣服蛮好看的,也买套试试;甚至觉得买得起汉服的都蛮有钱的,我也买套来证明一下。

不应该是这样的。

不应该只因为汉服的外在而喜欢上汉服,便自诩同袍。

如果这样,认为韩服、和服好看的汉族人就可以去买这些,而一辈子都不碰一下自己的民族服装吗?不是不可以买它族服饰,只是不可以身为汉人却拒绝汉服。

我希望的,是只因汉服看上去的美而喜欢汉服的人,可以真真切切地因为汉服内在的气质和承载着的文明历史而爱上汉服。

汉服的美,不止在表面。

·

然而最令我痛心的并不是这些同袍。是那些借汉服热度的人,是那些靠着汉服炒作的人。

娱乐圈里这样的情形大概不在少数。很多艺人和网红并不是那么喜欢汉服,却或是因为自身条件很适合汉服,或是因为自家粉丝喜欢自己穿汉服,或是因为要跟着“华服日”蹭一波热度等,便将“汉服”当做工具使用,毫不怜惜汉服蕴含着的伟大。

(若问汉服何处伟大。就仅以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到如今,纵有断层也传承几千年的汉服为据,便可称“伟大”。)

汉服本就是衣服,所以我不会去怪那些只因为汉服的外在而穿汉服的同袍,却很想指责让汉服沦为工具的“热度狗”。

汉服,不该这么被你们“践踏”。

·

实际上,除了这几点让我失落之外,汉服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是每一位同袍都喜闻乐见的事情。我当然不例外。

几年前,我第一次穿汉服出门时,路上听到的都是在说——这是去表演吗?肯定是cosplay。她穿的是什么啊?呀,古装。

我都会停下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不,这是汉服。汉族的民族服装。

因为那时候的人们,若不跟他们说汉服是汉族民族服装,便会以为是汉朝的衣服。

此后几年的时间,汉服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

去年在桂林游玩的一个晚上,穿着汉服走在湖边。听到身后大概五六十岁的声音在说:这穿的都是什么啊。

我并没有停下解释的打算。几年来的“孤军奋战”,其实有点累了。

但幸好,也令我欣喜。我听见只有五六岁的稚嫩嗓音回答:这是汉服!

我差点开心到笑出声。

·

关于汉服,其实还有很多的故事没讲。但似乎和我这次想说的关联甚少。便作罢。

有生之年,希望每一位汉族人都能穿一次汉服。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同袍。

希望将来某天,再没有“同袍”一词。因为每个人都深深爱着自己的民族服装。

既都是“同袍”,便再无不同。

·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PS:但如今汉服圈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有很多自以为是的“资深圈内人”对入圈萌新指指点点,吓跑了不少人。或许确实有些新人犯了原则性错误(比如把影楼服当汉服穿。而最近微博上又有“仙服”和“汉服”分家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是温柔点向新人普及汉服常识不行吗?

再例如,汉服复兴究竟要不要非常(划重点)纠结于形制,纠结于正统?难道不可以有创新吗?毕竟历朝历代的汉服都不尽相同。这却也要先缕清正统汉服、改良汉服、汉元素等的关系才是。

再者,觉得汉服圈还是少了真正的“领导者”,能引领汉服复兴。有如溪山琴况(天风环佩)老吧主,他的逝去令人痛心,但难道后继无人了吗?

我是想将汉服圈里的人与同袍划开定义。因为是个圈子便有乱事,还能混进黑子。但是“同袍”可以很纯粹。而且有时看见圈里人的一些言语,不太能受得了,他们或许有些民族主义或者说汉独思想,这却是万万不可的。不过这也是四年前左右的了。这几年没太多去了解,半个身子在圈外。

——来自17岁同袍的思考

标签: 同袍汉服

相关文章

同袍汉服(同袍汉服端午主持稿)

同袍汉服(同袍汉服端午主持稿)

汉服同袍是啥 汉服复兴者。“同袍”取自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