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沐猴而冠,沐猴衣冠什么意思

hanfuguo16小时前汉服视频1

“五胡乱华”相关问题

【简介】

五胡乱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而造成与汉族政权对峙的时期。又称永嘉之乱或五胡十六国。

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其他还有丁零 、乌桓、吐谷浑等等。

[编辑本段]【五胡乱华的起因】

【五胡乱华的起因】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机起兵,于是中原大乱,在百馀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又因为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曾撰的《十六国春秋》一书,该书将较具代表性的十六个政权独立记录,故又有将此一时期称为“五胡十六国”者,实则政权的数目远逾十六个,建立者也不限于胡人。

【五胡乱华的历史阶段】

五胡乱华 的历史阶段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 至葱岭,东至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 割据政权。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 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 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南燕(鲜卑)、西 凉(汉)、夏(匈奴)、北燕(汉)。此外,还有冉魏(汉)、西燕,但没有包括在内。 汉和前赵算一国,史称十六国时期。而入主中原的五个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鲜卑、氐、 羌,史称五胡。习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时,秦、雍、并三州膏腴之地已为羌、氐、匈奴所聚居,羌族及杂胡居泾水及 渭水下游以北,氐族居渭水中游两岸及下游南岸。匈奴族则居汾水中下游,羯族居蜀漳 河上游。西晋政府的民族歧视及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引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294年匈奴郝 散反,攻上党,不久被杀,公元296年郝度元联合羌、胡反,杀北地太守,又击败冯翊 太守及雍州刺史。秦、雍二州氐、羌皆响应,推氐帅齐万年为帝。大疫、大旱、饥馑, 使起义声势日大,历时4年才被镇压下去。汉民大量流亡梁、益、荆、豫等州求食。由 于官吏的迫害,益州流民推举巴氐豪酋李特父子为首,先后击败益州刺史赵廞、罗尚。公元304年李雄据成都称王,公元306年称帝,国号大成,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民多富实。 公元347年灭于东晋。

西晋门阀士族独占政权,排斥寒门士族和少数民族贵族,引起后者强烈不满,八王 之乱,王室兵戈相残,给各族人民带来极大灾难。西晋政府残忍腐朽暴露无遗,统治机 构分崩离析,统治力量急剧削弱。这时匈奴诸部贵族密议“兴邦复业,此其时矣。”共 推刘渊于公元304年举兵反晋,称汉王,建庭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东北)。刘渊字元 海,幼习儒学,又久居洛阳,接触诸王,宰辅、名士。他声称继承汉祚,立汉高祖以下 三祖五宗神主祀之。王弥、石勒等亦领兵附之。公元308年即帝位,徙都平阳(今山西 临汾市西南)。两次派兵攻洛阳,皆不克。公元310年刘聪继位。公元311年遣刘曜、王 弥、石勒等攻陷洛阳,俘晋怀帝。公元316年又遣刘曜攻陷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俘晋愍帝,灭亡西晋。公元319年刘曜即帝位于长安,改国号为赵,改祭匈奴冒毒单于 及刘渊,史称前赵。疆域北至朔州(今甘肃固原县)南至略阳(今甘肃天水市),西至 抱罕(今甘肃临夏县东北),东至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与后赵为界。公元329年灭 于后赵石勒。

石勒,上党武乡羯族小帅,因饥寒曾被掠卖为奴,后聚18骑为盗,又召集亡命随汲 桑破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后奔附刘渊,屡立战功。公元311年攻灭王衍所率 司马越军10余万,又与刘曜、王弥攻陷洛阳。随即火并王弥,南攻江、汉。纳谋士张宾 计,以襄国(今河北邢台市)为据点,取幽冀二州。公元319年称赵王,史称后赵。公 元329年灭前赵,迫前凉称藩,统一了北方。疆域东至海,西至抱罕,北至阴山、渔阳 (今北京市北),南以襄阳、合肥与东晋为界。 石勒以羯族为国人。立太学,培养羯族士人,提高羯族文化素质。实行九品官人制, 招纳人士。“遣使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均百姓田租之半。”恢复和发 展了生产。石虎继位后,徙都邺,公元350年为冉魏所灭。冉闵建立魏国,都邺,史称 冉魏。公元352年为前燕所灭。

此后,中原为前燕和前秦所统治,凉州则一直为前凉割 据。 公元301年张轨任凉州刺史,平定州境,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守境安民。曾 多次派军去保卫洛阳、长安。西晋亡后,仍奉西晋正朔,中原士民多避难于此。史称前 凉。其孙张骏曾派杨宣领兵越流沙,伐龟兹、鄯善,于是,西域皆降。疆域东至黄河, 西至葱岭,北至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南至南山(今甘肃祁连山)。公元 376年为前秦所灭。

鲜卑慕容部经济文化较落后,原居辽河流域,在汉族封建生产方式影响下,逐渐封 建化,先后徙居大棘城(今辽宁义县)、龙城(今辽宁朝阳市)、蓟(今北京市西南)。 公元352年灭冉魏,自称燕皇帝,徙都邺。史称前燕。疆域东至海,西至今山西离石、 河南洛阳、南阳与前秦为界,北至今山西代县,南于淮河与东晋为界。东北至今鸭绿江 下游以北。公元370年灭于前秦。此后,前秦统一了北方。 氐族豪苻洪原居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

后赵时,东徙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 淇门渡),为流民都督。后赵亡,其子苻建率众西归关中,称王,都长安,国号秦。史 称前秦。公元357年,苻坚即帝位,重用寒门士人王猛,改革政治,镇压豪强,发展生 产,“田畴修癖,帑藏充实,典章法物靡不悉备。”他先后灭前燕、前凉、代国(鲜卑 拓跋部),征服西域,统一了北方。又取东晋梁、益二州。疆域西至葱岭,东至海,西 南至今四川攀枝花市,东北至今鸭绿江下游以北,北至阴山,南至淮河与东晋为界。公 元383年苻坚大举南伐东晋,败于淝水,于是鲜卑慕容部、羌、杂胡及各地纷纷叛乱、 割据。 在西燕的猛烈攻击下,公元385年为后秦所灭。 此后,中原为后燕,后秦所割据, 凉州则为后凉割据。

西燕,公元384年鲜卑慕容冲建,都阿城(今陕西长安市西北),冲死,慕容永徙 都长子(今山西长子县西南),公元394年为后燕所灭。 后燕,公元384年鲜卑慕容垂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公元397年北魏攻占中山, 慕容宝徙都龙城。公元407年慕容熙为冯跋所杀,国亡,冯跋立高云为帝,史称北燕。 公元409年冯跋继位,“省徭薄赋。”公元436年为北魏所灭。

南燕,公元398年鲜卑慕 容德建于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南),为北魏所逼,乃率众东取青州诸郡,都广固(今山 东青州市西北)。公元410年灭于东晋。

后秦,公元384年羌酋姚苌叛苻坚建,都长安,公元394年姚兴继位。公元417年为 东晋所灭。

夏,公元407年匈奴赫连勃勃建,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公元417 年东晋灭后秦。勃勃击败晋兵,取长安。公元431年赫连定灭西秦之后,为吐谷浑所袭, 国亡。

西秦,公元385年陇西鲜卑乞氏建,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公元431年为夏所 灭。

后凉,公元386年前秦大将氐人吕光自西域回师据凉州所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 市)。疆域东起黄河,西至葱岭,南至祁连山,北至居延泽。公元403年灭于后秦。其 西部为西凉,公元400年李嵩建,初都敦煌,后徙都酒泉(今甘肃酒泉市)。公元420年 灭于北凉;其东部一为南凉,公元397年河西鲜卑秃发氏建,都乐都(今青海乐都县)。 公元414年灭于西秦。另一为北凉,公元397年临松卢水胡沮渠蒙逊建,都张掖(今甘肃 张掖市西北),后徙都姑臧。公元439年灭于北魏。

十六国时期虽处于分裂时期,但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开创了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仅由雇农陈胜、亭长刘邦实现了, 这时亦为刘渊、刘聪、石勒、苻坚等实现了,汉族门阀士族统治的独占被突破了。而代 之以少数族与汉族寒门士族的联合统治,他们中多数受过儒学薰陶,重用寒门士族,恢 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百姓得到喘息之机,北方获得短时的安定。和同时的东晋比较, 并不逊色。这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其次少数民族由被统治民族变为统 治民族,其统治者(以及汉族谋士)如何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是历史提出 的新课题。有的一开始就解决得不好,有的开始还解决得好,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后来 就不行了,其统治很快就崩溃,北方又陷入分裂状态。但他们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历史影 响也是很大的。所以到北魏出现了孝文帝的改革。

[编辑本段]【造成的影响】

【造成的影响】

永嘉之乱以后,中国北方长期陷于战乱,晋室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掌,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权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渐汉化,胡族和汉族的隔阂逐渐消融。这一时期,是华夏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作为在中原具有绝对文化统治地位的汉族同样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为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注入了文化基因。同时胡人对中原文明成果的破坏和对当地居民的屠杀,使得市民阶级的发展停滞,其政治上的民族隔离镇压,导致手工业者在苛刻的重负束约下,无力改进生产技术,从而迫使商业资本不断向高利贷资本转换。

[编辑本段]【胡人的暴行】

【胡人的暴行】

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amlen注:这个是错误的资料,羯人是白种人,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都是黄种人中的北亚种群),而且羯人也不是金发碧眼,白种匈奴和羯人根本是一回事情)

公元304年,段部鲜卑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幽州刺史王浚不让他们带人走,他们不想放掉俘虏,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易水为之断流。 (amlen注:资治通鉴和晋书无易水断流记载)

在羯族建立的羯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到了灭族的边缘。

到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西晋人口2000万)(存疑),冉闵解放邺都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就达二十万。

(amlen注:中原汉人不可能这么少,后赵灭亡后又经历了数年大规模战乱,到353年前燕陷邺才告一段落。前燕占据后赵东半部,370年灭亡,其汉户在籍人口为999万,而占据西半部的前秦人口不明。由于冉闵灭羯赵后导致大量迁户死亡,因此推测后赵汉族在籍人口在1000万到1200万左右,此外西晋在籍汉族人口为1600万)

[编辑本段]【五胡食人录】

我们许多人都读过鲁迅的《狂人日记》,里面对中国的几千年封建道德以“吃人”两字概括。这种“吃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吃人。但确实也有把人杀了吃的。吃人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易牙就把自己的孩子做成了菜给齐桓公吃,唐时的张巡守睢阳,粮草用尽时吃过人,黄巢造反时也吃过人。一些城池被围,人饿得受不了,就易子而食。但这些事情都是极个别的,或源于少数统治者的疯狂,或者是因为实在没有办法。但在中国的“五胡乱华”这一中国与人类历史最黑暗的时期,却有许多人被大规模地宰杀烹食。

在入侵中原的胡人中,几乎所有的胡人都没有自己的文字。十分野蛮,许多胡人还保留着食人的兽性。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所谓胡人 ,基本上是一些没有什么文化的野蛮部落。历史总是和人在开玩笑,文明谦和的民族总是被野蛮落后的部落武力征服,然后大肆蹂躏。从埃及,巴比伦,罗马,希腊,印度,中国来看,往往都是这样。

可是可笑的是,最终历史过去之后,这些野蛮的民族在历史上消失个干净。他们最终依然被文明所消灭殆尽,这不是光用屠杀的方法可以做到的。

所以说,血债血偿,只不过方法不同。

公元304年,当时还是“八王之乱”。幽州刺史王浚引进慕容鲜卑来对付成都王颖。慕容鲜卑乘机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浚发现后,要慕容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为之断流。

羯族简直就可以称之为“食人恶魔”了。史载他们行军作战没有粮草,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汉族女子为“双脚羊”。夜间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羯族对汉族的血债实在太多,在他们所建立的后赵政权中,汉族几乎到了灭族的边缘。太子石邃比他爹石虎还要令人发指。如果说石虎是残暴荒淫的话,这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只能以变态来解释。在自己府上闲着无聊的时候就带着刀乱窜,碰到自己的侍女就把她的头砍下来,擦干净血放到盘子里面做成工艺品和部下观赏。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恶魔竟然笃信佛教,他命令他所掳掠的汉族女子做尼姑,碰到漂亮的就先和她交配,然后就把这个倒霉的尼姑身上的肉割下来和牛羊肉混着煮,还把这种食品赏赐给部将吃,让他们猜测是什么原料做的。

有句话叫做沐猴而冠,野蛮而未开化的人,无论给自己戴上什么高帽和伪装依然改变不了现实。

冉闵灭后赵政权,一次解放被掳掠的汉族女子达二十万。这些汉族女子不是被掳去作妻作妾的。而是作为“双脚羊”一样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蹂躏。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又把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到了南北朝进,拓跋鲜卑的拓跋焘发动三十万大军进攻宋国,居然不带一点粮草,如果掠夺的食物不能解决需要的话,就只能是“掠人而食”了。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干的。

在人类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发生过这样大规模吃人的事件。同一时期在西方,是匈奴人阿提拉进攻罗马帝国,他残暴是残暴。但并没有留下他们吃人的记载。后来女真,蒙古,满族虽然也很残暴,但史书上也没有留下他们吃人的纪录。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根本无法想像“五胡乱华”时期的血腥与残暴以及我们汉族先民所蒙受的苦难。这些历史我们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因为在书本上只有民族融合、鲜卑拓跋宏汉化等等,完全是报喜不报忧。对黑暗面一点也不描写。近来《狼图腾》的作者当是不掩盖这些暴行。但他又认为这样杀你吃你是为了汉族好。是给我们输血。好让我们强大起来,所以我们不应该仇恨那些食人恶魔。

反而还要去感激他们。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我想他如果生活在那个血腥的年代,应该会舍身饲魔。心甘情愿地让他们吃掉。然后让那个被消化得变成什么也不知道的“我”强大起来。 更有些人刻意隐瞒这些历史,断章取义.为这些凶残的敌人树碑立传!则更是可耻之极,我们该警醒之其居心叵测!

狼图腾在很多的有识之士眼中就是充满了民族主义的书籍,有的德国文学家称其为法西斯。

野蛮中将被文明代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所以,历史和文明不是靠张目撰写凯歌或者歪曲历史而得,这些早就有人做过了。可这些人依然淹没在历史之中,无迹可寻。真正的历史和文明,不是靠屠戮可以抹杀,可以诋毁!中华文明,生命力如何大家有目共睹。华夏民族,坚毅聪慧!

附:五胡乱华时期国家一览表:

前燕帝国 昌黎-棘城-龙城-蓟城-邺城 308~370 武宣帝慕容嵬 幽帝慕容暐 前秦帝国

芒荡汉帝国 马兰山 309~309 刘芒荡 刘芒荡 晋帝国

略阳公国 略阳 310~319 蒲洪 蒲洪 晋帝国

胡楚公国 竟陵 312~319 胡亢 杜曾 晋帝国

虚除秦王国 陇右 316~320 虚除权渠 虚除权渠 汉赵帝国

辽西公国 令支 318~338 段末秠 段辽 前燕帝国

后赵帝国 襄国-邺城 319~351 明帝石勒 石只 冉魏帝国

前凉王国 姑臧 320~376 成王张茂 张天锡 前秦帝国

句渠秦王国 阴密 320~320 句渠知 句渠知 汉赵帝国

陈凉王国 上邽 322~323 陈安 陈安 汉赵帝国

后辽东公国 平郭 333~336 慕容仁 慕容仁 前燕帝国

侯子光帝国 杜南山 337~337 侯子光 侯子光 后赵帝国

范贲帝国 成都 347~349 范贲 范贲 晋帝国

黄韬帝国 豫章 348~348 黄韬 黄韬 晋帝国

冉魏帝国 邺城 350~352 冉闵 冉智 前燕帝国

段齐王国 广固 350~356 段龛 段龛 前燕帝国

前秦帝国 枋头-长安-晋阳-南安-湟中 350~394 惠武帝符洪(蒲洪) 符崇 西秦王国

刘显帝国 襄国 351~352 刘显 刘显 冉魏帝国

张秦王国 宜秋 352~352 张琚 张琚 前秦帝国

段勤帝国 绎幕 352~352 段勤 段勤 前燕帝国

安国王国 鲁口 352~354 王午 吕护 前燕帝国

苏林帝国 无极 352~352 苏林 苏林 前燕帝国

刘晋王国 平阳 353~353 刘康 刘康 前秦帝国

北成都王国 南郑 365~366 司马勋 司马勋 晋帝国

弘汉王国 广汉 370~370 李弘 李弘 晋帝国

张蜀王国 绵竹 374~374 张育 张育 晋帝国

后燕帝国 中山 384~409 武成帝慕容垂 高云 北燕帝国

北燕帝国 龙城 409-431 冯跋 昭成帝冯宏 北魏帝国

西燕帝国 华阴-阿房-长安-闻喜-长子 384~394 慕容泓 慕容永 后燕帝国

后秦帝国 北地-长安 384~417 武昭帝姚苌 姚泓 晋帝国

鲜于赵王国 行唐 385~385 鲜于乞 翟成 后燕帝国

西秦王国 勇士堡-金城-西城-苑川 385~400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后秦帝国

度支山-枹罕-南安 400~431 武元王乞伏乾归 乞伏暮末 胡夏帝国

后凉帝国 姑臧 386~403 懿武帝吕光 吕隆 后秦帝国

后匈奴王国 西平 387~? 康宁 ? ?

翟魏帝国 黎阳-滑台 388~392 翟辽 翟钊 后燕帝国

刘黎帝国 皇丘 389~389 刘黎 刘黎 晋帝国

魏揭飞王国 杏城郊 389~389 冲天王魏揭飞 冲天王魏揭飞 后秦帝国

法长帝国 白狼城 390~390 法长 法长 后燕帝国

窦秦王国 野人堡 393~393 窦冲 窦冲 后秦帝国

南凉王国 廉川-金城-乐都-西平-姑臧 397~414 武王秃发乌孤 景王秃发褥襢 西秦王国

北凉王国 张掖-姑臧 397~439 段业 沮渠牧犍 北魏帝国

南燕帝国 滑台-广固 398~410 献武帝慕容德 慕容超 晋帝国

南乌桓王国 南皮 398~399 张超 张超 北魏帝国

广秦王国 乞活堡 399~399 符广 符广 南燕帝国

西凉王国 酒泉-敦煌 400~421 武宣王李暠 李恂 北凉王国

张翘王国 行唐 402~402 张翘 张翘 北魏帝国

王始帝国 泰山 403~403 王始 王始 南燕帝国

桓楚帝国 建康-江陵-涢县 403~405 武悼帝桓玄 桓振 晋帝国

谯蜀王国 成都 405~413 谯纵 谯纵 晋帝国

胡夏帝国 统万-上邽-平凉 407~431 烈武帝赫连勃勃 赫连定 吐谷浑汗国

曹龙汗国 蒲子 413~413 曹龙 曹龙 北魏帝国

北晋王国 河西 414~414 司马顺宰 司马顺宰 北魏帝国

率善王国 上党-河内 415~416 白亚栗斯 刘虎 北魏帝国

曹弘汗国 平阳 416~416 曹弘 曹弘 后秦帝国

洮阳公国 洮阳 417~419 彭利和 彭利和 北凉王国

怎么看待汉服的日常化?

虽然汉服日常化难以实现,但是作为汉家妹子,大家都有责任去延续汉服的传承,即使会受到路人的好奇的注视,但是一想到那样精美且传承千年的服饰被穿在身上,内心会喷薄出满满的自豪感吧,这便是所谓的“着汉家衣,续千年情。”对于会害怕别人眼光的妹子来说,改良版汉服其实更适合。改良版汉服之所以出现便是因为一些热爱汉元素的人们在坚持将汉服融入现代的日常穿着的衣物,以逐步实现汉服的日常化。融入了汉元素的衣服既有汉服的古典优雅韵味,更有现代服饰的轻便舒适,可谓是匠心独运的结合了。

可爱的招财猫主题刺绣精致可爱,代表着福气安康的猫咪憨厚的样子软萌可爱。衣服红白的配色经典又古朴,喜庆可爱,套装包括改良上衣一件和短褶裙一条,日常完全可以穿出门,不会被用奇怪的目光注视。害怕别人眼神的宝宝们完全可以穿这款改良汉服哦~

交领襦裙制式,袖口的刺绣精美十足,颇具古典汉服的韵味。也是经典的红白配色,古朴美丽。面料是舒适的麻料,透气吸汗,腰带也是麻质,纤长飘逸,颇具汉室风流韵味。很日常的款式,因为版型简洁所以穿出门也是不成问题的。

灰蓝色立领斜襟+压褶中裙的套装,布料是厚实的绒面,适合现在忽冷忽热的天气。上衣是带点荷叶袖的上宽下紧式样,裙身的精美花样刺绣古朴而美丽,领口粉色的蝴蝶结是可以拆卸的款式,喜欢甜美风的妹子们适合这款清新的改良款式,典雅又现代,是可以直接穿出门的款式。

所谓的汉服指得是古代贵族吗

一般着正统汉服的都是士人,而在古代中国仕宦只占人口的极少数,所以汉服严格地说只是少数人的服饰。平民和贱民的服饰根本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那么讲究。中华文化早就断层了,恢复汉服也就是闹着玩了。

汉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产物,华、夏本就是两个部落,所以用近现代西方的纯粹民族观念去给“汉族”定义本身就有失偏颇,硬要给汉民族指定某一种服饰为一族之服也就存在颇多争议。某些人也说了,魏晋始由少数民族传入裤这种服饰,实际上直到隋唐都是穿带裆的裤子的,而那所谓少数民族的鲜卑一族早已融入汉族。的确现在国际上普遍认识的旗袍马褂并非汉族固有之服饰,但不能因为满洲人非汉族而对这一段历史进行彻底的否定。更何况近世之满洲业已汉化,成为一个名存而近乎实亡的民族。

此外,汉服极其讲究等级划分,社会阶级高低直接决定该穿什么不该穿什么。贱民配穿常吉服或者礼服么。中国固有的社会阶级早就没了,贵贱不分,纲常名教在五四就没了。所以话说回来,复衣冠而不复仪礼,不是闹着玩是什么。子不知有沐猴而冠?

华夷之辨就等同于民族观了?按照某些人的逻辑,朝鲜既不在夷狄之列,那朝鲜就是汉族的一部分了?妇人之见,可笑至极。先前已经明确过了,中国的大汉族主义盛于辛亥,孙文所举反清排满之旗帜深受西方近代民族观念影响。

诚然不才对汉服不甚了了,但是某些人对汉史乃至国史似乎更是一知半解啊。给别人扣XX帽子的习惯,不正是文化“革命”期间市井贱民之所为么,这种人也配提什么汉服,真是贻笑大方耳。

李渔是如何看待穿衣打扮的?带你了解古人的穿衣打扮

俗话讲“人靠衣裳马靠鞍”,虽然这句俗语点出了衣着对于人精神面貌的重要性,但是受古代封建思想的禁锢,怎么穿衣,如何搭衣,这些生活成名的服装搭配的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解释和观点,知道明末清初,出现了一个集剧作、戏曲、小说、美学于一身的旷世奇才,他就是大文豪李渔。在那个禁锢人性的封建 社会 ,李渔提出了令当时人振聋发聩的穿衣理念,那就是直面人的形体,容貌和仪态之美。那么李渔对人们的穿着打扮到底有哪些独特观点呢?他又为什么对风靡一时的“水田衣”不屑一顾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中华服装的现代价值呢?

在1672年,康熙年间,一群女人来到了客栈,她们要向一位姓乔的女住客学习穿着打扮,我们暂且称这位女住客叫小乔。这群女人她们都是一个大户的侍女,当时的地点是在楚地。按说楚地历来不缺审美,她们为什么要赶到客栈向一位外地的女人学习穿着打扮呢?这里头可能主要有两种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这家的主人,他们看见自己的侍女们平日里的穿着不太得体,所以就像现在送员工出去培训一样,让他们学习一下回来以后接人待物,好表现得更有素质,这样的话脸面上有光。第二个原因可能性更大,是这家的女主人想要通过这些侍女来学习把这个知识带回去自己用,那她为什么不亲自到现场来学习呢?因为小乔是一个戏班子的成员,她作为贵妇人向戏班子的成员学习穿着打扮,这传出去恐怕会被人笑话。

小乔到底给他们讲了什么呢?首先我们知道三个女子一台戏,一群女子在一起,小乔又是戏剧名角,所以现场的气氛是非常热烈,叽叽喳喳,搞了好半天。这个时候小乔就把话题引向了正题,她先讲了两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首饰插得太多了,我们古代女子对这个首饰非常地重视,比如说宋朝,皇后头上的非常隆重,但是也显得非常繁复,里边关于有多少条龙多少只凤,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大户人家的女子虽然不能戴凤冠,但是这个首饰的强调,也是显而易见。第二就是当时也流行减肥,因为古语中说“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可见这种风气一直到明末清初还延续着。于是小乔就给了两个建议,第一就是把首饰的数量减少下来,其实她这个观点和我们今天很多审美观点是一致的,首饰多了以后眼花缭乱,反而不美。第二大家减肥的心情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够减得太猛了。

小乔讲了这些以后又讲了如何穿着打扮。小乔第一件事做的是让大家排成一排,然后拿出一件衣服,让每一个人都试穿一次。她的这个办法其实在我们现代的形象设计或者辅导当中也与很多老师使用,只是现在很多老师用的是一块色彩测试布,看看哪一种颜色会把脸色衬托得更好看一下。试穿的结果就是有那么几位穿上这件衣服以后显得特别地漂亮,而一定也有那么几位穿上这件衣服显得非常难看,大部分人就显得比较平常。为什么会这样呢?小乔说了我们每个人的脸都有跟它相适应的色彩,脸色白的人什么色都可以,脸色黑的人尽量选黑色。

讲到这里的时候气氛就更加高涨了,接下来小乔又做了一件事。她从箱子里头拿出来粗麻布的以及细丝绸的两套衣服,让这些侍女们轮番地试穿。穿下来以后发现有的人她穿这个细丝绸的好看,穿这个粗麻布的也好看,但是有的人穿细丝绸的不好看而穿粗麻布的好看。这个又是为什么呢?小乔给了大家解释,就是这个皮肤细腻的人穿精细的面料以及粗糙的面料都可以,但是如果皮肤比较粗糙,那就是最好穿粗糙的面料,如果你穿上细腻的面料,会把你的皮肤显得更加粗糙。那么就有人问了,像我们大户人家衣服都是丝绸的,平常人家的一幅往往是棉麻布的,这怎么选择?小乔说了丝绸也好,棉麻布也好,都有精粗之分。

古人在挑选自己的服饰时,非常喜欢穿着质地上等的面料,配搭种类繁多的配饰,然而小乔的一番话彻底的颠覆了这个观点,她强调服饰的质地应该与肌肤的品质相适应,不能盲目,否则适得其反。这种观点即便放到今天也非常地适用,无独有偶,与小乔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大文人李渔不仅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而起在他的著作《闲情偶寄》中还系统地加以总结。那么小乔与李渔的观点为什么如此地相似?明清时期大文人李渔的着装理念究竟有着怎样的前卫 时尚 ?

小乔好厉害,像这些服装搭配的知识,我们现代人都未必了解,她处在康熙年间,怎么会懂那么多呢?她的后盾是谁呢?那就是她的老公,就是大文人李渔。李渔是江苏如皋人,生于药商之家,很小的时候就被人称为是“神童”了,但是很不顺的是每一次参加科举都会赶上大事,第一次赶上大事没有考好,第二次赶上大事都没有参加成科举,这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了,所以他就放弃了科举。到四十岁的时候他决定去杭州卖赋糊口,也就是从事商业写作。李渔的书畅销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他的书一出版,几天之内,千里之外就可以读到他的文字,可见传播速度之快。

其实李渔被后人认为最有价值的是他的这一本理论著作叫《闲情偶寄》,他凭借这一本著作就被后人称为中国戏剧理论的始祖,尽管他的前边还有关汉卿,汤显祖等戏剧大师,但是研究戏剧理论在中国他是头一份。在这本书中他讨论了很多跟服装有关的问题,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古代关于服装理论的资料,李渔在他这本书里头都讲了哪些观点呢?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两个。

其中第一个观点,他提出来叫“ 衣以章身 ”。什么叫“ 衣以章身 ”呢?就是我们穿衣服是为了把我们自己的修养,素质表现出来,但是又的人却被衣服“ 穿 ”了。穿的非常华丽的衣服,结果到外面走了一圈,大伙儿都记住他的衣服,而没有记住他的脸是什么样子。所以李渔说了:

这段话说得非常明白,说这个“ 章 ”是什么意思?就是表达,而不是用这个图案用颜色把自己搞的特别地耀眼,炫目,而这个“ 身 ”也不是我们简单的这个身体的“ 身 ”,其中含有着智慧,愚蠢,贤明,不肖等等精神层面的这些素质。这个仿佛是我们经常说的那个富润屋,德润身,那个“ 身 ”,可见李渔他的观念是什么呢?人穿衣服素质最重要,如果素质不够,你穿上再大的名牌也白搭。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接下来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当时有一群女人在亭子里头避雨,避雨的人有穷的,有富的,有美的,也有丑的。这个时候就走过来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身上穿的非常地朴素,但是走到亭子边上发现亭子里头已经挤满了人,里头已经没有地方了。这个时候她没有往里挤,而是站在了亭子边上,雨水打在身上,她也不急不躁,听之任之,也没有怨言。过了一会儿,雨停了,其他的女人就散去了,可是刚走几步,雨又重新下了起来,这些人又往回涌回来。但是这个时候,这个平民女子已经在亭子中间了,那她要不要给那些富人家的女子让地方呢?她没有这样做,她同时帮助其他人整理那些东西。李渔看见这件事觉得很欣赏这位平民女子,其实这位平民女子,也没有做什么大事,但是李渔认为这个人宁静,安详,不急不躁,没有谄媚谁,也不勉强谁,所以这个人的素质还是很高的。而相比之下那个亭子里头的其他的女人,表现出的那种怨天尤人,那种挤进挤出,李渔就认为这些当天出现都是为了衬托这位平民女子的美感。

李渔还提出了第二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叫“ 与貌相宜 ”。他是这样说的:

李渔的这几句话其实对每一个人都是有鼓舞的,不论是百姓还是官员,不论是长得美还是不美,因为我们知道每个人千人千面。按照他这个理论,我们都能找到跟我们容貌相匹配的服装,把我们打扮的更漂亮一点。“ 衣以章身 ”,“ 与貌相宜 ”这两点相比较,“ 衣以章身 ”与孔子的“ 文质彬彬 ”有相通之处,所以它的独创性没有那么大,但是“ 与貌相宜 ”这种关注个体美,并且进入到可操作层面,这是李煜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为什么关于服装的这些理论会在明清之际出现?第一点,中国在李渔之前,中国的服装除了实用功能以外,受哲学,政治,宗教的影响比较大,那么对于个体的视觉之美一直处于隐讳状态,虽然也有屈原,也有魏晋,也有大唐这种美服觉醒,但是由于缺少理论支持,所以普遍是流于感性。因此从 历史 上看,我们是需要有这样的理论出现。第二,当时处于明清之际,明清之间,这两朝之间,他们对这个服装的审美的观念相去甚远,这个时候因此就会有人去思考更加深入的问题,而李渔这个时候恰恰做了思考,所以他会把他的服装的看法写在自己的著作里头,所谓《闲情偶寄》,看得懂的人自然就会喜欢它。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妙玉美丽聪慧,心性高洁。作者曹雪芹让这位充满着高雅气质的女子出场时,身着明清时期一款颇为流行的服装“ 水田衣 ”,为的是凸显她高贵脱俗的心灵。不过这款在当时明清 社会 流行一时的水田衣却遭到了李渔的强烈排斥。那么对穿衣打扮颇有心得的李渔,为什么会讨厌这种服装呢?

一本书假如有争议,那么就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我们不知道李渔是不是也懂得从热议引发热销这个方法,但是总之他在书中抛出了一些有争议的观点,起到了这个效果。比如说李渔不喜欢红色,尤其是排斥那个大红色,他认为穿上红色都是叫“ 艳装村妇 ”,是无法打动风雅之士的。他还特别排斥一种当时非常流行的款式,叫做“水田衣”,就是用这个多种布片缝缀起来,看其阿里就像稻田的格子一样的服装。这个服装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到明清的时候比较流行了。

那么这个“水田衣”到底都是什么人穿呢?我们举一个例子,在《红楼梦》一百零九回当中,有一位美女叫妙玉。妙玉跟林黛玉和薛宝钗一样,都属于金陵十二钗之一。妙玉这个人平常她的为人处世就非常有个性。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是林黛玉,薛宝钗这两个人去寺庙里看她,她拿出来给这两位泡茶的水居然是五年以前在寺庙里头那个梅花上抖落下来的雪储藏在管子里头,在地下埋了五年时间,才拿出来启封泡茶的,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神仙姐姐吗?所以这样的人物出场,作者给她安排了穿水田衣。

“水田衣”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重的含义。比如说第一是由做衣服的边角料重新缝缀而成的,因此它就有了节约的含义,而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二这个“水田衣”,它从视觉上看很像稻田,因此就有了田园的风格,就贴近田园,远离尘嚣,而这个恰好是我们中国文人雅士以及隐士高人他们的追求。第三水田衣穿在了僧侣身上,就变成了“百衲衣”,所以它还有来自众生内心清净这样的意味。

那么对于妙玉这样一个性格独特,同时又是出家人来说,安排她穿水田衣出场,这个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就是这样一套服装,李渔老先生却非常排斥,他讲了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说我们中国的服装从古至今都讲究这缝越少越好,最高的境界叫做天衣无缝。第二他说这个水田衣制作的时候要把整片的面料裁成一块一块的小格子,说这样制作的时候会吃掉很多面料,并且以你为这个缝缝太多,所以就很费工,因此他认为这些裁缝是想要多赚钱,这个巧立名目。

当然从今天的角度看,李渔老先生的这两点理由有点牵强,为什么呢?其实这个衣服上的分缝多少,跟这个美感之间不是一个绝对的关系。比如说唐朝,唐朝的裙子往往也是有多个缝缝的,但是也不失美感。第二假如说消费能力足够的话,为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多花一点钱,其实也不是什么大过错。那么为什么李渔会反对这样的款式?我想应该是他对视觉美的判断产生的想法。因为水田衣是把多块面料缝在一起,颜色混杂,所以穿着水田衣很容易把对方的视线吸引到衣服上,而忘记了脸的存在。

但是水田衣既然能够流行,难道就一点道理没有吗?对于水田衣的评价应该超越这种视觉之美。首先“水田衣”的审美不应该停留在个人的视觉上,而应该上升到意境的层面。假如说妙玉现在到了江南水乡,过田园生活,她内心简单而宁静,那么四周青山环抱,白云袅袅,一大片稻田,一个一个的方格子,有的格子里头已经插秧,有的格子还是净水一片倒映着蓝天。农夫,老牛,还有木犁零星地点缀在其中,这时候妙玉直起身来擦了擦汗,她身上的水田衣就与周围的稻田相映成趣。这个人仿佛是大地里长处的精灵一样,那么这种美感实际上是超越了个人的形象视觉美感。

其实一路走来,我们的传统服装的审美历来是多元的,跟自然和谐是美,跟 社会 和谐是美,跟内心和谐也是美,对这些美的理解是需要对 历史 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体会的。第二即使是从简答的视觉上来说,“水田衣”也不应该一棍子打死。虽然我们今穿着水田衣出入那个高档的写字间,这个看上去确实有点怪怪的,但是跟水田衣风格接近的大格子衣服今天同样有人穿。按照这设计原理来说,这个五官大方的人适合穿大花,大格子,打造型,而五官小巧的人更适合穿小花,小格子,小造型,所以这个五官大方的人穿大格子,甚至水田衣也未必就那么难看,所以“水田衣”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是一无是处。

时至今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使得传统服饰逐渐进入人们的眼界中。人们关注传统服饰的热情日益高涨,如果在一定的场合中,穿着带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服装,不仅可以让自身气质与场景相得益彰,还会显示出个人优秀的文化品位。那么,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服装的现代价值呢?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与境相融,与心相应”这种穿衣理念呢?

传统服装其实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并不单单指汉服,它是指在这篇土地上温暖和美化过我们的各民族的服装。假如说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来表达的话,我更愿意称它为“华服”,为什么呢?第一,我们华夏的这个“华”字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这样记载:

可见这个“华”字也可以作为服装美丽的代名词。第二,“华”在古语当中通“花”,我们传统服装其实就是一个大花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第三,华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民族的融合,我们的华服就变得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到今天留给我们的就是文化的丰富和优秀,可以说就是华服温暖和美化了我们这么多年。

今天当然和过去不同了,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穿着主要是现代服装,但是其实如果能够备一套华服,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种安排,这个可能会使你在很多场合上显得更为得体。不同的文化就塑造以不同的心灵,与心相应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如何正确地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愿望。第二点就是要加强我们内心的修养,李渔曾经在《闲情偶寄》里头说过一个现象,叫做“ 沐猴而冠 ”。在汉语当中“文质彬彬”多是用来形容男人的,而这个“秀外慧中”多是用来形容女人的,这个里面的“文”和“质”,“外”和“中”都是相互依托的关系,再好的“外”和“文”,如果没有“质”和“中”支撑,也会坍塌。再好的“质”和“中”如果没有“外”和“文”来表达,也会打折。

服装不是一个单一的发源,因此一种解释不能作为结论,即使这样的话我们仍然相信会有人通过这篇文章对传统服装和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假如说我们能够引发关注,思考,学习,就够了。

汉服穿着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要选择正规的汉服,正规店家制作,形制正确,版型优良,布料不违和

其次:进阶高段之前,各朝各代衣服尽量避免混搭!

然后,尺寸适合自己。现在汉服大多都是量身定做,宁愿麻烦一点拿去改也不要穿得不伦不类沐猴而冠的感觉。

最后,穿汉服请勿衣冠不整。礼服里加一套中衣,露出抹胸的衣服抹胸拉平,齐胸的带子狠狠系紧不然容易掉,衣服皱了穿之前熨烫一下,交领穿整齐别露出前胸一大片,万一衣服短了又一定要穿在里面加条中裙中裤也不要露出小腿脚踝或者牛仔裤。

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个子娇小可能要少穿齐胸,骨架大且丰满少穿宋制,气场偏弱要注意明制的选择。

选择适合场合的衣服,穿着深衣玄端做背包客总有些违和,庄重场合裋褐半臂又太显随意。

汉服相关的女子礼仪资料谁能发我一份?

穿着礼仪:穿着汉服无论男女都不应当披头散发。如有中衣,请穿着中衣,再套外衣。穿着汉服时应挺胸抬头,注意仪表。

一、立容:

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二、坐容: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三、行礼:

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7、女子行礼: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但处于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应用:5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6用于雅坐时。1到4,应当作为汉服时的日常行礼,依据具体情况——对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体场合容许你表现礼节的程度……现在人缺少礼仪观念,不必过分要求,但拱手应当能做到。如果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又有人来,当注意问候时要根据身边人的情况,决定行礼的程度。

四、迎宾:

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那么主人会装作不认识,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其实就是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门左。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说“请”,客人答“请”,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主人请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边的椅子上),客人请辞——最终看情况决定坐次。

今天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于现在建筑布局多样,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后主人行,是应当把握的精神。

五、宴请:

东道先说“请”,客人辞让,东道固请,同时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过分谦让。

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有关汉人揖礼中的抱拳蕴含着一个非常严肃的规定:抱拳时,五指要张开把另一只手尽可能地完全覆盖抱住,这在古代礼仪史书上有明确记载,大家一般习惯右手抱住左手,而我通过观察历史剧(无论是严肃正统的还是搞笑娱乐的)都是左手抱住右手,这应该是一个严肃的礼仪常识。我觉得这可能和汉服右衽是一个道理,右衽是将左边的领子覆盖住右边领子,而别人看到你的正面就成了长领向左覆盖短领,(这样非常美观,而左衽看起来就非常别扭,完全失去了交领的漂亮),我想抱拳应该和汉服交领是一致的,都是左覆盖住右。

另外,古人的席地而座也是有一个严格规定,就是臀部座在脚后跟上,但是脚是怎么放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了,双脚要完全弯下去(而很多现代人学跪座都是双脚的脚趾立起来撑住身体,这是由于不知古人的真正座法以及这样坐舒服一些所至),而真正的跪坐则要把脚背弯下去贴在地上,然后坐在脚后跟上,要完全地坐下去,而不能让脚指将双脚撑起。有人会说这样会更不舒服,但是古人也知道坐具与其匹配,坐垫的厚度以及柔软韧性都有要求,使人坐下去不会感觉很不舒服,再加上从小就这样,慢慢习惯后完全不会有难受的感觉,大家可以试一下,调整脚摆放的弧度,就不会很难受的。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现在日韩的跪坐,和中国历史剧的跪坐(三国演义)就可以看出真正的坐姿。

所谓“礼仪制度 衣服正之”,汉服自古为礼制之服,是与礼仪制度分不开的,因此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身份穿什么样的汉服,都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就算穿了汉服有形而无神,有表而无礼,在生活中仍然行为浪骸 无拘无束 举止行仪不得当 也是属于沐猴而冠的 所谓古人常说“坐有坐姿 站有站相”可见不光只是行完了礼就可以东倒西歪胡疯胡闹 也不是为了行礼而去行礼 为了穿汉服而去穿之 窃以为 穿着汉服的一天 哪怕是一时 也要举止得当 行为得体 因为汉服不等同于一般衣服 乃礼仪之服文明之服也你穿上了汉服 也就不等于一般的俗人 而是比一般人高一等的文明之士 知书答礼的上国之民 因此 所行所为 也要与身上得衣服相配才行 当然 所谓时代已进步 没有必要完全恪守古礼但 我认为 此者是为就事论事 对待不同事物用不同的方式 仅此而已 你穿上汉服 就应该去干与此行为相得当的事 并不是只为尊重古礼文化才这样 这也是起码的做人准则你大可在穿上汉服之后 哪怕是本着对汉服 对汉服起码的尊敬这样做既可 而脱下汉服 大可又做回“新新人类 随意疯随意玩乐了”正因为现在社会不要求人时时汉服不离身 因此你在穿着汉服这段时间拘谨点也累不倒哪去 言归正传 在下便就着吴夫子所说接下补充几点生活中的细微常礼 有不合之处 还望不吝指正

一 衣者——所谓“衣冠要整”,衣冠不整古往今来杯视为最大失礼 窃莫做“衣冠禽兽” 穿好汉服后要将衣冠调规正既穿好汉服后要检查一下所谓“整衣姿”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帽子要戴正 要戴合乎大小 不要“侧帽风流”(那是东施效颦)

2 腰带绳结或镶玉处以及绶佩要正对腰部中间

3 上衣 裙子不要穿反(上衣“里”在外“面”在内以及左衽都属于反穿,裙子围时由于两面都有绶带(尤其是帷裳等)一定要注意不要围反)衣服穿反为最大忌讳乃为凶服 对人对己都不吉利

4 不要在汉服配戴多余的事物东西或者把多余物品插在汉服中(如将什么物事夹在腰带上)古人要携带物品可将其藏于袖中不要将多余物品暴露

所谓忌讳”衣不蔽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衣带要系紧 不要坦胸露背或露出肉来(那是花和尚鲁智深)

2 里面一定要穿中衣(一般为白色)中衣包括交领上衣 下裤,既内衣-中衣-外衣系列的第二层,要穿袍衫或者襦裙的话里面还要穿一层衬裙一般来说 男子穿袍衫或深衣的话里面还要围一层白裙 深衣里面是裤 袍衫里面可直接是白裤 绑腿袜 这些都不可少,要是穿上衣下裳的话里面要穿白裤 通常情况下很宽大;女子襦裙装裙子里面也要穿白裤(在裙子里面不穿裤子那是和服)

3 有帽子的一定要戴帽子 所谓自古”衣冠不分家“穿上汉服后在家要戴网巾出门要戴冠帽 没有帽巾要用巾帕将发髻处裹住(当然古代是那么做,鉴于现代人不留头发,出门直接戴巾帽就行)不要”脱帽露顶“(那是喝醉的张旭)

4 不要直接穿中衣出门 就好象穿内衣内裤上街一样 虽然前者比之后者衣料多了一些 但你穿上汉服后比一般人高出一等衣服规格自然也就扩大一级:)

5 不要穿素衣(白色缟素)出门 此凶祭守恪之服也 而正常的带有衣缘缀有暗纹的白色衣服皆无恙

6 晚上睡觉时要穿中衣 合衣而卧 如果你睡觉也想保持汉文化的话 当然 一般情况下来说脱下汉服就是暂时脱离了汉文化 因此 睡觉可不在礼仪之列。

二 立——所谓”站似松 坐如钟 卧似弓“古人讲究的是这个 同时也借此修身养性 从日常行为钟提炼人的心德当然我们毕竟没练过武 不可能要求人人站如松 但最起码也要站直 不要驼背 不要”稍息“其实对站没什么太多讲究 不过最难办的就是手的姿势 因为站立时别的都很顺其自然只有手感到拘束不知往哪放 (所以在脱离礼仪的今天我们看到站着的人手不是背后 就是抱胸 什么姿势的都有)因此古人规定站立时手应贴在腹部 手藏在袖子里 恭谨规矩 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比如伸出手请客人才看到手露在外面平时手都要规矩的放好 因为古人认为手脚无拘无束的乱动很为失礼 我们常看到的古画中描绘女子多是手搭在腹前 现在看到的旗袍表演 虽然换成了胡服 但手的姿势依然保持端庄的搭在腹部就是这种礼仪的延续尤其女孩子应更为注意 其实 更严格点讲 古代女子汉服的袖子一般情况下比男子的袖子要长 平时则更是手藏于袖中不轻易露出来当然现在不必那么严格 只要男女都做到手很规矩不要随意乱动就可以了

三 坐——1 坐椅子时只要坐直 坐端正就行了 双手放在膝上 不要翘二郎腿 不要东倒西歪 无论多么疲惫古人在选择正坐没有选择胡坐的原因也是由于胡坐腿如不注意的话 会很不雅观 而且 双足露于外面 更是不好 因此 后来人们虽然选择了坐椅子 但仍注意裾摆 走路时不受拘束坐下时却一定要整理下衣裾盖于脚面上

2 坐在地上时按华夏最正统的礼仪应为”正坐“既跪在地上 臀部坐在脚跟上 双手规矩的放在膝上目光平视 要问好时就颔首 要礼拜时就手放于地上叩首

3 但考虑一来在现实社会中太小日本 二来我们民族脱离跪坐时间太长难以适应(我跪坐时脚就被压的生疼:P)觉得趺坐(盘腿)应取代正坐盘腿时 腿不要伸直 不要半盘 身体挺直 手放于膝上 其实在古代华夏这种坐法很早就在周遍民族流行上了 但汉族没有吸收的原因就是因为那时男女都为上衣下裳着装 由于裳是围着的这样坐很容易露出身体 不雅观 但到后来一是这种坐姿已传入了中原 二来男子着装由上衣下裳变为了袍衫 所以这样坐也无伤大雅了 只要盘腿依然手放规矩 目光平视就没问题但由于女子仍着裙裳加上礼教的禁锢 所以不允许女子盘腿而坐 因此我们看到日本也有趺坐 但只限于男子 朝鲜男女虽然都趺坐 但女子为了不失雅 而采取立起一腿 手放于膝上的坐法虽然如此 但在下以为女孩子还是不要趺坐的好:)

四 行——行就是走路 也不必讲究太多 但一定要走的稳重 走的稳当 该放下步子的时候 庄重缓慢有礼 不要小跑也不要蹦蹦跳跳 其实对步子古代对女子要求最严 什么笑的露齿行不露足 走的缓慢不可迈大步 当然现在不必讲究这个 其实男女应该一样 只要做到步态稳重得体 该快时快该慢时慢就可以了古人行步有时也与立姿一样 手贴在腹部 但后来也不讲究这些了 有时只限于女子

五 卧——古时”卧“与”躺“是有区别的 现在所说的躺 按正统礼仪讲 一般是指死物物品或者直挺挺面朝天的僵躺着古人无论休息还是睡觉都是”卧“的 卧就是侧身 有时以一手托头 而没有面朝天的躺 一则像物品那样才叫躺 二则面朝天直挺挺的很不雅观很失礼(说白了 只有死人才那样)因此要侧身到现在人们的睡眠习惯皆由”卧“改为了”躺“ 所以这点就不能强求了 但在休息时应合衣而卧 或者 躺着也可以 但上身一定要挺靠起来

六 用颔首代替握手 虽然穿汉服应行正规礼仪 但平时打招呼 问好的次数也太多 如果都遵循古礼的话太累 拱手在现实生活中毕竟显得有些怪 因此像平时握个手之类的简单礼仪用颔首代替就可以 见面点一下头 或者微一鞠躬 简单而有序 现在日本韩国就以颔首为常礼

相关文章

一套汉服长裙多少钱(一套汉服长裙多少钱啊)

一套汉服长裙多少钱(一套汉服长裙多少钱啊)

本文目录一览: 1、汉服一般多少钱一套呢?什么价位的比较好? 2、汉服大概多少钱一套 3、一套正版汉服多少钱 汉服一般多少钱一套呢?什么价位的比较好? 不同款式价格都是不同的,襦裙一般要20...

琵琶行舞蹈汉服六一儿童节,琵琶行舞蹈古装汉服

琵琶行舞蹈汉服六一儿童节,琵琶行舞蹈古装汉服

琵琶行适合什么颜色汉服? 应该是偏米奇色、卡其色。这样比较好看,再配上古风扇,绝配古典舞蹈琵琶行适应什么场合演出? 古典舞蹈《琵琶行》适合在【晚会】【派对】【典礼】【婚礼】一类的场合上演出,婚礼上是非...

6米以上汉服多少钱一套(一套汉服多少钱?)

6米以上汉服多少钱一套(一套汉服多少钱?)

一套汉服需要多少钱 要看料子,一般雪纺的,纱,棉麻料子基本不贵,襦裙一套大概300左右。提花绸400左右,织锦的就要看织锦的档次了,一般都600以上。若要加大幅绣花那基本就是1000以上。看款式,襦裙...

便宜的魏晋汉服多少钱(正版魏晋汉服店铺推荐)

便宜的魏晋汉服多少钱(正版魏晋汉服店铺推荐)

本文目录一览: 1、汉服一件大概多少元?曲裾,襦裙,分别大概多少钱? 2、汉服大概多少钱? 3、汉服大概多少钱一套 4、一套汉服大概多少钱?贵的多少,便宜的多少? 5、请问一套汉服要多...

汉服体验装多少钱(汉服体验店一次多少钱)

汉服体验装多少钱(汉服体验店一次多少钱)

本文目录一览: 1、行歌者汉服体验馆一次多少钱? 2、一套汉服大概需要多少钱 3、武汉汉服体验馆怎么收费(电话+在哪) 4、一套正版汉服多少钱 5、岚岫汉服体验馆多少钱? 行歌者汉服...

汉服一共多少钱(汉服一般多少钱一件)

汉服一共多少钱(汉服一般多少钱一件)

本文目录一览: 1、汉服大概多少钱一套 2、婚纱汉服风格多少钱? 3、一套正版汉服多少钱 4、租一套汉服一天大概多少钱? 汉服大概多少钱一套 便宜的或者自己做只要一两百,中等的三五百,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