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汉服,汉服3+8

hanfuguo2天前汉服视频1

美妆、汉服、潮牌集合店,泡泡玛特急着抓牢Z世代

面对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和喜新厌旧的年轻消费者,泡泡玛特需要更多新故事。

作者 | Molly

编辑 | 紫苏

来源 |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

“时间的碎片化、消费者的部落化、价值观的多元化,让每一个小品类,都可以诞生出伟大公司。”

在近日举行的2021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二十一届年会上,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分享了新时代机遇下的消费者洞察。

过去短短几年时间,泡泡玛特不仅重新定义了盲盒这个品类,将其从小众潮玩圈层带到大众面前,去年底泡泡玛特的上市更是将盲盒产业的发展推向了高潮。

泡泡玛特带火了盲盒,但王宁并不接受泡泡玛特被定义为一家盲盒公司。在他眼中,盲盒对于泡泡玛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产品形式,但除了盲盒公司,泡泡玛特还有多重身份。

6月初,泡泡玛特与国货彩妆品牌橘朵跨界联名,发布了PUCKY飞行系列联名彩妆,包括高光修容盘、眼线笔、眼影盘、定妆蜜粉以及唇泥等多款彩妆产品。

而更早,从年初开始,泡泡玛特就在彩妆领域跨界动作不断。据不完全统计,泡泡玛特目前联名合作的美妆品牌有Fresh、科颜氏、IPSA、丝芙兰、欧莱雅小美盒、MakeUpForEver、小奥汀和橘朵等。

上市以来,泡泡玛特股价异动,其“文化”也受到了诸多质疑。加上竞争对手增多,自身核心IP销售量逐年下降等,泡泡玛特正在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跨界美妆更像是泡泡玛特的自救,以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

王宁也意识到,泡泡玛特开始在美妆、饮品、快消等多个领域进行尝试,不过相比B站、元气森林等的纵深拓展来说逊色太多。联名只是其中一部分,面对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和喜新厌旧的年轻消费者,泡泡玛特需要更多新故事。

在泡泡玛特的用户画像中,新锐白领、Z世代、精致妈妈是核心消费群体。越了解年轻客群的兴趣爱好,越容易找到泡泡玛特新的生命力。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根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成立至今,在消费领域,泡泡玛特参与了4个项目,聚焦潮流文化领域。其中只有十三余的A轮融资是由正心谷资本、B站和泡泡玛特共同出资完成,其他三笔投资均属于其独投项目。

可以看到,泡泡玛特对外投资大都为早期战略投资,投资金额大多都在千万级别。不难看出,泡泡玛特在选择项目时非常谨慎。

除了投资木木美术馆更多是为了自身业务需求外,猫星系、Solestage、十三余都是潮流文化领域中较有潜力的品类,泡泡玛特正在构建自己的潮流文化帝国。

比较有意思的是泡泡玛特和B站等联手投资了汉服品牌十三余。作为汉服品牌中跑得较快的十三余,泡泡玛特看重的是其在国风文化领域积累的良好口碑和庞大的粉丝基础。潮玩、汉服同为Z世代着迷的小众圈层,二者的叠加将助力泡泡玛特快速获取更多的粉丝群体。

今年6月份,泡泡玛特CEO王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他认为相比于玩具,盲盒没有太多可玩性,更像是一种带有艺术属性的摆件。

或许是因为潮玩艺术品属性的定位,同时也是出于自身业务的需要,2020年8月,泡泡玛特独投了木木美术馆。

公开资料显示,木木美术馆由收藏家林瀚和雷宛萤(晚晚)夫妇于2014年创立,是一间独立的非营利美术馆。从一个馆体,变成一个社区;从影响一群观众,到真实改变城市形态和人们的生活,或如安迪·沃霍尔所言,艺术商业是商业的下一个阶段。

女孩们喜欢买盲盒,男孩们喜欢买球鞋,这些特定的收集癖好也是相通的。

2021年4月,泡泡玛特出资数千万投资美国潮牌集合店Solestage,入股后,泡泡玛特将全面参与其中国业务,帮助其在国内拓店,并将在其门店发售泡泡玛特旗下IP的潮流玩具和盲盒。

有分析认为,这次投资可能与泡泡玛特拓展海外业务相关。Solestage或许将成为泡泡玛特进入高端潮玩市场非常有力的破圈工具。

在泡泡玛特的受众群体中75%为女性消费者,在受众群体方面,以男性消费者为主的Solestage刚好可以与泡泡玛特互补,助力后者拓展更多男性消费者。

相比专注汉服文化的十三余,三坑服饰集合店“猫星系”覆盖的Z世代人群范围更广。

今年5月,泡泡玛特投资的泛二次元零售品牌猫星系目前已在全国开设了16家门店,其店内除了自有品牌桃乐丝之夜、DorisNight、Neverland 星芙颂之外,既有国产品牌御茶家、胡桃木JK等,也有日本Juliette-et-Justine、Innocent World等品牌,这些品牌在Z世代当中都具有超高的人气。

除了直接参与投资外,近日,泡泡玛特还入股了两只专注消费的基金。

今年3月,泡泡玛特与多家私募基金合资成立了一支私募基金“华润国调(厦门)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次月,华润国调就出手投资了伯爵旅拍。

而更早的时候,王宁还出资参与过黑蚁资本、金慧丰投资、蜂巧资本基金,这些机构都和泡泡玛特有过交集。

当小众变得流行,可以看到,泡泡玛特正在试探性的在年轻人的潮流文化中进行布局。试图以潮流服饰、潮玩、彩妆等为载体,与多元的圈层文化一同发力,抓住更多的Z世代。

王宁曾强调,“泡泡玛特要做的,用户在这买的不是刚需,是文化。”可没有故事的泡泡玛特又组成的是什么文化?年轻人的兴趣消失更替的速度比来的更快。

今年2月17日,泡泡玛特股价创下 历史 高点107.6港元,此后股价持续走低。3月23日,创出新低的53.1港元,市值也从1508.5亿港元缩水至760亿港元,蒸发约748亿港元。

与此同时,据泡泡玛特3月公布的2020年的财报显示,其年营收25.13亿元,同比增长49.3%;经调整净利润达到5.9亿元,净利润率为23.5%。

营收和利润在增长,但整体增速却在迅速下滑。泡泡玛特2018年和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5.15亿元和16.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5.5%和227.2%。2020年未达50%的增速,不及前两年增速的四分之一。

争议不断的泡泡玛特股价跌落神坛,增速放缓的背后还隐藏着一系列的隐患。

截止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现运营的93个IP中,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以及56个非独家IP。自有IP在数量上处于劣势。

2018年至2020年,泡泡玛特自有IP总收益分别为2.16亿元、6.27亿元、9.8亿元,分别增长了190.7%、56.3%,增速呈放缓趋势。与之相反,2020年非独家IP收入同比上涨178.1%。

目前Molly依然是销量占比最多的IP,2018年至2020年,明星IP Molly分别贡献了41.6%、27.1%、14.2%的收益,同比下降14.5%、12.9%,与之对应的是Dimoo、BOBOCOCO等其他自有IP的收益占比逐年递增。

泡泡玛特也曾在招股书中表示过,Molly对其销售业绩来说至关重要,若Molly受损或未能保持目前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则无法保证可以开发、物色可与之相比的IP为替代品。

此外,独家IP授权协议可能存在授权到期无法维持的风险,或将影响收益的稳定性。如果到期双方同意续签,则将面临授权成本上涨的问题。

另外据财报显示,2020年来自第三方的独家IP以及非独家IP贡献了61%的收益,不过其所有权并不属于泡泡玛特,这也意味着在其主要的收入构成中,泡泡玛特的可控范围正在变小。

过度依赖设计师也为IP老化埋下隐患。据一名泡泡玛特前员工表示:“据我了解,泡泡玛特对头部IP产品的设计话语权有限,就算公司发现了某种潮流趋势,也很难说服头部设计师加入到自己作品里。”

Molly不会持续火热,泡泡玛特还需要打造更多的爆款。从周期来看,艺术家设计生产新的IP大约需要8个月,且耗时耗金的产品也有随机性。

虽然手握93个IP,但泡泡玛特也面临着授权到期的风险;潮玩属于流行文化,这便意味着其总会“过时”。

IP构成比例也许关乎泡泡玛特未来的走向,但对于盲盒爱好者们来说终端购买的感受最直观。

今年4月份,泡泡玛特推出的多款新产品盲盒由原本的59元涨到69元,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不满。泡泡玛特对此回应称:此次涨价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工艺质量,同时维持毛利率,所以才不得已涨价的。

但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泡泡玛特只有一半是真话:涨价是真的,但质量变差了也是真的。有网友吐槽:“在泡泡玛特的新产品中,工艺瑕疵品的比例竟然占到了70%。”

5月7日,黑猫投诉平台上相关泡泡玛特的投诉达3746条,投诉集中围绕在发货延迟不退款、货品有瑕疵返厂后无备品不退款等问题。

再次回归到泡泡玛特公司本身,泡泡玛特目前还存在子公司发展不及预期的问题。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泡泡玛特还控股2家公司:葩趣(北京葩趣 科技 有限公司)和南京金鹰泡泡玛特(南京金鹰泡泡玛特商贸有限公司)。

泡泡玛特自孵化的潮流玩具社群电商平台“葩趣”诞生于2016年,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完成一手购买和二手交易,还可以分享故事,结识伙伴,跟潮流艺术家交流。泡泡玛特希望葩趣能成为满足Z世代社交需求的潮玩聚集地,但葩趣的收益并不乐观。

翻看整个社区,虽然设置了“艺术家”、“改娃”等栏目来增加用户粘性与互动,确实有很多玩家在上面发布各种潮玩,但点赞评论寥寥无几,玩家互动性、活跃度并不高。

社区活跃度不高,直接导致通过社区销售的产品收入不佳。

据招股书披露,葩趣在2020年之前没有开展任何实际业务,在此之前并无任何收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的六个月,葩趣产生的收益约为人民币42.2万元,仅占公司总收益的0.05%。

不仅如此,泡泡玛特2020年最新财报中并没有披露其相关数据,这可以从侧面佐证上市时被看好的葩趣目前确实表现一般,其粉丝社群流量变现能力还有待提高。

另一边,泡泡玛特还与早期投资者金鹰商贸公司(金鹰国际商贸集团)对簿公堂。目前该案件还尚未有定论,泡泡玛特表示此次案件并不会对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王宁曾多次表示:“我觉得五年后,我们有可能是国内最像迪士尼的公司。”

不过从去年开始,王宁改口称:“泡泡玛特内部已不再强调争做中国的迪士尼,而是要立志成为中国的泡泡玛特。”

“‘做中国的迪士尼’这个愿景已经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更准确的描述不是成为‘中国的迪士尼’,而是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这是我们对这家公司未来的期许。”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合伙人苏凯曾表示。

如今,王宁绝口不提迪士尼,是不想做还是根本做不成?

泡泡玛特与迪士尼的相同点是都以IP为核心,但不同的是,迪士尼是先有的内容和故事来丰富IP,进而输出衍生品,而泡泡玛特则是先有IP和衍生品,故事和内容由消费者自己填写。

迪士尼通过自孵化以及近十几年来的频繁收购,得到了无数的优秀IP,比如米奇、唐老鸭、迪士尼公主、漫威英雄等。

这些IP背后都有漫画、动画、影视等内容体系做支撑,形象丰满。在众多IP积累的基础之上,迪士尼再对其进行商业化开发,包括周边、影视、 游戏 、主题公园等。

相比之下,泡泡玛特的自有IP没有内容,而是直接商业化,其IP运营方式与迪士尼相比完全不同。跨界联名还好,但泡泡玛特要想深度开发IP没有内容支撑,并不易。

此外,泡泡玛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孵化和运营IP,比如今年其参与投资了追光动画的最新电影《新封神:哪吒重生》, 泡泡玛特的乐园项目(北京第一个Popmart land)也已经在筹备中。

虽然泡泡玛特打开了潮玩市场,但整个行业实在是太分散。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按零售估值计,2019年中国潮玩零售市场前五大运营商占比分别为8.5%、7.7%、3.3%、1.7%和1.6%,泡泡玛特位居第一,并未甩开第二名很远。

加上在泡泡玛特教育市场后,各行都在推出盲盒业务,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壮大。名创优品紧随其后做了一个TOP TOY,酷乐潮玩、杂物社也先后推出了与泡泡玛特产品类似的盲盒潮玩等等。

以TOP TOY为例,其出身于国民度较高的零售集合店,营销效果事半功倍。此外,主打性价比,相较于泡泡玛特有价格优势。数据显示,去年TOP TOY广州正佳店三天业绩破75万元,今年不到五个月时间开出二十三家门店。

相比国内市场,海外较成熟的潮玩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

目前,泡泡玛特的海外业务已经遍布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日韩、东南亚、澳洲、北美和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线上已开拓了日本、韩国、法国以及海外官方店铺,线下业已成功进入韩国、新加坡等。

日韩成熟的市场非常利于泡泡玛特出海,泡泡玛特也在尝试通过与当地艺术家合作的方式提升海外市场对中国潮玩的接受度。

财报数据显示,泡泡玛特中国大陆以外的批发及其他收入从2019年的人民币 269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人民币7420万元,主要是由于公司对海外市场的扩张。

不过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较少,更不要说泡泡玛特还面临着日韩本土潮玩文化的冲击。尤其是日本手办产品 历史 悠久且文化属性强,注重人偶背后的故事乃至价值观,相比之下,泡泡玛特内容空洞的IP缺少竞争力。

在泡泡玛特2020年的业绩交流会上,王宁曾表示,“希望以后大家提起泡泡玛特,不只想到潮玩,我们的乐园业务、内容业务、 游戏 业务也会在未来逐渐展开。”

泡泡玛特引领了盲盒行业,但潮玩市场也在慢慢改变。泡泡玛特需要超越潮流玩具,去讲更具增长潜力和长期主义的故事。

56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有哪些

笙:汉族

马头琴

专业制琴师恩和近20年的制琴经验,多年专门研究马头琴发声原理及雕刻艺术,积累丰富的制琴,调琴技术,他所制做的马头琴做工精细,声音醇厚,有真正草原的风格,适合各种场所的演出。他的马头琴销往国内外,深得用户的青睐。他多年搜集各种马头琴教学材料、演奏法、马头琴曲谱提供给马头琴使用者或初学者为大家提供了学马头琴的方便条件。

在蒙古民族音乐文化的百花园中,马头琴巧夺天工、光彩夺目。当您接触到深情委婉的马 头琴,自然会被她纯美的音色及草原风格的演奏所吸引,领悟到蒙古民族勤劳、朴实的品格。

马头琴,蒙古人称之为"莫琳胡儿",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马头琴也具有构造精细、 携带方便的特点:一棵高傲的马头挺立在上方,细长的琴杆连着梯形的共鸣箱,两支弦轴分立 在马头的左右,紧拉着两根琴弦,还有一把与琴体分离的琴弓。正面看去琴体犹如一匹马变了 形的半身像。 马头琴的音色纯朴、浑厚,极贴近人声。演奏时采用坐势,将共鸣箱夹在两腿之间。早期 的马头琴主要担当史诗说唱及民歌的伴奏,一首民歌就是一支马头琴曲,人声起便可琴声合, 尤其是同蒙古民族的"乌尔图道"(即长调民歌)相结合,更具草原文化的韵味。随着社会的发 展,马头琴进入了艺术的殿堂。

芦笙是苗族的主要乐器,用竹管制成,大小不一。芦笙是古老的簧管乐器,约有两

千多年的历史,流行于南方各少数民族,其中以苗、侗族最盛。芦笙虽由葫芦笙演变而

来,但外形与笙已不相似,它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筒构成。笙斗用杉木或梧桐木

刳空后制成,形体较长,细端为吹口,中间开有安装整管的洞眼。传统的芦笙,笙管只

有6根,用长短不同的白枯竹制成,分两排垂直插进共鸣箱中,在每根空管靠近笙斗处, 开有1个按音孔,在管的上端开有一个出音孔,插进共鸣箱的笙管内镶有铜质簧片。吹奏 时,气流从吹口进入,振动簧片,通过手指按孔而发音,音色清晰悦耳,兼有簧、管两 种音质,在某种程度上又接近于西洋水管乐器的音色。 芦笙与笙、葫芦笙的显著不同 点是,在笙管上端的出音孔处,套有竹制的共鸣筒或共鸣器,或用竹蔑片摺成三角形小 喇叭,它起着良好的共鸣作用,使音量扩大,音响宏亮,音色优美动听。

葫芦丝、巴乌都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

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 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 ,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维妙维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 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葫芦箫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

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 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 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 、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

三弦源于古时的弦鼗,元朝时是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 三弦的构造较简单,可分为

琴头、琴杆和琴鼓三部分,由琴头、弦轴、山口、琴杆、鼓框、皮膜、琴马和琴弦等组 成,有些加装转调移位山口。琴头多呈铲形,是三弦的装饰部分,一般都嵌有骨花或雕

出纹饰,中间开出弦槽,槽侧开有弦轴孔,三个弦轴置于琴头两侧。琴杆为半圆形的 柱状体,平滑的表面是三弦的指板,上端胶有山口,下端呈方形插入琴鼓中,三弦最显

著的特征是琴杆无品格。 琴鼓又叫鼓子或鼓头,是三弦的共鸣箱,鼓框椭圆形,两面 蒙蟒皮(亦有蒙木板者,日本蒙猫皮,叫三味线)。琴马置于蟒皮中央。琴弦使用丝弦,从

高音弦起依次为外弦、中弦和内弦,外弦用子弦,中弦用二弦,内弦用老弦。琴弦的一 端,都系在琴鼓下面的菱形木壳上,另一端分别卷绕在3个弦轴上。近年来三弦开始使用 尼龙钢丝弦。

冬不拉

哈萨克弹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谢勒铁尔,萨孜,节特根和皮克利等.

冬不拉是哈萨克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冬不拉的各种类繁多,大都有整块松木或桦木制成,雕刻精细,镶嵌美观.冬不拉的形式,一种音箱是三角形,哈萨克以近代大诗人阿巴衣命名,叫"阿巴衣冬不拉"一种音箱是椭圆形以哈萨克民间阿肯江布尔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这两种冬不拉外型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此外还应哈萨克族历史,地域,部落,文化心理,生活习俗的差异,在民间还存在其它各种形制的冬不拉,据不完全统计其品种大约又有十几种.

无簧哨管乐器“吐良”又称“妥任”,

流行于德宏州。它是用一根约长四十五公分

的细竹管,中间开一方型吹孔制成,也有用

两、三节竹管套接而成的。

演奏时,左手姆指置左管口,右手掌心

置右管口,两手做各种闷、放组合,并配合

以吹气的力度变化,可奏出两个八度以上的

音。它多用于独奏或民间集体舞伴奏。乐曲

如《丰收调》、《山鸟鸣》。多为景颇族使

用。

吃过田螺的大有人在,对田螺津津乐道的也不少。可你聆听过用田螺壳制成田螺笛吹出声音圆润浑厚、韵律甜美的歌声吗?

田螺笛,原属靖西壮族民间的儿童玩具,在靖西县民族博物馆陈列多年,而挖掘壮族拟声田螺笛则是两年前的事。2002年10月,靖西县组织壮族博物馆和当地民间艺人根据有关壮族民间口碑和地方志记载,通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从多试式样、多试品种、多试音质等大量的策划和改进工作,终于试制出音色浑厚韵律优美的田螺笛。

壮族拟声田螺笛,在靖西等地历史悠久,只是多年来没引起人们注意。田螺笛的制法很简单。只要选择大个田螺,剪掉尾部尖端处为出音孔,去掉内肉,在离大口处约2厘米处开一笛孔贴上笛膜即可。吹奏时嘴贴笛口,模拟歌曲调子进行吹唱,声音经笛膜震荡,变成笛音由出音孔传出,音质既像男低音,又具有喉管乐器的声音。田螺笛可吹奏民间曲调和壮剧、巫伦等曲调,与壮族马骨胡、葫芦胡、葫芦琴搭配演奏音色更佳。

田螺笛�其实就是一种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文化。2001年7月,韩国民俗文化考察团到靖西,还专门对田螺笛和葫芦胡等民间民俗文化进行探讨和交流。2002年11月,毛泽东的儿媳邵华将军到靖西考察,拍下了田螺笛的照片,在京媒体上发表,引起了广泛关注。

透过田螺笛圆润浑厚的韵律,我们深深地感悟到壮族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厚的底蕴。

斯布斯额是哈萨克族古老的吹管乐器,它的前身是用草原上生长的“丛文依草”(类似芦苇)制成,现在多用松木支撑。斯布斯额中空无簧,管开三孔、四孔或五孔,管外扎以细线,有的还套上羊肠用以保护木笛。吹奏时将吹口置嘴中,用舌尖堵住管口大部,留一小口为吹孔。在乐器发音的同时,还用喉头发出一个持续低音,形成两个声部。乐曲大多由五声音阶组成,节奏较自由,高音靠气息控制,能奏出泛音。它的音量较小,音色柔美。由于乐器没有固定的规格,音域一般为f1-b2。有些牧民在宁静的草原上演奏时,往往把远处的鹿引来,远远静听斯布斯额的演奏,当他们发现不是自己的伙伴在召唤自己的时候,才慢慢地离去。哈萨克族的《额尔齐斯河》描写了额尔齐斯河的自然景色,是一首有代表性的斯布斯额独奏曲。

尺八的历史尺八是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源于竖篴,竹制,长一尺八寸,在隋唐颇为盛行,自宋代后渐少使用。

尺八在隋唐之际东传日本。

1300多年前,尺八东传日本。

隋唐之际,日本曾屡派“遣隋使”和“遣唐使”前来中国,许多中国乐器,流传东瀛。

据浙江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副研究馆员孙以诚考证,日本尺八源于我国杭州。南宋时,日本名僧觉心来中国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学习,在此期间向同门居士张参学会了吹奏“尺八”的技艺,回国带回尺八及尺八曲《虚铃》和《虚空》 等。后来,心觉创立普化宗,传授“尺八”技艺,故将他所传授的尺八称为“普化尺八”。而至今仍保存在浙江省艺术学校校园内的护国仁王禅寺旧址就是日本“尺八”的祖庭。

最早传入日本的尺八仅用于宫廷雅乐,称为“古代尺八”,也常作为达官贵人的玩物,故也叫“雅乐尺八”。据传,日本圣德太子特别喜爱尺八,他当时所用的中国尺八,如今还珍藏在奈良的法隆寺中。

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现在也保存着我国唐代传去的8支尺八。其中一只刻雕尺八,长43.7厘米,管上端开口,管身前面五孔后面一孔。每一按音孔边缘有圆形花纹。制作十分精美,通体雕花纹和仕女像。第一孔上刻有二女,一者俯而摘花,一者立其后作张袖状。后面一孔下有一女立而手执扇,另一女坐弹琵琶。其余部分均饰以花鸟纹。此外还有玉尺八、牙尺八、雕石尺八和桦卷尺八等。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曾复制刻雕尺八一件。

1871年以后,“普化尺八”传于民间。日本现在使用的尺八就是从“普化尺八”演变而来的,不限长短,一般多为3节、 5孔(前4后1)、不设膜孔。它是日本民间主要的吹奏乐器,既能吹奏古典乐曲,也能演奏现代乐曲;还经常与筝和三味线一起合奏,甚至还能与西洋管弦乐队、电子风琴等合作。

此外,由我国传入日本的还有“一节切尺八”。

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海山(kaizan)将尺八从日本传至美国。

侗笛简介侗笛是侗族独特的民间乐器,外形和洞箫相似,吹口装有簧片,竖吹,音色清丽悠扬,富有山野风味,常用以独奏或为歌唱伴奏。广泛流行于侗族地区。

侗笛:侗族独特的民间乐器,侗语叫“介各”或“济各斯”。外形和洞箫相似,吹口装有簧片,竖吹,音色清丽悠扬,既可表现婉转抒情的情调,又可奏出热烈欢腾的旋律。富有山野风味,常用以独奏或为歌唱伴奏。流行于黔桂湘交界侗族居住地区,以贵州省黎平、榕江、从江最为盛行。

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陶埙,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距今约七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榄,也只有一个吹孔,用细泥捏塑而成,是埙的原始形态之一,距今约六千年。山西万荣县荆村遗址出土三个陶埙,其中一个陶埙已有两个音孔(《中国音乐史图鉴》Ⅰ—22至Ⅰ—26)。山东维坊姚官庄、山西垣曲古城关东、垣曲丰村、太原市郊义井村、河南郑州大河村、安徽汪洋庙遗址、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均发现新石器时代陶埙,分属于不同的原始文化区域。

制作陶埙要选用土质纯净、不带砂石杂质的粘土,颜色不拘,红、黄或黑土均可。将粘土加清水,反复绞拌揉揣,和成软硬适中的泥块,经捏坯、整形、开孔、磨光和煅烧而成。中国音乐学院曹正教授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即制作仿古陶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79年以来,天津音乐学院陈重教授改进研制成九孔陶埙。

中央民族乐团杜次文,1984年随团赴美国参加第二十三届奥运会艺术节,后又在西班牙、西德等国家表演了埙独奏曲《楚歌》、《唐乐》、《风》等。赵良山在《编钟乐舞》中演奏了《八音齐鸣》,均赢得赞誉。九孔紫砂陶埙已在民族乐队中较普遍使用

塞箫

塞箫,苗族吹口气鸣乐器。苗语称展尖,意为堵有软木塞的竹管。汉族称其为塞箫。流 行于贵州省兴义、安龙,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那坡和云南省广南、富宁等黔、桂、 滇三省区接壤的苗族地区。

管身竹制,多采用当地生长的苗语称胸叮的竹子制作,这种竹材管径较细而竹节修长, 是制塞箫的良材。管长一般42厘米,中间无节,两端通透。上端管口外径2.1厘米、 内径1.5厘米左右,下端管口外径1.7厘米、内径1.3厘米左右。制作时,在上口塞进一个 长2.6厘米、直径1.5厘米、劈去一侧的软木塞。木塞多用杉木或泡桐木制作,木塞纹理要 与竹管纹理方向一致。将木塞一侧(圆周的1/4弧面)顺纹劈去,然后塞入管首背面,劈 去的部分与竹管内壁就构成一个半月形进气通道。在距上端管口3.7厘米正对气道的背面管 壁上,开一个长方形发音哨孔,孔长1.1厘米、孔宽0.6厘米,孔的下方修削成向内的斜 坡状,作为分气阀。在管身正面中下部开有六个圆形按音孔,第一孔至下端管口为5.8厘米 , 在发音孔至第一孔的1/2处开第六孔,在第一孔至第六孔之间开第二、三、四、五孔,各按 音孔间距相等。

演奏时,管身竖置,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按第一、二、三孔,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 按第四、五、六孔。嘴含管首,气流由气道进入、冲激发音孔,一部分被斜坡状分气阀挡入 管内,使管内空气柱振动,通过按孔改变空气柱长短而发出高低有别的音。用平吹和超吹方 法,音域b—f3。平吹音色柔和、典雅,超吹音色干净、明亮。c3以上的几个音较难吹 奏。常用的有滑音、打音等演奏技巧。用于独奏,所奏乐曲都来自民歌音调,但无固定曲牌 ,只有远调与近调之分。远调是为在远处的恋人而吹的,起音较高,音色脆亮而悠扬;近调 是为身旁的恋人而吹的,起音较低,音色柔和而委婉。近调又有五指调、六指调两 种,前者是固定按住第三孔,用另外五指开闭音孔发音,音域较宽;后者则六指均用,音域 只有十二度。每首塞箫乐曲都含有一定的词意内容,有着独特而完美的表达意境。

塞箫是苗族青年男女社交和恋爱生活中常用的乐器之一,多由小伙子吹奏。由于运气方式、 所用指法和演奏乐曲的不同,每个小伙子的演奏都各具特色。即使在深夜,在两人相距较远 的情况下,姑娘也能从情人隐隐约约的远调箫声中,听出他是在孤独叹息,或是在责怪自己 没有赴约,还是呼唤自己快去相会。当两个相爱的恋人依偎在一起的时候,低回婉转的近调 箫声,更使他们难舍难分、情似海深。每逢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八,在苗族盛大的跳坡节上, 吹奏塞箫更成了青年小伙子们表现才华和技艺的好时机,一个个兴高采烈,一曲曲倾腹而出 ,它既是小伙子相互比赛,也是向姑娘们传情,许多美满的姻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小塞箫〕苗族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贵州省兴义、安龙,广西壮族自治区 隆林、西林、那坡,云南省广南、富宁等地。

管身竹制,外观与塞箫相同,管长24厘米,上口外径1.6厘米、内径1.1厘米,下口 外径1.4厘米、内径0.9厘米。上端管口内置软木塞,在管身背面的气道下方、距管口3.1 厘米处,开一个长方形发音哨孔。管身正面开有六个按音孔,第一孔距下口3.3厘米。在发 音孔至第一孔的1/2处开第六孔,在第一孔至第六孔之间等距开第二至第五孔。

演奏时,竖吹,右手按下三孔,左手按上三孔。运用平吹或超吹,音域g�1—g�3。平吹音 色清脆、带有哨音,超吹音色则较尖锐。用于青年男女社交和恋爱生活,多由男子吹奏。

〔大塞箫〕苗族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黔、桂、滇三省区相邻广大地区。�

管身竹制,外观与塞箫相同,管长68厘米,上口外径3.6厘米、内径3厘米,下口外 径3.1厘米、内径2.5厘米。上端管口内置软木塞,在管身背面的气道下方、距上 端5厘米处,开有一个长方形发音哨孔。管身正面开有六个按音孔,第一孔距下口10厘米。 在发音孔至第一孔的1/2处开第六孔,在第一孔至第六孔之间,等距开第二至第五孔。

演奏时,竖吹,右手按下三孔,左手按上三孔。运用平吹或超吹,音域g—d�3。平吹音色 深沉、浑厚,超吹音色甜美、圆润,富于表现力,擅长演奏优美抒情的曲调。用于青年男女 社交和恋爱生活中,多由男子吹奏。

民族奇葩姊妹篇 姊妹箫,又名小唢呐、咪咪。苗语:“占得息”、“力布”、布依族语:“布勒歪练”,它是花溪苗族,布依族同胞的主要乐器,是男女青年们谈情说爱时传递爱情的一件最重要的工具。

姊妹箫的曲调很丰富,也很优美动听,可分为三种:一是以民间的唢呐调演变而成的,这一类的流传地域相对广些;第三种是姊妹箫的原始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首,这三首姊妹箫曲调充分表现了姊妹们在娘家时久别重逢的喜悦心情。

姊妹箫这个名称的来历,在广大的民间流传着不少动人的传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高山上居住着一家贫穷的人户,夫妻俩已年过半百,身边仍无一男儿,但是却生下了七个聪明伶俐,如花似玉的姑娘,左邻右舍都称之为“七仙女”。他们家虽贫寒,但七个女儿的孝顺和勤俭持家使一家九口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姐妹七个不但学会了纺纱织布,操持家务。七姐妹还有一付好嗓子,她们的歌声甜美动听,使青年后生们赞叹不已。一年春天,七姐妹在楼上纺纱浆线,她们用从山上砍来的金竹把浆好的纱线穿在竹杆上晾晒,竹子和浆线的浆汁所散发出的一股股香气引来了山上的野蜂,野蜂把一根根金竹钻通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孔,并在竹筒内安家落户起来,一天,七姐妹正忙着绣花,徐徐轻风吹来,同时从楼上传来一阵阵悦耳的音乐声,她们还以为是外寨的后生悄悄跑来楼上吹奏箫筒向她们求爱,待她们上楼一看,楼上空无一人,细心的七妹仔细查看,才发现音乐声是金竹上的蜂洞被风吹响而传出的。这一发现使得精明的七妹得到启示,她说:“各位姐妹,我们何不上山另砍一些最好的金竹来各人做一样乐器来吹,这样岂不可以消除我们的寂寞,增加我们的快乐吗?”。七妹的提议得到六个姐姐的赞同,她们各自去砍金竹并按自己的设想做出了七件乐器,一看,七姐妹做的乐器一模一样,吹出的音也一样,她们感到很单调。后来,还是七妹有心计,她说;“我们是七姊妹,何不在竹杆上钻七个孔,每个孔代表我们每一个人,这样,孔多了声音就多,就好听了。”她就这样做了一支七孔箫,一次能发出很多音,动听极了,这是大姐提议:“为了体现我们七姐妹的团结和智慧,选两支最好的联在一起代表我们七姐妹,表示我们姐妹永远不分离。”

乐器做好了,取什么名字又成了大家讨论的一个问题,这个说这样,那个说那样,意见一时无法统一,后来她们请来寨上的后生们帮助取名,有的说此乐器是七仙女发出的,应取名叫仙女箫,有的说仙女箫不好听,提议取叫美人箫。这时生在一边的父亲对大家说:“依我看取叫姊妹箫最好,因为它像箫,又是你们七姊妹设想并共同做出来的,叫这个名字,纪念意义更大。”从此,人们就将这个乐器称为姊妹箫。这个乐器便成了苗族,布依族同胞共有的一件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据说,那三首主要曲调还是那七姐妹共同创造的呢。

要真正追溯姊妹箫的历史和族属,它应为汉代(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37年)的北方民族羌族。由于该乐器来自羌民族,故将其称之为羌笛。在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曾写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绝句。诗中所指的羌笛便是今天流传的民间的姊妹箫。今天,流传在四川西北的羌笛无论它的形状,体量,音乐旋律以及演奏方法均与贵州的姊妹箫一模一样,这难道说四川的羌族与贵州中西部的布依族、苗族有其渊源关系?

姊妹箫这一苗族、布依族的乐器在中国民族乐器的大家族中是有地位的,在古代乐器分类中古人将它分在中国八大类乐器中的第四类(竹类);在近代,民族音乐家们将它划分在中国民族乐器三大类中的第一类(管乐类);在今天的民族乐器分类中,民族音乐研究专家们将其划分为中国民族乐器四大类中的第三类(气鸣类)。无论音乐家们把它分入那一类,姊妹箫确是中国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中的一朵奇葩。

芒筒,是丹寨苗族同胞最为喜爱也最善长吹奏的一种乐器。

芒筒长短、大小不一,音高各异。中小型芒筒长30—70厘米,大芒筒长150厘米左右,最大者长达2米。其音高依次相隔八度。

民间芒筒依其大小组合在一起称芒筒队。大型芒筒队由十五或二十一支组成,分为大、中、小和最小芒筒四组。每组三至五支,与各种芦笙组成芦笙乐队。芒筒以圆润雄厚的持续音加强主音,使乐队音响丰满。

[喉管]

喉管流行于我国广东、广西地区。竹制以双簧哨子发音。乐队中常用的是G调中音喉管和D调低音喉管两着音高相差四度。喉管有七个音孔,只能奏出八个音,按七声音阶次序排列。可奏出音程的跳动,宜可演奏“滑音”、“叠音”、“花舌”、“颤音”等。

喉管没有变音装置,很少转调,偶尔转道属调和下属调。喉管多用于戏曲音乐的伴奏,在某些地区吹打乐队中也有使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喉管有是同其他中、低音乐其结合使用,以加厚乐队的中、低音。

喉管音域很窄,使用受限制,音色不易于其他乐器融合,在乐队中使用要慎重。

二胡

二胡是中国著名的拉弦乐器,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至十世纪的中国唐代,当时主要流行在中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之中。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二胡一直是戏曲的伴奏乐器 。

二胡构造简单,一根细细的木制琴杆,长约80厘米,琴杆上有两根琴弦,琴杆下装有茶杯形状的琴筒,还有一把马尾做的琴弓。琴师演奏二胡时采取坐姿, 左手持琴,右手持弓。二胡的音域可达三个八度。二胡发出的乐音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它以接近于人声的音色,成为一种富于歌唱性的乐器 ,有人还因此称它为"中国式小提琴"。由于二胡的音色听起来略带忧伤,因而善于表达深沉的情感。

1949年后,二胡的制作、改革和演奏艺术得到了发展,它可以独奏,也可以在歌舞和声乐以及戏曲、说唱音乐中伴奏。在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二胡更 是一种主奏乐器,类似西洋管弦乐队中小提琴的角色。

由于二胡制作简单、廉价易学而又音色优美,因而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是中国民间普及率很高的乐器。

高胡

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统称,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高胡的产生,和中国民间乐种广东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广东音乐"是流行在中国广东地区的一种民间器乐表演形式,它起源于当地的地方戏剧和民间音乐。起初广东音乐中并没有高胡这种乐器,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广东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吕文成先生对二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把传统二胡的丝弦改为钢丝弦,提高了定弦,并用两腿夹着琴筒进行演奏,这种音色清澈明亮的高音二胡,就被人们称作高胡,并且很快成为"广东音乐"中的灵魂乐器。

高胡的构造、制作和用料与二胡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是琴筒较细。由于高胡产生的年代比较晚,因此,乐器制作家们在改造高胡的时候便少有顾虑和束缚。有的乐器制作家把早期高胡的圆形琴筒改为扁圆形状,使音量加大;有的乐器制作家还把两根弦的高胡改为三根弦,使乐器的音域向下扩展了五度。

高胡的音色清脆高亢,犹如女高音。它的这一特点加上低音区圆润的特色,使它在乐队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因此,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中一般都给高胡配备相当重要的席位。另外,由于高胡有着特别丰富的表现力,适于演奏抒情、活泼和华丽的旋律。因此,它在乐队中经常以华彩的方式给乐曲的主旋律做伴奏,并且能把主旋律按照情感的需要加以装饰。

板胡

板胡又称作"梆胡"、"秦胡"等,它是伴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板胡和中国其它的胡琴类乐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嘹亮,尤其擅长表现高亢,激昂、热烈和火爆的情绪,同时也具备优美和细腻的特点。

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的名称是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

最初,板胡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比如像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秦腔等都是用板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由于板胡和中国的戏曲、曲艺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因此它在演奏戏曲、曲艺音乐时最能发挥自身的特长,在地方戏曲和曲艺伴奏中,各地区的板胡善于表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板胡的结构绝大部分和二胡相同,但也有区别,主要区别在琴筒上。板胡琴筒的前口不像二胡那样蒙皮,而是用桐木板,这就是板胡发音的关键。板胡的音色特别清澈响亮,富有乡土气息,在乐队中它常是各种伴奏乐器的领弦,在弦乐中担任高音声部。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者的努力下,板胡的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使许多新品种加入了"板胡家族"。其中有中音板胡、高音板胡,三弦板胡,竹筒板胡,秦腔板胡等等,都是"板胡家族"的"新成员"。

随着板胡形制的发展,板胡的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表现力也更加丰富多彩,成为中国民族乐队中不可缺少的特色乐器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独奏乐器,并为民族歌剧、民族歌舞和声乐伴奏。

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2篇

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1

茶服设计与茶文化研究

摘要:饮茶具有很多好处,比如安神、静心和陶冶情操,可以抛除一切杂念,与禅宗美学所表达的宁静、自然和简约的理念不谋而合。随着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不断蓬勃发展,时代文化符号的再度兴起和回归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茶服饰文化正是在这种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衍生并发展起来,同时,茶艺服饰已经成为急需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问题。本文就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茶艺服饰的演变进行探讨,以期为现代茶服饰设计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现代茶服;设计;系统化;科学化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审美情趣都出现了质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生活。在浮华的都市中,品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追求,茶艺师穿戴的服饰已经成为茶艺欣赏的一个重要内容。茶礼服饰要想真正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就需要从文化艺术传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点上进行深层次的研发,只有这样,中国的茶服文化才能发展壮大,进而向世界传播。

1茶文化通过茶服进行着动态传播

现代社会中品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追求,在品茶和茶艺展示的时候,需要通过服饰将茶道、茶境等结合成统一的整体。茶道、茶文化和茶服饰三者之间相辅相成,都将以回归自我、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当今社会,私人茶事交流、茶俗文化交流以及茶道文化礼仪演示的时候,都需要由茶服饰来进行文化的传承,将其独具特色的视觉美感真实地进行展现,茶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独具特色的动态呈现内容之一也是通过茶服饰来展示的。但是,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国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代表着中国传统特色的、包含着丰富茶文化的现代茶服饰。服饰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真实地展现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观念,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服饰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茶服饰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应该将茶文化所具备的精神文化意识形态完全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而同时,一款极具视觉形态美、传承文化内涵的茶服饰对传播茶文化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款新兴的日常着装和职业装,我国现代茶服饰目前在文化内涵传承和创新设计方面还比较落后,所以,现代茶服饰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2当代茶文化服饰设计理念

2.1茶道合一

道家是最早了解茶的养生保健功能的门派,同时道家也是最早重视茶的精神功能的门派,他们认为茶可以较好地修身养性,道士们在修炼时,往往要有茶相辅助。道家之所比较喜欢饮茶,与他们的思想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认为通过喝茶、品茶可以脱胎换骨,因此传说中的黄山君和神仙丹丘子都比较喜欢饮茶。道家茶服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素雅、干净的,他们的最高境界就是空灵、清逸,所以道家茶服所营造的内心世界是自然、纯净的。在《中国茶谣》中,道家茶服传承了道家传统道袍的形式,道家思想中比较崇尚“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虚实相生”,比较注重自然、流畅的气韵,道家茶服是从道家八卦图形中演变而来的,服饰的主要色彩为浅灰蓝色,外面还要罩上一层白色袍衫,领口处使用的是交领设计的元素,外袍追求的是自由、宽松。道家茶礼的表演者通常会选择青灰色的袍服,整件服饰给人随意、飘逸的感觉,比较符合道家茶文化的意识特点,丝棉混纺是道袍主要使用的面料,这样穿着比较舒适,线条比较柔韧,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比较符合人的身体曲线,有仙风道骨的感觉。

2.2禅茶一味

茶与中国佛教禅宗有着亲密的联系,伴随着禅宗越来越盛行,佛门中饮茶的信徒也越来越多。在中唐时期,百丈怀海创设了《百丈清规》,从此后在寺院中茶礼变成了一种必须遵守的规定。禅堂中,必须用茶来供奉各位大佛,用茶来接待所有的信徒,茶可以使人的内心变得更加纯净。对那些僧人而言,饮茶已经成为他们每日的必修课,茶可以使他们快速地进入到打坐的状态中。在《中国茶谣》中,男性居士的茶服与僧袍的款式比较接近,使用的颜色为偏深砖红色,给人以雄浑、质朴的感觉,茶服的层次比较多,且非常紧密,从而展现了敬慕、虔诚的心态,使用莲花暗纹刺绣图案来装饰衣领,佛教中认为莲花是比较吉祥的花,非常的圣洁。柞蚕丝面料来制作外袍,感觉比较质朴,同时搭配缎面交领来修饰,整款服饰给人清雅、大气的感觉。女性居士的茶服是比较传统的长衫,将领口设计成立领的形式,使用双色双层真丝纱质面料制作,整款茶服具有较强的垂荡感,比较细腻、自然,服饰的特点与禅定的理念相融合,从而使茶服文化与茶礼形式的美感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2.3茶儒同礼

儒家茶礼严格遵循儒学经典理念,崇尚“仁”的思想观点,这也是儒家茶礼最核心的内容,儒家文化和茶道礼仪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借助茶的冲泡过程将儒家教义精神进行了不断的升华。在进行茶服设计的时候,服饰的灵感来自于汉服,儒家文化比较推崇仁、义、礼、智、信的观点,孔子比较维护周朝建立的规章制度,他认为正色应该是黑、白、青、黄和红,其他的所有颜色都属于间色,同时将正色和间色附加上尊卑贵贱的等级象征,服饰的色彩非常明确,不可以存在颠倒和混淆的情况,比如《论语》中就比较明确的记载“恶紫之夺朱”,使用“礼”来保持单色的纯正位置,因此服饰全是纯正的黄色调或者是大红色调。服装设计的时候,通常会使用不对称的配色进行搭配,整款服装给人的感觉为看上去比较完整,但是仔细分析又存在一定的缺憾美。儒家服饰将儒家的精神理念进行了完美的诠释,每一款茶服都有着不对称的元素在其中,具有较强的动感和时尚性,服装制作的材料为真丝软缎和真丝织锦缎,将儒家茶道的正统经典视觉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

3将茶文化融入现代茶服饰设计中

3.1在廓形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在设计茶服方面,立体透视与平面透视对比而言,更注重后者,根据茶艺的有效性、实用性要求,也就是饮茶者、泡茶者不会由于服饰的原因而影响茶艺的顺利进行。在设计廓形中渗透茶文化元素可从如下两方面得以充分彰显:一方面,我国服装市场中服装类型、服饰样式都是很稳定的,大多数服装都是上衣下裳的类型,这种审美特征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在这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国内传统服装廓形都在追求工整、对称,在宽大舒松的包裹中,人们大部分肢体都被包裹起来。根据这一情况,在茶服设计中,可以根据竹子外形高挑、严谨、稳重和对称的特征来进行设计。另一方面,以泡饮龙井茶为例,在泡饮时,幽香满溢、色泽翠绿,让人看了就有一种忍不住想品尝的冲动。所以,在设计茶服廓形上,结合龙井茶泡饮中灵动飘逸、香飘四溢的特征,通过至少两层的搭配,注重服装和人的立体空间形象,突破传统服装设计的对称形式,以体现出一种飘逸、自如的气质,这种气质来源于人们在服装穿着中所产生的光泽、曲线、动静节奏的掌握,在设计茶服饰轮廓中发展自然、宽松的款式,与形式美要求相符,也能在不自然间体现出古典高雅的气质。

3.2在设计面料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亚麻布是国内特产之一,具有“天然纤维之王”的美誉,其触感、手感都是极好的。制作亚麻布需要通过十三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认真、仔细,一道工序出现错误,就会影响到亚麻布的整体质量。品茗也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品茶者身着亚麻制作而成的面料,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平衡、舒适感,也能体现出一种天然的韵味,体现出别样的雅致美、简约美、整体美。欧根纱是一种半透明的轻纱,与真丝产品相类似,但价格要比真丝产品便宜很多。欧根纱通过染色之后,呈现出一种鲜艳的颜色,面料材质轻、柔、软,但它必须要悬垂挂置,避免出现褶皱。在设计茶文化服饰中可利用欧根纱面料的特征,尤其是其褶皱,这种不着痕迹的、自然形成的褶皱,在人体行走过程中,在光线的折射下会形成一种亦真亦幻的光,给品茶者营造出一种飘飘欲仙的气氛。在方案设计时,应利用两件套设计形式,在外罩绿色的欧根纱面料中,面料丝滑、垂坠、唯美凉爽,给品茶者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在内里上利用亚麻朴实的天然面料、视觉上的粗糙,为品茶者创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氛围。将两种材质完全不同的面料搭配在一起,起到相互映衬、互补缺点的效果,在整体上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视觉效果。在服装肩部和下摆之处,将纺织颜料绘画茶文化元素置于其中,其整体布局与水墨画中“留白”效果有相同之处。纺织颜料具有色泽鲜艳、类型多样等特征,卷草纹、荷花等部分代表着茶文化的元素,都被描绘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具有较强的视觉美感。虽然看起来很简洁,但是制作过程却是很复杂的,每一块图案都需要多次推敲,其位置和大小都要和茶服统一、协调,穿在身上有一种整体的对称美感。但要注意整体格调的协调和统一,防止过度堆砌茶文化元素,避免给品茶者造成视觉累赘。既可以直接选取面料使用,也可以在面料上展现传统手绘。

3.3在色彩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对于一整套服饰来讲,其色彩是很关键的,色彩最先映入人们的眼帘,在整体设计中最为重要,具有先发制人的作用。在设计茶文化服饰色彩中,应考虑到当代饮茶环境的特征,禁止胡乱搭配,追求典雅、素朴之美。一是,从宗教上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推崇“礼”的思想,孔子构建起色彩典章制度,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正色包括红、白、黄、黑和青五种,其余颜色为间色,正色与间色代表着主仆、贵贱之分,在定义服装色彩中不能将正色与间色混为一谈。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推崇“顺其自然”的思想,主张平淡素净之美,将青色、黄色、白色、皂色、红色这五种颜色视为正色。结合道家和儒家所划分的正色,在设计茶文化服装上进行整体规划。从茶叶本色而言,可以将绿色作为整体设计的基本色调,茶叶生长在雨水充沛的环境中,给人一种绿色、清新的感觉,绿色代表大自然、代表环境,是全世界人们都在追求的自然色彩,与偏冷色彩、不同明度的颜色对比而言,绿色不但不会打破空灵感,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清爽感,丰富了饮茶的整体意境。在设计色彩中,将绿色和白色两种自然色彩相融合,白色的雅致、简朴特征弥补了空灵意境的不足,在整体意境中凸显出一种朦胧美。另外,也可以在设计主色调时,选用白色这种素净、平淡之色,清新淡雅的鹅黄色和白色两种颜色融合,色系简洁、柔和,给人一种简约美。而普洱茶、红茶这类型的茶叶,在冲泡后,颜色呈现出棕色、红色,醇厚深沉、稳重,整体上具有磅礴的气势。在茶服廓形、面料和色彩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日常生活或者自然界中的物品,在渗透茶文化元素中,突破具体形象的限制,对其进行创新和提炼,体现出一种独特、别致的美感,为品茶者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神清气爽的感觉,让他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品茶,进而感受到品茶的乐趣。

4结语

茶服在进行设计时,将地域风俗和历史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为底蕴,同时接受现代文明的改造和影响。茶礼服饰要想真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就需要从文化艺术传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点上进行深层次的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的茶服文化传遍全世界。

参考文献:

[1]钟斐.生态茶服秀———茶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动态呈现[J].农业考古,2013(5):67-69.

[2]姜添文,张进平.浅谈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道家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54-57.

[3]蒋琳.传统神韵的变换--浅析传统图形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借鉴、融合、创新[J].新课程(下),2012(7):89-92.

[4]黄玉冰.中国茶服的设计研究[J].丝绸,2011(7):92-95.

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2

当代中国茶文化和茶服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有效推广和传播。茶服成为一个全新的茶元素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茶文化的传播中呈现出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茶文化;茶服;文化传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发展,并由此产生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推广。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底蕴,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后,茶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和创新。随着世界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茶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即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优秀代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与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内涵。儒家有内省、和亲的思想理念;佛家清净、禅机;道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丰富的思想理念在一杯茶中得到凝聚和体现,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茶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在茶文化中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精神寄托,以茶交友,以茶明志,以茶修身,茶既丰盈了人的内心,也升华了人的品质。从古至今,人们赋予了茶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将茶与情感、礼仪联系在一起。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人人爱茶。尤其是古代文人墨客,对茶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与其它艺术不断融合,体现了更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渗透到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体系中。茶文化的终极价值体现在人们能够在平等、自强、自主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中国价值被世人所接受和尊重。

2茶服的动态审美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与审美理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饮茶是当前城市人群最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能够给忙碌的人们提供一种放松身心的机会。在茶艺和茶道过程中,服饰与茶需要进行有效的融合,以体现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茶服是在行茶时所穿的服装,早在汉代,就有关于茶服的记载。茶服是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包含了服装和服饰。从茶服的发展历史来看,虽然在一些茶艺表演中也采用了专门的服装,茶服的式样也在不断增多,但是主要特点是以仿古为主。这种古装茶服从设计到服饰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符合,其中缺少了茶文化元素和时代特色。由此,茶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服饰,能够体现茶文化内涵,具备茶艺表演功能的服装。随着对茶服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茶服秀的概念,即将茶服与时代发展相融合,集合古典与时尚元素,将生态理念渗透入茶服设计中,通过各种时装秀展示中国茶服风采,体现茶服的审美特色。茶服的动态审美是指茶服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神态。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不仅可以通过茶艺、饮茶等方式呈现,同时也可以通过服装表演等方式呈现,茶服可以作为一个全新的动态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其丰富的审美特征。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流失,历史的回归成为人们推崇的时尚潮流。茶服作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衍生品,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茶文化,同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真正挖掘出茶服中所蕴含的茶文化内涵,才能对茶服做出准确的定位,使其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

2.1音乐审美

在茶服的呈现过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使观众形成听觉与视觉的统一,获得审美的享受。音乐具有流动性和节奏感,表演者在演出时,音乐能够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使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在音乐的配合下,人们能够从表演者身上看到更具流动性的美感。音乐能够给予人们茶服创作的灵感,并通过音乐展现设计师的构思与效果。对于欣赏者来说,既能够看到茶服的色彩、图案和样式,满足视觉享受,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精神的愉悦。音乐与茶服的融合,能够利用音乐提升茶服的表现力,引导和启发观众的联想。其次,利用音乐与茶服的结合,能够使表演者更好地把握茶服内涵,用音乐这种无形的艺术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使茶服的呈现更具节奏感和鲜活性。同时在欣赏茶服时体会到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优美意境。

2.2服装审美

茶服是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茶服作为服装的一类,也被设计师赋予了生态理念。茶服不再只是一种行茶服装,更具备了环保安全的优点,穿着之人能够从中感受舒适放松的心情,寻求回归自然的精神体验。传统茶服具备了传统的民族服饰特点,从布料、图案到样式,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可以说,传统茶服体现的更多是古代服装的特点,而茶文化气息却不够浓厚。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演变,茶服也出现了不断的创新,茶文化内涵的渗透,使茶服的设计与茶文化的融合更加紧密。生态理念的渗透为茶服提供了更新的设计元素。茶服之所以被设计师注入生态理念,与茶服本身的特性有着密切关系。茶是一种自然之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茶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尚元素,与时代潮流逐渐融合。茶服作为茶文化的代表,被赋予了优雅纯粹的特点,同时具备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气息。因此,茶文化也被看作现代时尚元素的代表之一。茶服是茶文化与民族传统服饰相结合的服装,在茶艺表演中,茶服的运用十分广泛。茶艺表演者的服饰对于表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茶服具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其次,茶服与茶艺及环境相融合,需要设计师的专业设计才能更匹配。茶服是视觉艺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优秀的茶服不仅美观典雅,而且能够与茶艺融为一体,体现出深远的意境之美,令品茶之人获得身心的愉悦,并且从茶服中感受到茶文化的艺术魅力。

2.3表演审美

除了茶艺表演外,服装表演也使茶服呈现出另一种美的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服装表演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尽管基本形式仍然是传统模式,但是却在表演中加入了许多流行元素。优雅的茶服配以美丽的模特,在各种音乐灯光背景下进行展示,使商品与艺术品得到完美的结合,不仅营造出浓浓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模特赋予了茶服生命,模特的姿态充分体现了茶服的性格特点。模特是流动的,音乐与灯光是流畅的,一切艺术元素都在茶服中变换交融,使茶服这一服饰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不仅满足了服务表演艺术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3茶服在茶文化活动中的展现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饮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有饮茶的风俗习惯,例如杭州有全民饮茶日的法定节日。全民饮茶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国内的多个城市积极响应,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向当地民众赠送中国茶,使中国茶文化得到积极的推广和传播。2012年,在杭州白堤首次出现了生态茶服展示,也成为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这场时装秀主打生态理念,虽然没有精美的舞台效果和走秀场,模特也并非专业出身,但正是这种自然而充满青春活力的表演,体现出茶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将茶清新自然的特性展露无遗。模特与观众近距离接触,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表演更加自然化、生活化,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更直观的艺术美感。各种优雅美观的茶服表演为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许多来自国外的模特也给茶服增添了异域风情。在此次全民饮茶日活动中,茶服表演成为当天的亮点。尤其是活动在结束后,还向全国各地的茶馆及茶企业及个人征集各种特色茶服,并进行评选活动。此次活动也吸引了许多茶服设计者以及从事茶艺表演的参与。由此,更多的茶服作品得到展示。这些茶服作品,不仅体现了茶的静谧和优雅,以及茶自然质朴的特质,同时也结合了服饰的创意灵感,表达了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茶人思想,体现了茶、自然与服饰的精妙统一。

4结束语

茶服作为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茶艺表演中的重要组成元素。随着茶服的发展变迁,茶服也被设计师赋予了更丰富的理念,生态茶服是茶服的创新元素,已经成为当前时尚服饰的代表,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此后,概念茶服、功能茶服等概念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团体和个人参与到茶服的设计与应用中来,为茶服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各种丰富多彩的茶服表演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各种茶服设计也做出了越来越大胆的尝试,不仅引领了服装的潮流,使茶服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性,同时也有力地倡导了中国饮茶之风。在古典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中,充分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时代特色,在与世界时尚接轨的同时也重新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的创新篇章,使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力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继东,胡正荣.超越与回归:谈国际传播的价值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4):5-7.

[2]黄玉冰.中国茶服的设计研究[J].丝绸,2011(7):40-45.

[3]李晓岩.时装表演的节奏韵律美—————动与静[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8-19.

[4]朱宁,王彦.展示的艺术————谈服装展示的多元化艺术表现[J].宜春学院学报,2010(1):169-171.

[5]姜添文,张进平.浅谈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道家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160.

[6]蒋琳.传统神韵的变换———浅析传统图形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借鉴、融合、创新[J].新课程(下),2012(7):158.

各个民族各有什么民族文化,传统,历史,服饰?

1、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2、回族: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3、苗族: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4、傣族: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5、傈僳族: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6、藏族: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7、壮族: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8、朝鲜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9、高山族: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10、纳西族: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11、布朗族: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12、阿昌族: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13、怒族: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於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14、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15、鄂伦春族:“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16、赫哲族: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17、门巴族: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 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18、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19、保安族: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20、布依族: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21、达斡尔族: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22、德昂族:(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23、东乡族: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24、侗族: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25、独龙族: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26、俄罗斯族: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想去深圳做琥珀在哪里可以批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鲁义元、聂金秀、记者罗勉报道 11月25日,首届宝安琥珀文化节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琥珀交易市场盛大启幕,同期举办了琥珀画特展、大师精品展、汉服文化节、琥珀摄影大赛、琥珀年终钜惠、网红大咖直播等系列精彩活动,开幕式现场氛围十分浓烈。此次活动由宝安区宣传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深圳市宝安松岗街道办事处指导,深圳市松岗琥珀交易市场承办;深圳市宝安松岗街道红星社区党委副书记文广荣、松岗街道党建服务中心副主任 谢羽丹、宝安区收藏协会会长陈伦杰、宝安区图书馆松岗街道分馆馆长叶雨萌,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宝协琥珀分会会长、深圳市松岗琥珀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常俊,深圳市松岗琥珀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董事谭军、谭龙、林汝锑、林李彪,深圳市宝安区世纪琥珀博物馆馆长孔繁利,著名琥珀雕刻大师彭赣闽、邹保清、张佳楠、胡延权、肖名讲、王俊、侯沅孜以及媒体嘉宾等200多名嘉宾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深圳市松岗琥珀(国际)交易市场董事、世纪琥珀博物馆馆长孔繁利登场为在场嘉宾致欢迎辞,对莅临文化节的朋友们表达了感谢和祝福,还重点介绍了首届宝安琥珀文化节的活动特色和形式亮点,希望通过举办琥珀主题特展、汉服文化节、电商直播活动、琥珀摄影大赛等主题活动,全方位地展示松岗琥珀的文化特色,以此推动琥珀行业产品交易、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等全产业链的融合,全面展示琥珀交易市场各家企业的产品特色及文化风采,与此协同各行业深入合作创新发展。

大美中国风,传承琥珀情,模特佳丽们身着华美汉服,佩戴上松岗琥珀的珍藏佳品,其中有古典雅韵的老蜜蜡、高端奢华的金蓝珀、妖孽至极的白花蜜、华丽精致的多宝等等,光彩亮丽、精神饱满,在开幕式舞台和世纪琥珀博物馆里她们用优美的姿态充分展现了汉服之美、琥珀之美、文化之美,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美妙绝伦的视觉盛宴。

为推动琥珀文化的进一步科普宣传,为更多人学习了解琥珀知识,开幕式现场深圳市世纪琥珀博物馆向宝安图书馆进行了赠书仪式;据了解,松岗琥珀文化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宝安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作为全球首家综合性琥珀博物馆,也是全球最现代化的琥珀主题博物馆,深圳市世纪琥珀博物馆自建馆以来,一直积极配合政府及社会组织的各项文化教育宣传活动,也成为深圳市宝安区重要的文化产业场所,同时还与中科院、深圳市多所院校、图书馆各类协会等文化机构,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活动现场与会重要领导嘉宾共同进行了“首届宝安琥珀文化节”的启动仪式,宝安琥珀文化节是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办事处联合松岗琥珀(国际)交易市场共同举办的一项琥珀主题文化活动,以产业整合、国风演绎、琥珀画展、文旅科普、时尚深圳等内容为主要活动形式。此次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推广琥珀知识,还将通过各项精彩分项活动,让大家感受到琥珀文化的魅力,进而达到科普琥珀文化知识,丰富广大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

众所周知,琥珀产业是宝安松岗地区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松岗琥珀也一直致力于推广琥珀文化,发扬中国传统雕刻技艺,传播工匠精神,开幕式现场隆重揭晓了在2021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宝安区系列活动之“大师技艺·匠心传承”大师联名展中,获得“2021年度中国优秀琥珀作品”荣誉的评选名单:

《枫桥夜泊》、《志在千里》、《渡》彭赣闽,《普渡众生》、《伯牙鼓琴》邹保清,《一带一路》张佳楠、《蝶恋花》胡延权、《十八罗汉》肖名讲、《龙凤呈祥》王俊、《勃勃生机》侯沅孜等多位琥珀工艺雕刻大师荣获殊荣;松岗琥珀交易市场董事长刘常俊为获奖嘉宾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

作为琥珀行业的引领者,松岗琥珀也希望把琥珀的神奇、匠心工艺传递展示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感受到琥珀天然有机宝石的神奇魅力,以此吸引和鼓励更多能人巧匠加入到琥珀雕刻行业中,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赋予琥珀艺术的灵魂,一同推进琥珀产业的发展;活动当天,由深圳市松岗琥珀文化产业园牵头成立的松岗琥珀共享货品中心也正式运营,将为各大厂商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将厂家、商家,以货为媒介,连接在一起,为琥珀厂家的货品提供对接上百家直播间的机会,也给各个平台直播间提供更加宽广的货品选择空间。

据介绍,此次宝安琥珀文化节举办时间为11月25日-29日,开幕式当天松岗琥珀市场邀约了网红大咖抖音红人直播传播精美绝伦的琥珀艺术瑰宝,吸引了百万粉丝的在线观看;接下来的几天里,世纪琥珀博物馆内还会展出大量馆藏级琥珀画,现场表演琥珀画的制作过程,为大家展示琥珀文化产业的魅力,活动全程极具艺术观赏性,文化内涵相当丰富。

年终将至,宝安琥珀文化节还联同了松岗电商直播基地与各个重点直播商家,一同传播琥珀文化,全方位带动线上活动氛围,线上推出了重磅优惠福利,便利消费者选购喜爱的琥珀臻品;传统技艺与琥珀宝石的碰撞,催生出了一件件巧夺天工的匠心之作。本项展览活动的参展作品均为大师获奖作品以及欧洲回流之作,活动致力于彰显设计之城的实力,共创行业顶尖作品,传承玉石雕刻技艺,11月26日还特别邀请到了中国玉雕行业的前辈、中国玉雕石雕天工奖创办人——奥岩老师亲临世纪琥珀博物馆宣教厅,与大家互动,共同探讨琥珀艺术创作的方向和未来。

宝安琥珀文化节在活动期间还启动了“光影永恒”摄影大赛面向广大群众,诚邀市民朋友分享珍藏的“琥珀时光”,大赛将分为征稿、评审、展示三个阶段,将由大众网络投票评比,最终优胜奖将有丰厚的现金奖励,详细赛制将会在松岗琥珀公众号发布。

松岗琥珀(国际)交易市场累计投资5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一楼二楼为琥珀主题交易市场、三楼为琥珀主题博物馆、雕刻大师匠心坊以及松岗抖音基地,四楼为琥珀直播城和琥珀主题办公区,五六楼为琥珀主题酒店;

松岗琥珀交易市场项目建设5年以来,一直积极配合和承办党政机关及社会组织的各项重大文化创意活动、党建活动、青少年教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慈善活动等;此次琥珀文化节的盛大举办引领观众了解琥珀的历史、文化、产地、藏品等,全方位开放让更多消费者贴近琥珀市场,了解松岗琥珀交易市场的企业文化氛围和产品文化风格;世纪琥珀博物馆也化身科普展及艺术馆,将琥珀文化和展览相融合,用国风演绎琥珀创意产品,大展琥珀瑰宝传奇,传播中国文化。

标签: 3.3汉服

相关文章

龙颜三公主汉服多少钱(龙颜三公主汉服多少钱一件)

龙颜三公主汉服多少钱(龙颜三公主汉服多少钱一件)

本文目录一览: 1、汉服一般多少钱一套呢?什么价位的比较好? 2、汉服多少钱一件 3、汉服大概多少钱一套 4、一套正版汉服多少钱 5、汉服大概多少钱? 6、请问一套汉服要多少钱?...

古代汉服多少钱女9岁(女生汉服多少钱)

古代汉服多少钱女9岁(女生汉服多少钱)

本文目录一览: 1、8岁女生汉服不在网上在超市多少元钱? 2、汉服的女装一般在多少价格范围内? 3、一套汉服大概多少钱 4、汉服大概多少钱一套 5、汉服儿童女大约多少钱 8岁女生汉服...

二年级女学生穿汉服跳舞(四年级女小学生穿汉服)

二年级女学生穿汉服跳舞(四年级女小学生穿汉服)

西安一女孩穿汉服在大唐不夜城跳舞,爸爸为何会带她来这里? 5岁的女孩穿着汉服在大塘工业城跳舞,在9月20号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有一名5岁的小女孩穿着汉服在不夜城上翩翩起舞。女孩在广场上随便骑,在大唐...

一岁半的小孩的汉服穿什么(小孩子穿的汉服叫什么)

一岁半的小孩的汉服穿什么(小孩子穿的汉服叫什么)

一岁穿什么码子的衣服 一岁男孩的身高通常在70-85厘米之间,女孩的身高在68-84厘米之间。所以一岁的宝宝一般可以穿80码的衣服。如果孩子比较胖,比较高,可以选择90码的衣服。但是如果孩子比较瘦,那...

开汉服馆一年盈利多少钱(开汉服店赚钱吗)

开汉服馆一年盈利多少钱(开汉服店赚钱吗)

本文目录一览: 1、开一个汉服店需要多少钱 2、汉服体验馆大概开一间要多少钱? 3、开汉服店是不是比较难,盈利是不是也不大,有什么关于汉服的行业? 4、汉服创业需要多少资金 5、开店卖...

日本多少钱买的汉服(日本多少钱买的汉服便宜)

日本多少钱买的汉服(日本多少钱买的汉服便宜)

本文目录一览: 1、汉服大概多少钱一套 2、一套汉服大概需要多少钱 3、汉服怎么买 4、一套正版汉服多少钱 汉服大概多少钱一套 便宜的或者自己做只要一两百,中等的三五百,贵的上千。相关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