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汉服,儒雅的汉服

hanfuguo8分钟前汉服视频1

汉服文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变历程?

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汉服这一传统服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如今,大街小巷间,历史景点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她们自信地走在街头巷尾,一行一动均恪守着中华礼仪。在行人或赞叹或惊讶或不屑的目光,她们淡然处之,展现出汉服的美丽。

国内的汉服复兴如火如荼之时,一部分旅居海外的留学生借助互联网的快捷,采用快闪这一新兴方式与汉服这一传统服饰结合,在海外唱响对故乡的赞歌。总而言之,从专家学者到大学生再到普通民众,他们均在自觉或者无意识地推进汉服文化的复兴。

汉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之一,它不只指汉代时期的衣饰,而是整个汉族的衣冠发饰,它历史流长悠久,随着时代的发展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而《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则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周公制礼作乐稳定社会秩序,礼节在中国古代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地位,汉服也不例外,衣冠发饰中都蕴含着礼仪文化,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称。

中西方服饰的对比:它体现出两种文明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别

中国的传统服饰汉服与西方服饰有着很大的差别。西方神话中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后知羞耻才着服装,这是西方服饰的起源。中国的汉服据说最早起源于黄帝时期,如《史记》曰:“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并认为“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

这些记载纵然掺杂着对圣人崇敬的主观情绪,把所有成就都归在圣人身上,但是说衣服起源于黄帝,也不是没有依据的。黄帝的妻子嫘祖是最早开始养蚕缫丝,她就是蚕和丝的发明者,有了丝方有了布,有了布便可制作衣服,因此有些人认为黄帝发明了衣服也是有据可循的。

此外服饰除了遮羞、保暖之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古代西方服饰简单贴身,西方人习惯裸露部分身体部位甚至是全裸,这与他们崇尚自由、喜欢野性美是分不开的。西方文明多诞生于海洋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西方人的服饰便有着简单自由的特色,不同于中国古代的服饰。

中国古代文明诞生于大河流域,气候四季分明。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基础,丝织技术发达,汉服种类繁多并且多繁复华美,层层穿戴,把人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这与中国古代礼教森严、制度严密有序是分不开的。

西方古代服饰并没有太大的等级差别,这是因为西方古代时期商业发达,并没有太深的等级观念,并不需要靠服饰的不同来彰显自己身份的高贵。因此,贵族与平民的服饰大多是一样的。而在中国,古代汉服则有较大的等级差别,例如黄色是皇室专用色,不论平民还是官员都不可以使用黄色;贵族穿衣繁复华美首饰众多佩戴金银饰品,平民则粗布衣服且无装饰物佩戴在身。

这种等级差别观念最体现在商人与其他人的差别之间,商人纵使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却也要与平民穿着一样的服饰,不可穿丝绸不可用金银做饰品。

汉服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在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之间逐步发展

汉服多用布和帛制成,其结构从上至下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个部分。汉服前后具有对称性,对称性在中华文化中屡见不鲜,例如中国古代的建筑都以中轴线对称建成,包括建筑中的装饰用品也都是成双成对、对称分布的。

中国古代的汉服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出新的形式。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都会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随着朝代的更迭,中国古代每个朝代的汉服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西汉时期,统治者确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在这个时期礼仪规矩被看得非常之重,因此这个时期的汉服吸收了这个特点。男子有曲裾袍和直裾袍,需佩剑竖冠,女子是深衣襦裙,这个时期的服饰吸收夏商周时期三代的礼仪制度制成,穿戴衣冠发饰都需遵守森严的礼节。

到了东汉末年,皇室失去了对天下的威慑力,社会动荡不安,经过三国时期的征伐,人民早已困苦不堪。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民生活贫穷,苦于连年的战乱。

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广大群众纷纷改姓道教和佛教,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了威胁,因此这时从汉朝传下来的传统服饰已经不受欢迎。而为了迎合人们的心理需求,人们则根据道教和佛教的思想改变发展汉服,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服多自然洒脱、飘逸空疏。

唐代前中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商业经济发达,国家实行开放政策,欢迎其他国家和民族来朝,这个时期的汉服不仅有着中国自身的特点,还吸收了其他民族的特点,根据考古发现唐代时期的布料就吸收了波斯的风格。此外因为唐代本身实行开放政策,没有像前朝一样过度的禁锢人性,因此这个时期的汉服多是襦裙,比起前朝的汉服来说较为裸露。

此外,唐代经济发达,印染技术先进,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年轻时奢侈的生活时写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在古代,红色颜色浓重,印染不便,但是在唐代,一个琵琶女却可以身穿血色罗裙且丝毫不疼惜这件衣服,酒水泼洒也不在意,这足以说明唐代经济的发达。

宋代建立在唐朝的基础上,但是这个朝代却没有吸收唐代开放的优点,相反由于唐代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宋代时伦理纲常混乱。为了重建伦理纲常,帮助儒学再次确立其正统地位,以朱熹、二程为代表的一部分儒学大家发展创造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强调伦理纲常就是天理,因此宋代的服饰多清新自然、简朴淡雅,不倡导重浓多彩,也不提倡繁复奢侈。

明朝时期,由于前朝蒙元政权对汉文明进行了长达百余年的破坏,汉服文化也相应受到了冲击。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在建朝之后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这个时期的汉服在现代被称为明制汉服,多以马面裙为主。

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且清朝统治者要求老百姓剃发易服,因此汉服在清朝走向了衰落。到了近代,由于世界大环境下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一直处于不利地位,一些过激的知识分子全盘否定中华文化,倡导西方文化,因此汉服也被国民抛诸脑后,西方服饰在中国社会流行起来并逐渐占据主流。

汉服文化何去何从?创新中发展才是主要途径

二十一世纪新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文化发展,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汉服作为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逐渐显现出它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意到这一传统服饰,汉服开始了复兴之路。

但是汉服经过清朝和近代长时间的断绝,我们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汉服,如何穿着才符合规范等问题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除此之外,受市场利益竞争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新发展起来的汉服就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情况,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距太大,让人不敢放心选购。同时,汉服设计的丰富程度不足,精良程度欠佳致使现今的汉服很容易被冠以“现代复古装”,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是十分不利的表现,所以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解决。

另外,汉服是否应该被传承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大部分人认为汉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与其他五十五个民族的衣服一样都值得被传承发展,而不是走向消亡。持相反意见的人却认为汉服穿着复杂、行动不便,不适应当今快节奏的工业化社会,应该被淘汰。双方都有自己的理由,争执不下,再加上汉服本身的一些原因,让一部分不明情况的人对汉服望而却步。

在我看来,汉服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应该被传承发展。我们在谈论汉服时,其实就是在谈论我们的文化,当我们身着汉服时,其实就是在展现我们的文化。“汉服热”的升温,它本身就是我们民族对于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它完全可以成为我们重建民族自尊和弘扬中华文明的一种重要手段。

汉服的繁杂有可能确实是不适应当今的社会生活。但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我们发现,每个时代的汉服都有其特定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在现代,我们也可以对汉服作出改造和创新。比如改良版的简易汉服就省去了很多繁琐,穿着方便。同时,汉元素也被积极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穿搭,很受各个年龄段的欢迎。除此之外,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引导,在政府,学术领域,设计力量和民间四者形成合力的基础之上,再充分发掘民族文化内涵,方能形成优秀且具有示范性的汉服创意产品。

汉服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当你身穿汉服走在大街小巷甚至是异国他乡,那一刻我相信,你的心中肯定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五千年的历史厚重通过你身上的汉服穿过层层时光迷雾来到现代,带着抵达人心的力量,让人们领略到汉服的美、领略到我们华夏民族之美。

相互融合,儒家思想与汉服文化是怎样交融的?

孔子的后人孔颖达曾经在其著作《春秋左传正义》中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也就成为我国是华夏民族的说法起源之一,而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礼仪制度和服饰的华美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

在中国的服饰当中,汉服并不仅限于汉朝时期的服装,指的是整个汉民族自先秦至清以来所有服装的总称,在经历了千年的发展,不管是服饰的材料还是服饰的样式,又或者是不同层次的人所能够穿的服饰位置,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演变。

礼仪制度和服饰看似是不同领域的两种事物,一个侧重于社会当中上层建筑,另一个则是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物质生活状态,但是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礼仪和服饰却也在慢慢的进行他们各自的融合。而能够使服饰与礼仪制度进行完美融合的重要桥梁,则是儒家思想。

一、儒家思想在汉服中的体现

首先是从汉服的观念和服饰的规制来说,儒家思想所提倡的礼制,在千百年来汉服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重要元素之一。特别是在汉朝以后,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而孔子所提倡的克己复礼,也生动的反映在服饰方面。在整个社会阶层中,统治阶级和贵族与平民等不同的阶级之间,在不同的场合所穿的服饰纹样、色彩、材质都有严格的规定。

单就汉朝时期来说,《续汉书·舆服志》曾记载“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可见当时社会上对人们所穿服饰的严格规定。但实际上不仅仅是所穿的衣服,人们的衣帽鞋袜,出行时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以及日常的生活用品,在当时都已经有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汉服发展到唐朝的时候,其等级制度更加鲜明。

《旧唐书·舆服志》中曾记载:“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八字铭……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可见哪怕是不同的官职,他们在服饰当中所能绣的纹样,在当时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尽管唐朝一直奉行开放包容的政策,但是在服饰的等级方面却依然不折不扣的践行着儒家思想中所推行的礼制。

宋朝时期,由于前朝唐代的积累,再加上统治者推行积极的经济措施,所以宋朝的经济发展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水平。宋朝的手工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丝织业的方面,因此宋朝时期的服饰不管是从颜色还是样式来说,都与前朝相比有了显著的进步。在思想方面,程朱理学的出现,将儒学又推向了新的高潮,而体现在服饰方面,则是等级化更加严重。除了传统的儒学思想以外,程朱理学中所提倡的三纲五常思想对妇女造成了更大的束缚。

因此在服饰方面,女性的服饰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清新朴素和淡雅的特点,同时整个的穿衣风格也在逐渐变得保守。而男女服饰上的逐渐保守,也在无形当中塑造着恭谦有礼的行为,这正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爱的精神。

发展到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也达到了顶峰,等级和君臣之分更加明显,朱熹的理学也成为官方正统的学说。从服饰颜色来看,明朝的皇帝姓朱,因此整个明朝都崇尚朱色,而《论语》又云“恶紫之夺朱也”,因此紫色也逐渐退出大众视野。

在服饰总体方面,明清时期的服饰都以宽大为主,特别是清朝的女性服饰,更是将女性包裹得严严实实,衣服宽大,完全不能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这都是深受理学思想中“存天理,灭人欲”说法的影响。

其次是从汉服形制的发展演变中,也能够看出儒家思想在其中的渗透痕迹。哈佛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最后基本定型,大部分都以上衣下裳、深衣和襦裙为主。关于上衣下裳制的汉服,在颜色方面,自古以来就有“衣正色,裳间色”的说法,其中的正色是贵族统治阶级才能够使用的颜色,而间色则是由正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只有平民百姓才可以使用的。

根据《周易》中所提倡的阴阳五行思想, 黄、黑、白、青、赤等五种颜色即为正色,而其他如绿色、蓝色则为间色。黄帝注重礼法,于是制定冠冕服饰区分天下等级,并且提倡的“垂衣裳而天下治”思想后来成为孔子“法先王”思想的来源,由此更足以见得汉服当中的儒家思想的元素。

二、儒家思想为何能够影响汉服演进

汉服的基本形制在周朝已经确定下来,自周朝到汉朝,有许多著作体系都对汉服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一直到四书五经的确立,汉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冠服体系。但是不管怎么演变,汉服的发展,总归是要有一个核心思想做主导的,而这个核心思想也刚好正是儒家思想。

在《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易经》、《春秋》等儒家经典著作中,对于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在内的汉服都提出了完备的规定,汉服也开始有了较为严密的系统。

在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在汉朝成为中华民族正统思想以来,其理论也一直处于在更新发展的状态,目的就是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从各方面完全的服务于统治阶级。而服饰,作为百姓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元素,也逐渐成为一整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与外在表现。

因此儒家思想就在对社会进行改造和整肃的同时,将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与其他尊卑关系、等级观念,等意识融入到了汉服的设计与演变之中。由此汉服作为物质层面,而儒家思想作为精神层面,就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优良遗产。

其二,与整个中国传统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有关。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经济发展状况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和汉服在形制和工艺等方面的不同,也深受所在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

比如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各外来民族的融合,也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而整个统治阶级崇尚佛教,便弱化了对儒家思想的尊崇。所以唐朝汉服的特点,尤其是女性,更偏向于展露女性身材曲线的美感,整个朝代的服饰也都包含有开放包容的元素。而发展到宋朝,由于积贫积弱的朝代特点,再加上宋明理学的兴起,宋朝的汉服在整体上要体现出清淡平易简朴的特点。

最后,儒家思想所影响下汉服的演变形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广受推崇和发展。反观中国其他宗教,道教和佛教影响下的中国服饰,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道教服饰一般都只适用于崇尚道教的弟子,如道士,而佛教的不是,一般也是适用于寺庙内的僧尼。只有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汉服,能够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整个社会阶层的服饰都包容其中,因此,具有广泛的社会适应性。

三、儒家思想影响下汉服的演变意义

而对于儒家思想来说,汉服与它的结合,也为他在以后中国历朝历代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统治阶级,有了一个真实的载体。儒家思想以及丰富的学术和严密的理论体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汉服的存在,也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来源。因此不管是从汉服的角度还是从儒家思想的角度,这两者的结合对于双方来说都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促进了对方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最后受到儒家思想所影响,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也在无形中塑造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这些元素都缓缓的渗透进汉服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不管是对于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在与人交往,或个人对自身的锤炼,都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我们通过对汉服与儒家思想的传承,塑造的是宽容谦让,温和有礼的民族形象。

四、结语

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汉服文化简介

汉服是我国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自从三皇五帝延续至今(清代被迫中断),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 汉服文化 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将诶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关于汉服的介绍吧。

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中华天朝重衣冠礼仪。《周易·系辞下》曰“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周公制周礼而治天下,被儒家尊为圣人。周礼通过《仪礼》、《周礼》、《礼记》的服章和仪式表现出来,因而衣冠、礼仪往往用来代指文明,汉服是礼仪的载体。

《春秋左传正义》疏:“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尚书正义》注:“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贵族和平民纷纷逃亡到江南,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

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饰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用。

“汉服”一词的文物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墓遣册》: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东汉蔡邕的《独断》:“通天冠: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礼》无文。”,最早的正史记载见于《汉书》:“(龟兹公主)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檄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直接与汉朝重建的周礼服制体系有关。正如胡人传统服饰被叫做“胡服”,中国传统服饰被称之为“汉服”。所以,后来“汉服”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

在漫长的历史中“汉服”逐渐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在唐代樊绰的书中就明确的称大唐的服饰为“汉服”。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酋长也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公元1645年,满清入关后,为了毁灭汉族的民族意志,在攻占江南时立即下达“剃发易服令”,1645年农历6月15日,颁布剃发令,严令汉族人民剃发,随即在农历7月9日,下令“衣冠悉遵本朝制度”,严令在几个月内毁弃汉族服饰,改穿满族服装,违令者斩,绵延了4千余年的汉服文化在满清政府的残酷暴力的政令下突然消亡。

中国古代服饰受到了儒家思想哪方面影响?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汉代儒家传统地位确立之前,就被“礼”所约束。随后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汉代把《仪礼》列入五经。“仪礼”的关注点是整个社会活动,项目繁缛,对于服饰有全面严格的规定,是典型的儒家所倡导的礼制在服饰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念和风格。例如,西汉建立以后,新的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在服饰礼制方面规定得十分用心,不仅对百官服饰的样式和色彩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甚至对民间服饰也做出了限定。在当时,百姓只能穿着本色的麻布衣,而不得使用其他色彩的服饰。除此,还对生活用品进行详细完备的规定,诸如相关的生活基本需求,如衣帽鞋袜、车马乘骑、日用杂品等。在汉朝,不论花色、品种、质料,还是色彩,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历代更是在朝廷中设立相关的机构对礼制进行管理。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历代统治者都把此作为行为准则,用法制、礼教、哲理等各种手段统治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循礼蹈规,安分守己,使之成为相应的风气。在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一定的历史高度。服饰纹饰以一种“标识”的特有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在《旧唐书·舆服志》中有一段关于中国官服补子起源的记载:“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八字铭……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由此可见,武则天以绣袍赐予百官,是以鸟兽纹样为主,而且装饰部位在前襟后背。这一做法带有一定的标志性,它直接以一个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在服装上,使其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礼制文化特点。到了宋代,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对妇女的装束也有了详细严格的规定,服饰制度与宋代程朱理学观点有着异常密切的联系。而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纹样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清代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十二章的纹样,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上,集图案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到了繁复的程度。这一时期,服装出现了一种叫“补子”的装饰,以“补子”的纹样代表官职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级的森严。并且清代的帽子一改历代的式样装束,注重帽子上顶戴花翎的装饰,以花翎的不同反映不同的官职。因此,如果分析清代服饰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之间的差异,那么,主要表现的就是各种服饰装饰纹样的繁杂堆砌,以及在图案上等级观念的反映。可以说“礼”在中国古代,是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服饰在这一过程中,则体现了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中国的服饰制度始终与中国礼制思想紧密相连,使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始终依从着礼制而发展。

标签: 儒学汉服

相关文章

汉服有好多男生汉服(有男生汉服吗)

汉服有好多男生汉服(有男生汉服吗)

一共有多少种男生汉服 我也不知道全部,因为很多,直裾,曲裾(真的曲裾也有男生的)道袍,襦裙(貌似及腰襦裙和齐胸襦裙都是有的)玄端,圆领袍(分宋制和唐制)竖褐,还有一个很像日本武士服的我不知道名字。然后...

男童汉服夏季全套多少钱(春夏节汉服男装图片和价格)

男童汉服夏季全套多少钱(春夏节汉服男装图片和价格)

本文目录一览: 1、一套汉服需要多少钱 2、学校门口卖的汉服要多少元人民币? 3、一套正版汉服多少钱 4、汉服大概多少钱一套 5、儿童汉服千年祈一套多少钱? 一套汉服需要多少钱 要看...

春晓汉服正品多少钱(耀春汉服是正品吗)

春晓汉服正品多少钱(耀春汉服是正品吗)

本文目录一览: 1、70快钱的汉服能是正的吗?我买了这个,全套大概70块钱左右,不知道是不是山的? 2、有谁可以推荐几种汉服品牌 3、汉服大概多少钱一套 4、汉服有分山正么,什么是山什么是...

国画汉服(国画汉服图片)

国画汉服(国画汉服图片)

中国的国粹有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汉服是国粹?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国粹有非常多,这代表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都知道我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悠久的,人们现在也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喜...

学习汉服摄影培训多少钱(正规汉服制作培训)

学习汉服摄影培训多少钱(正规汉服制作培训)

本文目录一览: 1、汉服爱好者,想问一下杭州的汉服摄影一般是什么价位的? 2、拍一套汉服写真大概多少钱 3、想知道在拍摄汉服写真需要多少钱? 4、拍一套汉服写真大概多少钱? 5、现在拍...

情侣汉服照片要多少钱(汉服写真照多少钱)

情侣汉服照片要多少钱(汉服写真照多少钱)

本文目录一览: 1、拍一套古装写真要多少钱? 2、拍一套古装艺术照大概要多少钱呢? 3、拍艺术照大概需要多少钱? 4、拍一套古装照片需要多少钱,有经验者回答我一下谢谢 5、定制汉服情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