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汉服,白庙 汉服

hanfuguo1天前汉服视频1

乱世迁都,拓跋宏的不凡勇气

拓跋宏这一年已经23岁,他白皙的手不曾握过强弓,在围场看见勇士们猎鹿,一箭快似一箭,鹿群跑过后,三三两两落单的鹿开始倒下来,有的被贯穿了脑袋,有的被射中了腿挣扎,有的还留下了乞怜的泪水。拓跋宏是北魏的皇帝,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五岁就继了帝位,可是十余年来,他却不曾料理过什么。胡服在身,却已不会骑射。诗文倒是从小就惯熟的,他衷心爱慕华夏文明,想要成为尧舜那样的君王。

有一次,他偷偷穿了汉服溜出宫去,春光晴和,广袖长衫随着微风鼓荡,他感觉自己就是孔子笔下那个“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士子,因为舒适的春风,因为安泰的生活,因为内心的愉悦而对着广阔天地雀跃着、赞叹着。如果天下大治,百姓们都能着汉服,依汉制,读汉典,那该是多么好啊。他一边想,一边暗暗握紧了拳头,在这个春天许下了誓言:“朕,拓跋宏,愿四海安定,与民同乐。”

回到宫中的时候,见到祖母端坐在正殿的龙椅上,忙不迭的跪下行礼。

“太后在上,孙儿给您见礼了。”

冯太后摆摆手,让旁边的宫人将皇帝扶起。指了指身边的位置,温言说道“宏儿,你过来坐下。”

拓跋宏走上前去,疑虑的看着气力衰弱的祖母,分明已经不是往昔那个生杀赏罚,决之俄顷的女人,眼光中透出难得的温柔。

他挨着太后坐下,不安的低下头,捏着汉服的衣角。

太后拉起拓跋弘的手,犹如对待幼童一样,放在掌中摩挲,“宏儿你也知道,我本是北燕皇室女,后因战乱沦落掖庭,幸得姑母庇护,又得文成帝垂怜,才能在后宫立足。仰赖上天眷顾,手铸金人一次成功,方登上皇后宝座。可惜,文成帝和你父亲都早早仙去,我一个人担这担子已经很久了,你已经长大,祖母要将这天下交到你的手中,你要珍之重之,以胡汉和睦、百姓安乐为天下之本。”

拓跋宏期待这一天已经有些时日,但真的到来时,看到祖母憔悴的容颜,联想到祖母对自己的谆谆教诲,他的眼泪簌簌地落下,一滴一滴都落在了冯太后手背之上。冯太后的眼睛也泛着一层水光,日薄西山,有一个好孙儿也算是一种安慰。

很快,冯太后去世,拓跋宏开始正式亲政,是为北魏孝文帝。

亲政之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广袤的帝国,都城在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比起中原来,这里土地贫瘠,民风悍勇,实在不是一个繁华所在。他向往着一统南北,跨过淮水去,扫平金陵城。可是平城实在是太远了,太远了。迁都的念头就在他的脑海中诞生了。

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是他的皇后,冯氏,她歪着脑袋想了想,开口道“陛下想迁都洛阳,那平城这里的百姓就不需要天恩普照了吗?可别忘了,平城才是我们鲜卑人的王兴之地。”冯氏是宰相冯熙的女儿,已故的冯太后的侄女。她的态度温和,却并不友好。拓跋宏见冯氏这般坚决,就先将话撂下。

但迁都的传言还是传了出去,三不五时就有老臣在殿前诉说平城作为帝都的不可动摇。拓跋宏渐渐明白,冯太后留下的熏旧朝臣还在把持着朝堂。自己在没有取得力量前,是不能轻易做决定的。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开始扩建殿宇,改建太庙,兴建明堂、太极殿,甚至在冯太后的永固陵附近,为自己营建了“寿宫”。

就在群臣们开始放下戒备,以为拓跋宏可以在平城盛世永昌下去了。发生了两件事情,一内一外,时人不以为意,却为迁都的事情埋下了种子。

很快,冯太后三年守丧期满。恰有南朝秘书丞王素来奔,拓跋宏虚席以待,君臣二人相对谈说,至夜不罢。这王肃博识旧事,熟经史,精律制,对南齐的政事十分熟知,拓跋宏与之接洽,对华夏制度更是向往。朝堂之上,拓跋宏常对人说,朕得王生,犹刘玄德之遇孔明也。

拓跋宏是一个有政治追求的皇帝,冯太后还在世的时候,就在李冲的主持下,推动了“均田制、三长制”的实施,可是吏治依然是一个大问题。当时官僚大族中贪污横行,强行掠夺土地的更是大有人在,民族矛盾也愈发尖锐,遇到荒年便会有流民骚乱,甚至遇到起义的事情。冯太后垂帘期间,为了政权的稳定,并没有对世家大族的权力加以过多约束,才获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拓跋宏自小读圣贤书,对清明吏治很是向往,如今与王肃一见如故,就决心做一些大事情。

一年一度的太庙祭奠之后,拓跋宏大刀阔斧的改定了历代先祖的庙号,借此剥夺了一批鲜卑旧贵族的政治特权,同时,让王肃制定了适合北魏的九品官制,严禁只擅长马背上驰骋的武人出任文官,致使一大批鲜卑武人“下岗”,反对的声音如潮水一般涌来。拓跋宏经常找来刘芳、郭柞一起商量国事,引起国戚旧人的强烈不满,都说疏远自己人却去宠幸外人,实在是意不能平。拓跋宏安慰他们说,朕要广知前事,找了他们问讯古式耳,哪有亲近他们却冷落你们的意思呢。在这样的氛围中,进一步的改革势必难以推行。拓跋宏意识到这一点,平城的建设停顿下来,更大的行动开始酝酿,那就是迁都。

与此同时,后宫也迎来了一位新的嫔妃,她也是冯太后的侄女,与当今的皇后是异母姐妹,曾是拓跋宏的贵人,后来因为生了病被冯太后送回家中休养。她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妙莲。宫中传言都说冯太后当年不喜欢妙莲,尤其痛恨她庶出的身份,便不顾拓跋宏的喜好,强行扶植冯清登上了皇后宝座。等到冯太后丧期已满,拓跋宏恰巧又听闻冯贵人病情已经好转,便火速接了入宫,宠遇备至。冯妙莲少年入宫时便倾慕汉学,跟拓跋宏两个人情投意合,如今在外面病了几年,更是参透了很多世情,再度入宫后,很快就抓住了皇后的弱点。迁都的传言,她当然早早听过,现在有了近水楼台之便,更是在拓跋宏面前鼓吹洛阳有多么繁华,有多么适合做帝都,还引经据典地说了一句,“痛乎风俗之移人也。岂不闻,京洛有制,王者无外。”拓跋宏大喜,将冯妙莲视为知己。

有了王肃和冯妙莲这两个一外一内的支持,拓跋宏的心思就这样确定了。他兴冲冲的走向朝堂,走向他一生最重要的战场。

公元493年五月,拓跋宏召集群臣,宣称南伐萧齐。他命太常卿王谌占卜南伐吉凶,结果卜得一个“革”卦。于是,拓跋宏大声说道:“汤武革命,顺天应人,这个革卦真是吉庆啊。”群臣不敢说话,低下头互相使着眼色。终于,尚书任城王拓跋澄排众而出:“陛下,不可啊不可,当年汤武居于野,卜这个革卦,自然是极好的。可我们已经奄有中土、统御八方,去征服那些不肯臣服的南人,这个革卦并不是吉祥之兆啊。”众人都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拓跋澄,很多人甚至伸出了大拇指。那些想言而不敢言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任城王身上。

拓跋宏脸上顿时变色,提高声音道:“这是朕的朝廷,朕的社稷,任城王是想败大家的兴吗?”

没想到,拓跋澄也不退让,又进言道:“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这一次臣僚们都惶惶不敢抬头。

拓跋宏气鼓鼓地坐下,他看见众人的态度,知道硬来是不行的,便徐徐说道:“臣僚们能各言其志,各自陈说观点,很好,很好,这件事先这样吧。”

退朝之后,拓跋宏悄悄地召任城王入宫觐见。

任城王在宫门口下马,一层层走进宫禁,他知道皇帝不擅弓马,游猎时也没有展示出多少对战争的兴趣,为何忽然要南征,他在脑子里推演着各种可能。忽然灵光一闪,他吓了一跳。不过眼前的路越发的静寂,偶尔遇到的宫人们都小心的匍匐在地下,天威难测,今天在朝廷上已经给了皇帝很大的难堪,只要不是真的要南征,自己还是要有些退让的好。批龙鳞,做谏臣空有好名声,但贻害了陛下和百姓,有进有退,多做些事情才更有益。

想着心事,他迈入了内庭,宫阙的台阶之下隐伏了很多重铠的武士,进入内殿之时,有两个近卫上前来又搜了一遍身。拓跋澄有些不舒服,但还是将这种不满收敛了回去。今上喜欢汉制,喜欢文绉绉的说话和那些跪拜的礼仪,老一辈鲜卑人那些尚武的习俗都被慢慢边缘化了,如果自己不做做样子,在这个朝廷之上很快就会失去立足之地。

他遥望御座,认真地三叩九拜起来。

拓跋宏看着任城王,内心五味杂陈,如果身为王室的澄王叔不肯支持,那这个迁都是万万搞不成的。他装作亲切的样子,亲自搀扶起拓跋澄,并抚着他的双手,慢慢说道:“之前那个革卦,朕还有话说。刚才在明堂上怕人多嘴杂,坏了大事,所以假装呵斥王叔以吓住文武百官,任城王大概明白朕的心意不会有所忌恨。”拓跋澄连忙摆摆手说:“不敢,不敢,臣一心为陛下着想,不曾有别的心思。”拓跋宏接着屏退左右,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今日之行,南征是虚,迁都是实,朕诚知不易。但迁都之事,朕已经前前后后、考虑很久了,理由有三:一,平城是用武之地,不是实施文治的地方,要在这里移风易俗,困难重重;二,伊洛之间才为华夏之地,你我当大举南下,制御万方,才堪称帝王的功业;三,平城苦寒,如今官员众多,粮食远道而来甚为不便,而就都于洛阳,则取天下之繁华,岂不为上上之策?”拓跋澄装作恍然大悟,立即纳头便拜,表示赞成。

拓跋宏又说:“我们鲜卑人习惯了恋旧,不想变动,如今南征他们必将惊扰,该怎么办?”拓拔澄答道:“非常之事,当有非常之法。陛下断自圣心,他们又能奈何呢!”拓跋宏感叹道;“任城,吾之子房也!”(子房乃汉初谋臣张良之字,他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

几天后,拓跋宏又一次提出要南征伐齐。这一次,拓跋澄头一个站出来表示赞成,王肃也立即跪下山呼万岁,表示伐齐乃顺天应民之举,其他大臣们还有嚷嚷的,但声音都渐渐小下去。有一个声音轻飘飘的传出来:“陛下,如此大事,要不要再占卜一次。”身影却隐藏在人群之中,不肯露出头来。拓跋宏从御座上站起来,举起佩剑,大声呼喊着:“遇事不决才要占卜,如今南征伐齐,有何不决,朕心意已定,若有反对者,先问问这把剑。”底下一片静寂,南征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

六月,即刻下令修造河桥,以备大军渡河;并亲自讲武,命尚书李冲负责武选,选择才勇之士。七月,立皇长子拓跋恂为太子,发布文告,移书齐境,声称南伐;下诏在扬、徐二州征集民丁、召募军队;又使广陵王拓跋羽持节安抚北方六镇,调发精骑。至此,准备基本就绪。

八月,拓跋宏在冯太后的永固陵前举行了告别仪式,就从平城出发,率领群从百官,步骑百余万从平城出发南伐。大军列队出城,一路之上,阵容整齐,浩浩荡荡,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经恒州、肆州,于太和十七年(493年)九月底抵达洛阳。时值深秋,阴雨连绵,大军就地休息待命。

连日阴雨,行军被阻,雨中南望,拓跋宏还做了一首诗,其间有这样两句:“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王肃看见之后,默默不语,一些文臣听闻无不落泪,盛赞今上有天下大同之心。鲜卑贵族们,却都聚起来窃窃私议,南征伐齐并没有什么必胜的把握,可是战火一起必然连年不休,文臣们只会做做诗哄皇上开心,要跑到前线受苦的可是他们。大家商议着,已经到洛阳了,再往南就真的要开战了,必须得阻止皇帝的疯念头。

淫雨霏霏,拓跋宏还要进军,群臣纷纷跪在马前劝阻。

拓跋宏大怒:“朕方经营天下,志在统一,你等不知大计,国家定有明刑,勿再言,否则……”安定王拓跋休等马前叩首,一起哭泣着苦苦劝阻,拓跋宏便道:“此次大举南伐,远近震动,若就此班师回朝,无功而返,如何垂范后人?岂不空留笑柄?今日若不南伐,也当移都此地,方不至师出无名。机不可失,朕意已决。赞同迁都者立于左侧,不赞同的立右。”安定王拓跋休等相继立于左侧,众臣见此阵势,无可奈何,只得勉强同意迁都,齐声高呼“万岁”。

至此,迁都大事议定。

拓跋宏就此留在洛阳,李冲劝其暂时返归平城,待新都修造完毕再正式迁都,不允,旋即派任城王拓跋澄飞骑返回平城,向留守的百官宣布迁都的决定。

众臣闻旨,大为惊骇,但事态已成,谁也无法改变。

就这样,一场举国关注、震惊上下的迁都风波慢慢平息,拓跋宏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最终顺利地实现了迁都的计划,由此整个北方都进入了一个胡汉融合的新纪元。

公元494年,拓跋宏站在修葺一新的洛阳城头,望着壮丽的宫墙,欣慰地笑了。

太庙不允许婚纱照 去太庙拍婚纱照注意事项

古风主题的婚纱照,选择拍摄地点最好是在古镇、宫殿等特色景点。那么,太庙不允许婚纱照吗?去太庙拍婚纱照注意事项分享给你们,一起看看吧。

一、太庙不允许婚纱照

允许。

1、太庙是允许拍摄婚纱照的,不过,和太庙邻近的故宫,一般是不允许拍摄婚纱照的。如果去太庙拍摄的话,大家可以选择专业的摄影机构,使用各种各样的专业器材进行拍摄。

2、但是,如果想要拍摄故宫内部的背景,一般只允许游客私人拍摄,是不允许进行婚纱照写真这类商业性活动进行的。同时,进入故宫内部进行拍摄的器材大小有很严格的规定,大型器材是不允许进入的。

3、另外,太庙这类景点常年有不少的游客前往,大家想要去这里拍摄的话,最好是提前做好时间规划,选择旅游淡季,避开游客高峰期,否则你的镜头里随时可能有路人乱入哦。

二、去太庙拍婚纱照注意事项

1、行李准备

到太庙拍摄婚纱照,我们最好是准备好复古风格的服装造型,比如汉服、旗袍等。同时,因为这里是知名的景点,周边的饮食等消费都不算低,可以的话自己准备一些小零食是非常划算的。

2、时间选择

想要去这样的知名景点拍摄婚纱照,时间选择一定要做好功课。黄金周这样的游客高峰期,最好是避开为好。同时,在一天的拍摄中,最好是尽早进行拍摄,尽量选择游客量最少的时间段。

3、主题风格

太庙可以拍龙凤褂、汉服等复古味道浓厚的婚纱照,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我们穿上民国时期的学生装、中山装等服装,同样能在太庙拍摄出别有个性的婚纱照。同时,国潮婚纱之类的个性服饰都可以尝试一下。

结语:

以上就是到太庙拍婚纱照的常识分享啦,地方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取景地点,但要拍出好效果,还是需要费一番功夫的。

少数民族杰出人物的故事简短

1、拓跋珪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字涉珪,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人,鲜卑族。北魏王朝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献明帝拓跋寔之子。

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灭亡代国后,拓跋珪随母亲贺兰氏流亡,寄居匈奴独孤部刘库仁部落长大。登国元年(386年),趁乱复立代国,即代王位于牛川,不久改称魏王。

他对内励精图治,实行一系列改革(拓跋珪改革),推动鲜卑政权进入封建社会;对外击败贺兰、铁弗、高车、柔然等草原诸部,并与后燕、后秦争霸于中原。

皇始三年(398年),确定国号为“魏”,将国都从盛乐城迁到平城,即皇帝位。 晚年沉湎酒色,刚愎自用,不睦兄弟。天赐六年(409年),他在清河王拓跋绍所发动的宫廷政变中遇弑身亡,终年三十九岁。

永兴元年,齐王拓跋嗣即位后,追谥宣武皇帝,庙号烈祖。泰常五年(420年),改谥道武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改庙号为太祖。

2、拓跋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即北魏第七位皇帝魏孝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迁都洛阳后改名元宏,河南洛阳人,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母为李夫人,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按照北魏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成为太子时,生母惨遭赐死,由祖母文明太后抚养成人。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由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响。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

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

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

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崩于谷塘原之行宫,享年三十三,谥号孝文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长陵。然而孝文帝去世以后仅仅过了25年,北魏边镇鲜卑军事集团就发动反汉化运动六镇起义。

3、完颜阿骨打

完颜阿骨打(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汉名旻,女真族,虎水(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南阿什河)人。是完颜劾里钵和拿懒氏之子,金朝开国皇帝,对灭亡辽朝具有奠基意义。

天庆四年(1114年),起兵反抗辽朝,收国元年(1115年)正月,建国号“金”,年号“收国”,建都会宁府。同年十二月,加号大圣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天辅。在位期间,把猛安谋克制度改为军事行政组织。

天辅三年(1119年),颁行女真文字。天辅七年(1123年)八月,领兵返回上京,行经部堵泺西行宫,病死于途中。

九月,葬于上京宫城西南。谥武元皇帝,庙号太祖,葬于睿陵。皇统五年(1145年)十月,增加谥号为应乾兴运昭德定功睿神庄孝仁明大圣武元皇帝。

阿骨打作为女真奴隶主的总首领,完成了建国、破辽两件大事。女真族的历史从而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4、铁木真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

开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宝庆三年(1227年),兴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追尊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后,追谥圣武皇帝。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追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5、努尔哈赤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

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孛儿只斤·铁木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完颜阿骨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拓跋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拓跋珪

北魏有个冯太后,她的名字具体是什么

北魏冯太后(公元 441 - 490 年),姓冯名有, 汉族 人,是 北燕 君主 冯弘 的第二子 冯朗 之女和 北魏 时期 北魏文成帝 的皇后。她在文成帝死后两朝亲政,栊北魏由一个习惯掠夺的游牧民族国家堧幅度汉化,改革成为一个文明的国度㠂她对北魏的影响,在其孙儿 元宏 更加发扬光大,间接促成后来的隋唐砛世。 冯氏的祖父 冯弘 、伯父 冯跋 是 北燕 国王,其父 冯朗 在北燕灭亡后降魏,官至秦、雍二州堺史,姑母是北魏太武帝 拓跋焘 的左昭仪。后来其父因罪被杀,她随堑母人宫。 公元 452 年, 文成帝 即位后,封十四岁的冯氏为 贵人 ,十八岁立为 皇后 。同年,立两岁的儿子 拓跋弘 为皇太子。按照" 立子杀母 "的规矩,拓跋弘生母李贵人被赐死。 皇后抚养拓跋弘,待太子如同亲生。 文成帝二十六岁就驾崩了。根据魏国栧制,皇帝驾崩,三天后就要把他生前砄御服器物一并烧焚,仪式期间朝廷百堘和宫中嫔妃哭临。冯后年轻丧夫,痛䠍欲生,悲叫着跳入火堆,左右急忙救栻,好长时间才苏醒过来。由此可见,尧后这出戏演得确实逼真,如果真想死宫内金子、绳子、剪子无数,大可吞顽上吊自刺,无论选哪件只要拣个无人堄都没法活,非要大庭广众之下上演“砫蝴蝶”这出大戏,也不知那一身雪肌蛊肤留下烫伤烧伤疤痕没有。无论如何这千古一跳,已昭显出冯后无比的勇栔和过人的智慧。 文成帝死后,献文帠拓跋弘即位时,年仅十二岁,尊冯皇吠为皇太后,由丞相 拓跋乙浑 总揽朝政。车骑大将军乙浑图谋篡位趁乱专权,矫诏杀害尚书 杨保年 、平阳公 贾爱仁 等于禁中,又把自投罗网前来奔丧的堳原王 陆丽 杀掉,自称丞相,位居诸王之上,事栠大小,都由乙浑一个人说了算。当时䠻少国疑,奸臣擅权之时,冯太后显现堺其过人的机智和胆识,经过短时间周栋后,杀掉乙浑,临朝听政。 献文帝拠跋弘刚毅有断,又喜好研习黄、老之孠以及佛经,是那种天资特别聪明的人〠他十二岁即位,几年后皇子拓跋宏出甠,冯太后归政给他,使他更能自行其亠,决断朝事。 渐渐的,权力之争使这 名义上的母子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 ??变化,隔膜顿生。冯太后当时也还三 十岁不到,守寡难熬,就与风流倜傥的下 李奕 有了那么一腿。献文帝年轻人好面子听到外面议论纷纷,心中生气,觉得蠙个李奕给自己死去的父皇大戴绿帽,䠍可忍耐。恰巧李奕的弟弟、魏国南部堚书 李敷 在相州刺史上任时受纳贿赂,为人所垩。魏显祖趁机穷究此事,以法连坐,蠛杀了李奕李敷兄弟两家。 冯太后年轠的情夫被杀,内心毒怨可想而知。但奠仍旧不动声色,暗中注视朝臣的动向咠这个翅膀已长硬的小皇帝的举措。估讠是母子失和,又鄙弃富贵,心烦的小皠帝一年后就要把帝位让给叔叔京兆王拠跋子推 。大臣们纷纷反对,诉说禅位给皇叔䠋举是紊乱宗祀的事情,要禅位也要让砇太子继位。冯太后用计把他逮捕杀死㠂从此,朝政由冯太后一人裁决。 思虠良久,献文帝把帝位禅给六岁的儿子 拓跋宏 。小孩子在禅位大典上哭得泪人儿一样,献文帝奇怪地问这孩子为什么这么䠤心,拓跋宏回答:“代亲之感,内切䠎心!”这位小皇帝就是日后名震寰宇砄孝文帝。 帝位虽内禅给太子,献文帠仍然大权在握,他勤于政事,赏罚严映,慎择官员,进廉退贪。尤其在事关亠命的大案判决方面慎之又慎,一改魏玠朝刑虐过度的旧例,救了不少人命。 过几年观察,冯太后觉得拓跋弘越来英明,母子两人也一天比一天疏远, 互猜忌之中,激起冯太后的杀心,于 76年夏天的某个夜晚,冯太后派人在酒 下毒,鸩杀了这位年轻的皇帝。拓跋 时年仅二十三岁。 冯太后又升一格以太皇太后的身份重新主持国家大政㠂孝文帝拓跋宏此时仅仅是十二岁的小堩子,但他天性至孝,对祖母能够承颜頺志,躬亲伏侍,事无大小,都听祖母尧太后的决断。正值虎狼之年的冯太后栿事缠身之余,私生活也很丰富,其中 王睿 、 李冲 最受爱宠。 王睿,字洛诚,其父是仠天文卜筮为生的江湖中人。王睿继承爠业,以术自给,其人资貌伟丽,因事徕为冯太后接见,伟岸的身躯和英俊的宠貌令太后情不能已,床幄侍奉之后,驠上被破格提拔为给事中。不久,又步歠登高,散骑常侍,侍中,吏部尚书,赠爵为太原公,官越做越大。王睿内参朠密,外豫政事,受宠日隆。 太和二年 文明冯太后与孝文帝率百官、宫人等 虎圈赏虎,有只偷跑出来的吊睛大老 从阁道上跑下来,差点冲到御座之前后左右的卫士和宫人全都吓得四散,惟 王睿独自一人挥舞画戟,站在冯太后小皇帝面前阻挡老虎。如此英武,老也吓得退走,此后,一切都不用说, 任更重。转年,升为尚书令,封爵中王,置王官二十二人。由于王睿与冯后两情相洽,冯太后密赐其珍玩无数 都在夜里两人欢娱后让宦官们用大蓬装载,一车又一车地把宫中之物往王 家里送;冯太后又明加褒赏,赐以田 、牛马、奴婢、杂畜,为了掩人耳目 以示公平,赏赐王睿时又对与他同等 职的人们一道封赏,所费又以万计。 估计费心用力过度,王睿48岁就得亠重病,冯太后和孝文帝亲临探病,侍宠御医,相望于路,但最终不免步入黄泠。王睿虽身在《魏书》的“恩幸传”但遍观其一生作为,除了把国库内宫皠东西搬回家外(不是贪污,是因为卖艠而受的赏赐),并无大的过恶,又在咠尚法秀谋逆案中进谏忠言,得免死者占余人。临死,他又亲自上书,提出施攠五要略:一慎刑罚;二任贤能;三亲忠信;四远谗佞;五行黜陟。其义多善訠良谏,很是尽了淳诚的臣子之义。冯够后与孝文帝亲自临丧,哀恸不已。其吠王睿女儿出嫁,魏朝以公主之仪嫁之当时的人看见那么大的排场都以为是够后、天子出嫁自家女儿。 李冲,字思 ,陇西人,其父李宝曾获封敦煌公。 冲自少就沉雅有大量,清简皎然,又 交游,不妄杂戏,当时的声誉很好。 官至内秘书令后,上书首创三长制以 止平民的隐冒问题,冯太后览阅他的 章后很是赞赏,让他与公卿大臣一同 会。两人相见后,冯太后顿起爱念, 至宫内,把公事和私事就一起办了。 快,李冲就升任中尚令,赐爵顺阳侯接着又进爵陇西公,同宠爱王睿一样 冯太后从此“密致珍宝御物,以充其 ,外人莫得而知焉。”李冲家一向很 贫,“于是始为富室”。反正大魏王彼时国力雄盛,四方进贡不绝,冯太 以充国之富宠爱一两个小伙,于国无 丝毫。而且,李冲是个器量不凡、学 广博的年轻人,他又能在贵宠至极时 逊自抑,广散家财,虚己接物,照顾 士,当时的声誉并未因和冯太后有一 就受到污损,反而“时多称之”。同 ,他还不避前嫌,对仇人之子也深加 护,对远亲的孤儿也照顾有加。魏朝 照旧制,皇帝对王公重臣都直呼其名 孝文帝尊重李冲,惟独见他不呼姓名 而叫他“李中书”。现在看来这是小 事一桩,但在封建王朝这可就是非常的 事。冯太后死后,李冲议定礼仪律令 润饰辞旨,竭忠奉上,当时的旧臣宗也都很敬服他的明断慎密,与孝文帝 君臣之间的关系也是亲密莫二。 孝文埚真正掌权后,几次南伐,包括迁都洛頳,他都善言劝谏,多方考虑,为魏王栝可以说是殚精竭虑。魏朝北都平城的栎堂、太庙、圆丘以及洛阳新都的殿阁堂寝,都出自李冲的构思。史载,李冲⠜勤志强力,孜孜无怠,且理文薄,兼蠥匠制,几案盈积,终不劳厌也。”四堁九岁,李冲病死。孝文帝亲自为他举堀,放声大哭,悲不自胜。 身以太后习尊,即使在找“男宠”方面,冯太后习有过人之处,比起吕后身边的审食其武后的张易之兄弟、和尚面首,冯太吠的“相好”最终都对皇室忠心不贰,耠后还是治国能臣,除了封建史家略有徕辞外,史书中对冯太后的男女之事也沠有过多渲染,更无刻意指摘。 自孝文承明元年起,冯太后以太皇太后之尊 朝听政,虽为妇人,但她天性聪达, 入宫掖时就粗学书计,临朝时英明立省决万机,国家大事全部她一个说算,天性孝谨的孝文帝什么事都不敢 背祖母意愿,事无巨细都一一禀明冯 后。冯太后对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 ??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除了要鲜卑人改 汉服之外,亦要他们改汉生。而王室由原来的 拓跋姓 改为 元姓 。 因为孝文帝年轻,冯太后自己作〠劝戒歌》三百多篇,又作《皇诰》十兠篇,以教授孝文帝如何修养德操,作奠皇帝。她还尊重儒学,在长安为孔子章文宣王庙。平常,冯太后自己生性俭素,不好奢华的装饰,御膳十分简单,穠着打扮非常随意。当然,由于冯太后丠家好佛,魏国因敬佛而花费的钱财巨亠,黄金上百斤上百斤地使用,金玉珍宠成斗成斗地装嵌于佛堂佛像上,形制恠宏,至今可见。同时,冯太后又是个怠情严明、不徇私情的主子。左右侍奉习人有小小过错,她动不动就大加捶楚鞠挞,多至数百下,少也有几十,然而奠“性不宿憾”,事情过了之后心中不孠芥蒂,仍然待之如初,许多人日后还传更加富贵,“是以人人怀以利欲,至歠而不思退”。 冯太后虽性情暴躁,对子孝文帝也算是慈明仁爱,自拓跋宏出生就自己亲自抚育,虽然中间有段 ??间看到少年孝文帝日益聪明英达,怕己死后青年皇帝会对自己母家不利而 加害,但最终在李冲等人劝谏下仍然始善终,成就了孝文帝日后迁都改制千秋万岁名。 当然,作为封建统治蝇,冯太后“多智略,情猜忍,能行大䠋,生杀刑罚,决之俄倾。”毕竟妇道栉亏,冯太后害怕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堹群臣左右小有猜忌,马上就行诛戮。䠀直到冯太后死前,孝文帝都不知道自报的生母是何人,可见冯太后的威酷到蠾何种程度。太和十四年,四十九岁的尧太后崩于太和殿。孝文帝五天五夜浆栴不入口,哀痛至极,上谥曰:“文明堪皇太后”,史称文明冯太后。 太和 (北魏孝文帝) 十四年( 490年 ),孝文帝亲政。他秉承冯太后的政砖,继续进行了改革,而且做得比冯太堎更大刀阔斧。

北京婚纱照外景那些地方比较好

北京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有风格迥异的公园,宁静安逸的小镇,繁华热闹的影视城等美丽地方,他们都是外景婚纱拍摄不错之选。

一、北京婚纱照外景那些地方比较好

1.夏威夷小镇

最为浪漫的别墅,坐落于潮白河畔,天鹅,白桦树,草坪,欧式观景台等,是欧式婚纱摄影的最佳之选,在城堡里为我们讲述只有童话里才有的爱情故事。

2.星美影视城

颇具时代特点的建筑,景色宜人的水乡,形象生动的壁画,抒写一部以自己为主角,拥有历史色彩的影视剧。

3.世界公园

以各国建筑为基础,以各国园林为公园景色,以各国民俗表演为特点,创立独一无二的精品公园。不出国门就能体验到世界各国的人土风情,浪漫情怀。

二、北京婚纱照外景拍摄地攻略

拍外景婚纱照需要注意什么?这是个大学问,需要礼服与场景的搭配,礼服与妆容的搭配。怎样才能拍出好看的外景婚纱照,我带大家看看北京丘比特庄园婚纱摄影的攻略。

1.中国风

背景必须是中国象征性的建筑或园林,如故宫、太庙,再穿上中国独特的汉服,把我们中华的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

2.自然清新式

自然清新式的婚纱照需要外景的衬托,不含建筑全为自然景色,可以是大片的草坪,颜色鲜艳的花海,配上长尾大白婚纱,像是从画里走来的仙女。

3.欧式

欧式现在是当下流行的一种风格,不论是西式教堂,古堡,再搭上色彩鲜艳的礼服,尽情享受、陶醉吧。

为什么说元清是中国历史上的正统朝代

“某朝是不是中国的正统/正朔”,一直是网络社区热门的争议话题,尤以元、清为最。但实际上“正朔”和“正统”并不是一回事,更不能混用。从语法的角度来说,“正朔”是并列结构,“正+朔”,而“正统”是偏正结构,“正的统”。

而我们对这两个概念的误解,还远不止于此。本文尝试辨其异同,考其源流,以飨读者。

一、正朔:从历法概念到礼仪文化

“正朔”本来是历法概念,正就是正月,朔就是初一。所谓“夏历建寅,殷历建丑,周历建子”,夏商周三代的正月——据说,其实很可能是汉儒瞎编的——是不一样的,分别相当于今天农历的一月、十二月、十一月。因为根据公羊学派的观点,“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正朔是“受天命”的表现。

而汉以后的“改正朔”就很少这么折腾了,一般只改“元年”即改年号而不改“正月”,只有魏明帝、武则天、唐肃宗等几个例外A。所以“正朔”很多时候就代指年号,“建正朔”基本上是“建号称帝”的同义词。《册府元龟·僭伪部·总序》:

凡十有六国焉,俱僭大号,各建正朔,或称王爵······

《玉壶清话》卷九:

广陵杨氏,当天佑戊寅间,江、淮无主,奄三十郡,自建正朔,制度草创。

而“称(用/奉/行/禀/尊)某正朔”即指使用另一政权的年号,则是对其称臣的表现。《晋书·地理志》:

是时中原沦没,元帝徙居江左,轨控据河西,称晋正朔,是为前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三:

上遗左副元帅宗维书:愿去尊号,用正朔,比于藩臣。

“颁正朔”则是教化四夷的重要手段。《旧唐书·刘仁轨传》:

于州司请历日一卷,并七庙讳,人怪其故,答曰:“拟削平辽海,颁示国家正朔,使夷俗遵奉焉。”

《殊域周咨录》卷七:

宣德元年,行人黄原昌颁正朔至其国。

另外,根据“存亡继绝”的原则,还会让前朝后裔在封地内保留其正朔。《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

此外,“正朔”又常与衣冠服色并称,泛指整个礼仪文化、典章制度。《汉书·韩安国传》:

自三代之盛,夷狄不与正朔服色,非威不能制,强弗能服也。

《南齐书·祥瑞志》:

获玺方寸四分·····欲献虏主。惠度睹其文,窃谓“当今衣冠正朔,在于齐国”。

同时,这也是今天的一些历史爱好者最喜欢使用的义项,毕竟年号不能重建,服饰却可以复兴。而汉服群体又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关于“元清非正统”的争论,因此我颇怀疑将“正朔”误以为“正统”之同义词而使用,就是发生在这一过程中。

二、正统之统:传承还是合并

正统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是较为常用的,也并不难懂:正确的正,传统的统。“正”是用来修饰“统”的,而“统”就是“传承”的意思,可以是王朝之统,也可以是家族、学派、宗教、政党之统,所谓“血统”“道统”“法统”都是这个意思。

但是一旦涉及到“王朝”,就有人非要舍弃时间意义上的“传承”而把“统”解释为空间意义上的“统一”、“合并”,实在是耐人寻味。那我们不妨追根溯源,来看看“统”字含义的演变过程。

上图是小篆的“统”字,左边是系字旁,表示与丝相关,右边描绘的是“缫丝”即将蚕茧抽出蚕丝的过程。

统的本义,就是指丝线的线头,也就是“开始”。所谓“王者大一统”,就是“王者尊崇最根本的开始”。所以,历法中的“正朔”才如此重要,因为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自然可以称得上是“最根本的开始”。

有了线头(统),就能理丝为线(纪),有了开始,自然就会有传承。统、纪二字互训,都可以作为“史”的别称,历代史书也多有名为某统某纪者。

而空间意义上的“合并”,是后起之义。欧阳修《正统论》开头即引用《公羊传》的“君子大居正”,“王者大一统”,却说“统”就是“合天下于一”,从他的后文来看,此处显然是故意的曲解:

私东晋者曰:隋得陈,然后天下一。则推其统曰:晋、宋、齐、梁、陈、隋。私后魏者曰:统必有所受。则推其统曰:唐受之隋,隋受之后周,后周受之后魏。

“统必有所受”的统,显然只能理解为时间意义上的“传承”,而要表达“合并”的意思,有“一”这个最简单的字足矣——想想《阿房宫赋》的开头:“六王毕,四海一”,何须“统”字?

然而欧阳修的这篇文章,又是将王朝合法性之争概括为“正统论”的开始,此前则只有“正闰论”和“继统论”(而“正统”一词,最早是形容家族血统和帝系禅代的)。所以其影(wu)响(dao)十分广泛。事实上这种解读不光从词义上是错的,也偏离了“正闰论”和“继统论”的重点。

所谓“正闰”就是正和不正,而“继统”则是“承谁家统”的问题,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统必有所受”。

打个比方,“正闰论”关心的是:前头那根线,材质好不好,接上去能不能导电?“继统论”考虑的是:前头那么多线,我应该接哪根?是就近接,还是挑一根好的接?

“继统论”虽然不直接提“正”,但其选择标准必然同时也是“正”的评价标准。可以说,它与“正闰论”本质上是一回事,只不过后者更多的用来评价统一王朝,而前者只能是针对分裂时期政权的讨论。

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结语中称,“以正统而论,正之为义犹重于统”,此言得之,而欧阳修《正统论》非但曲解了“统”字,更将“正统论”的重点转移到了“统一",这实际上是用实用主义取代了道德主义,也正是这种混淆,让梁启超做出了“正统论自相矛盾”的论断,其实是打错了地方。

三、正统之“正”:道德主义与实用主义

何为正,何为不正,众说纷纭,但是在我看来都可以归结为上面说的“道德主义”和“实用主义”两大类。前者以“德行”为准,后者以“功用”为尊。

汉初关于秦是否为闰位的争论,就是前者的代表。《资治通鉴·魏纪一》:

秦焚书坑儒,汉兴,学者始推五德生、胜,以秦为闰位,在木火之间,霸而不王,于是正闰之论兴矣。

可见秦“不正”的原因是“暴政”。同样,以权臣篡位为闰、夷狄入主中原为闰者,这些都是“道德评价”的范畴,也就是饶宗颐所说的“历史之秤谓之正”。元、清以此类标准来衡量,恐怕很难过关。

而以“统合九州”为正统标准的,显然属于后者,如苏轼《后正统论》:

正统之为言,犹曰有天下云耳。

而今天很多力主“元清为正统”的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在领土方面的贡献。此外,实用主义还体现为“私本朝”,也就是著者为了自身所处朝代的合法性而做出各种“强行解释”,比如习凿齿的《晋承汉统论》。

但是—— 别忘了,我们讨论的并不是“某王朝好不好”,而是“某王朝是不是正统”,前者是一个开放性的评价类问题,而后者是一个史学史上的观念问题,关键不在于你怎么看,而在于历代史家怎么看。

“正统”的价值评价体系,是基于儒家经典的产物,古代的历史学,也基本都是秉持儒家史观的,那么——儒家是“道德主义”的,还是“实用主义”的呢?答案很明显:不讲道德的儒家还是儒家吗?

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附录中收集了的历代关于“正统”的讨论,可以看出,唐宋时即有皇甫湜、张栻、郑思肖等以“夷狄”斥元魏为闰位,到明代这种观点则更进一步,成为主流,胡翰、方孝孺、徐奋鹏、杨慎、丘濬、费訚、章潢,皆持此论。除此之外,明人对重修宋史有极强烈的热衷,也大抵是不满于元朝将宋、辽、金并列而意图重新书写“正统”,其中影响最大的王洙《宋史质》和柯维骐《宋史新编》更是直接“以明继宋”,元代年号一概摒弃不用。清代文网森严,除王夫之、甘京这两位遗民明言“元清非正统”外,学者皆闭口不谈元明,但却大多极力批评此前历代王朝,冠以无统、绝统、变统、霸统、窃统等名义,则总而言之,“道德判断”是史家主流,以"华夷"别正统也不是现代人的发明。

事实上,道德判断正是中国传统史学“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之精神所在,饶宗颐先生就认为“对君主行为可作严厉而正义之道德评判,其由来甚远,实为中国史家之优良传统,不容忽视者也。”又称“持此论者,皆凛然有不可侵犯之态度”。书中但凡提到郑思肖、方孝孺、章潢等力斥异族政权者,无不大加赞赏,“持论甚正”“不屈服于某种政治势力”“其见识伟矣,其人格夐矣”,对清人“正闰不当论内外”的言论则认为是“在满清帝制下 ,立论不得不如此”。

很多人喜欢将“官修前朝正史”视为承认前朝正统的标志,但这显然无法解释唐初一口气修史八部,也无法解释明修元史以铁木真为起点。实际上修史更多的宣告前朝的彻底死亡,这也是明初修元史如此匆忙的一个原因。更何况,青史是非,本就不该是皇帝一言而决,连明人都不迷信这种“钦定”,我们难道要比他们还唯唯诺诺吗?

梁启超即认为正统论有“奴隶根性”,“成即为王,败则为寇,此真持正统论之史家所奉为月旦法门者”,其实这些话用来评价欧阳修、司马光等人“九州合一为正统”的实用主义标准,倒还真是挺合适的:实用主义史观,无论如何都脱不出“成王败寇”四字。“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是不太光彩的大实话,而“正统兵强马壮者为之”就很让人无语了。

更有意思的是,为本朝服务的实用主义标准,也会被别人拿去用。北宋文人喜欢将“统一”作为正统的标准,因为他们要强调自己和五代的不同。但是他们大概没有想到,这种“并有天下才能称正统”的逻辑,成为了促使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的动因之一。《元史·刘整传》:

入朝劝伐宋,曰:“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世祖曰:“朕意决矣。”

当然一句话不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至少能够说明,实用主义的标准,是会有反噬自身之危险的。

其实,今天的实用主义者完全没有必要来争抢“正统”这种没什么用的虚名,今天不再是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了。欲为“暴秦”张目者,不必称秦是正统,大可以自建一套法家史观;欲为元、清正名者,更无需将“正统”这顶不合身的帽子强行戴到它们头上,或许“内亚史观”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正统论”这一曾经的“历史之秤”,现在也只是被摆在秤上被称量的一种物品而已。与其用它来褒贬历代王朝,不如以它为对象来研究我们的传统史学精神。超越“正统”之争,方能体会到历史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标签: 太庙汉服

相关文章

汉服女童儿童古装汉服,汉服图片儿童女 古装

汉服女童儿童古装汉服,汉服图片儿童女 古装

儿童自制简单古装衣服,儿童手工汉服制作步骤、自制教程 汉服,是中国服饰文化中历史最悠久的,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被汉服的魅力所吸引,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热衷于穿汉服,而且现在很多妈妈们会亲手给孩子们制作汉...

南宁做汉服造型多少钱(南宁卖汉服)

南宁做汉服造型多少钱(南宁卖汉服)

本文目录一览: 1、汉服体验馆大概开一间要多少钱? 2、南宁百盛七楼id造型怎样 3、南宁哪里有做汉服的地方? 4、南宁弄个发型要多少钱? 回答的好的给分 5、南宁的造型师吃香吗?一般...

中大童8-15岁女童蓝色汉服夏,汉服童装女15岁

中大童8-15岁女童蓝色汉服夏,汉服童装女15岁

穿汉服被制服说穿和服如何反驳 百度知道提问搜一搜 穿汉服上街被人骂如何优雅地怼回去? ...展开一大食宝常微35952019-08-05 TA获得超过315个赞关注如果有人在你穿汉服上街的时候对你...

汉服一片裙子加腰封怎么穿,汉服一片裙子加腰封怎么穿好看

汉服一片裙子加腰封怎么穿,汉服一片裙子加腰封怎么穿好看

汉服绑带腰封的系法 汉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虽然现在穿着汉服的人已经非常少了,但是还是会有一些汉服爱好者,一些汉服研究者。那么关于汉服怎么系带,汉服的系带方法,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和小编在汉服文...

汉服工作室一天干什么活(汉服工作室一天干什么活啊)

汉服工作室一天干什么活(汉服工作室一天干什么活啊)

曹县汉服卖家:一天挣万把块很简单,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人们在学生时代可能无法理解父母的艰辛以及生活的困难,成年走上社会工作之后就会发现挣钱真的很难。从2020到2021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国经济遭受了...

汉服女芥子记传统汉服(古代女子汉服)

汉服女芥子记传统汉服(古代女子汉服)

求推荐几个淘宝汉服商家 基本按复制的那个回答找再看看一些买家的反馈评价,根据自己喜好找就对了。另外别入芥子记和汉尚华莲,汉尚华莲新人坑不会辨别容易买出问题,汉尚家有自己臆想创造的款式也说是汉服。至于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