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古风古韵十足的散文(优美的古风古韵散文)

hanfuguo4天前古风兰韵1

唯美古风散文原创欣赏

春林渐盛,春水初生,春风十里,不如你。有一些唯美的古风散文读起来觉得特别有韵味。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唯美古风散文原创欣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唯美古风散文原创欣赏

微散文

琴韵依依,谁的红袖添香,悲欢尘世离合,醮一抹沧桑。将尘俗情思诉于琴上,倾尽一生的温柔与诗意,在纸间舞落一段墨香。蓦然回首间,恍然隔世好秋凉。

揪心的思绪漫无边际无边无沿,脱躯的魂魄飘飘渺渺无界无彊。看月升,睹花落,醉凭栏,独依窗,孤寂难掩,暮色蔓延,耳畔的呢喃是谁的轻叹?

情缘诉不尽笙箫,冷月穿不透心墙。待炼就千重铠甲、万层铁衫,斑驳门扉、褪色窗棂下,谁又在低吟浅唱,醉拨情弦?

微散文

被岁月覆盖的花开,如是颠簸的流年;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最终的爱恋,散作云烟。

红尘初妆,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风华如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我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老时光,唱褪记忆的繁华。

凋谢才是真实,盛开是一种过去 。

我总是安静地凝望着那些日沉日落总是在想,我的记忆是否活在长街那头而我的年轮死在了长街的这头?黑色飞鸟掠过漆黑天际,我站在城中,看时间燃成灰烬,哔哔作响。

微散文

相见恨晚,相爱太难,是进是退情不堪;缘近缘远,缘聚缘散,是否回头能上岸?

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此情只可成追忆;有心相知,无幸相守,辗转反侧,何如当初不识君。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从此山水不相逢;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沧海已变情未变!

微散文

细月千尺,寂夜成苦思,难挥利刀断情丝。追昔日片断,事事难忘,成千丝万缕,演一生细读之忧伤。 郁结难诉,块垒谁浇?铸就千重心墙,剪瘦一弯冷月,结下一粒红豆,凭添几许华发,染了霜白。

微散文

清风舞明月,幽梦落花间。 当你想起旅途中某次惊艳,梦醒来,恍然隔世,两眉间,相思尽染。只有记忆,像雾一样停留,而流逝的时间,就是那个远去的女子。。。

从此你只身天涯,独醉贪欢。此生,只是活在有她的轨迹里,困在,有她的轮回里。岁月已然斑驳,你还依然为她飘洒着早已枯萎的花瓣,还依然把最美回忆串成念珠,只为祭奠那花盛时最美的绚烂。

【微小说】 神 话

梦回大秦,穿越2000年,你送我一只桃花,你说你叫桃树。你说:“桃山桃花开满树,桃香桃艳惹人顾。桃青才有浇花人,桃开生死谁来护?” 你凄然欲滴,你艳如桃花,胜似桃花。我说:“爱桃品桃不惜桃,桃枝桃叶凋满路。我爱桃花添春色,更惜桃树因春误。在下先秦大将军蒙毅,愿与姑娘长相知。” 你说,相遇是为了分离,要我等你2000年。

穿过岁月轮廻,今世又再见你,我说:“你还记得,这是你送我的桃花?轮廻百世,我的执念依然徘徊在原来的地方,等你。”

你说:轮廻,不就是为了等待?

不知多少年过去了,直到世界末日,物换星移,沧海都化做了桑田,我终于舍得折去了那一枝桃花。

其实你送我的那支桃花,早已经没有了花,花在你送我那年的第一个冬天,就已经凋谢了。

唯美伤感古韵古风散文:又见雪花

看见雪花,记忆又象雪花飘起 。。。。。

那一个千年,你伫立风谷,你飘飘衣袂的一角,拂动谷底那株摇曳的青莲;听凛冽寒风传来铮铮琴声,那是我为你醉拔琴弦。

雪花纷飞,梅香阵阵,千年的风吹不散千年愁云,千年的情殇还在纷飞雪花里凄迷。你一袭青衫染上朵朵梅花殷红,那是我心上滴血的落痕。

你痛在心间纠结,情在风雪中凝成一片噎咽。那一钩月,缺了圆,圆了缺。爱逃不过满目殷红,痛生生在心底扎根,待曲终人散,天涯无处再相见。

烛影摇曳,而今是谁为你绿鬓高绾鬓簪珠花?菱花镜前你幽幽地说,今晚最后一夜为我描眉画唇吧,天一亮,我们就陌路天涯了。我轻捧起你脸仔细端详,见你玉面桃腮泪花了红妆;我打开妆盒挑出一支画笔细细为你描眉画唇,一点朱砂轻点在你额头,好似冬雪里一朵梅斑凄艳。我心醉了,今夜星光多美好,我多想今夜的星辰永不坠落。

你又说,看今夜的雪下的好大好美,不如我们去梅谷赏雪吧。 我牵起你的小手,拿出那件你最喜欢的朱红斗篷,你说那是我最喜欢的颜色,穿上它可以和雪里红梅媲美。

你在雪中如一团火红,你如一树梅花在冬雪傲开;我一身洁白素装与漫天飞雪裹为一色。你紧贴在我胸口,我轻拥着你,你说,雪会融,花会谢,如果雪儿永远伴着梅花开多好。可四季轮回,反复是上演不完的悲剧。我再为你弹一支曲子吧,那是你为我做词谱曲。

现在,那曲成了我们的的断肠曲。

又见雪花,今夜好大的雪花。情景依旧,但人已成各。一别潇湘爱恨痴,花落人去两不知。雪花飘飘,折一枝梅,花香暗留,一如你情,心醉梅魂。爱远了吗?那一朵嫣红,如你笑靥,在雪白世界,铺陈最美的霞。心醉了吗?琥珀杯里,荡漾着唇印琼浆,那是你唇留下的一片香馨柔怡。。。

泪,为何结成了冰?心还在那个下雪的晚上吗?眼前,梨花开了,花荫下,谁为你荡漾秋千,摇起一串清泠的笑声?你衣袂飘飘,飘飞如蝶在花间穿梭。。。回眸处,花落蝶飞,已经不见了你的踪影。。。

匆匆,太匆匆!光阴的剑斩断了时间的弦。你飘然飞去如一抹霞。睹物思人,旧梦化烟尘,烟尘散,尘寰断,此情最难言,清泪洒一串。。。

是又下雪了吗?为何落在心底的雪白不再融化,是雪堆成山了吗?为何寻遍千山万水却寻不到当年你的笑颜,是它化成烟了吗?你如烟在云间与风共舞,看我眼角晶莹,那是你跳舞流出的香汗。

歌一阕吧,今夜冰雪盖地,繁星满天,月色妖娆,让雪如白如昼吧。

“ 清风起,歌满弦,谁将心事向琴弹,一曲断肠怨。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未平,怎忍离情。知音少,情已渺,挥一挥衣袖,让尘埃落尽。你无言,我无语,就怕一转身,千年后已经忘了你 。”

这一世,我在佛前叩拜,请佛祖还我一个心愿。是山太高,还是水太长?那前世的风,终卷不起今世的云。雪染白了一个又一个轮回,心等待了千年又一个千年。那碗孟婆汤,早被我倾入忘川,忘川千年的煎熬,早已熬干了泪眼。

在下雪的日子,我依然敞开一扇门,怕你在外时间久了心会冻僵;在黑夜降临,我焚心熊熊燃烧照亮,怕夜黑你疏忽错过回家的路。

停下吧,为爱做一个短暂地呼吸,前世的风太冽,吹到心疼;今生的情太短,只一根烛的明灭。如若给爱一个暖巢,只一根烛的时间也就足够,至少让爱有过一瞬间的辉煌。

猜你喜欢:

1. 唯美古风的伤感散文

2. 优美的古风古韵散文

3. 古风古韵优美散文

4. 唯美忧伤的古风文章

5. 古风优美散文

6. 唯美古风散文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6篇

古镇给人一种安宁祥和的感觉,描写古镇的 散文 也是特别的悠远悠长的感觉。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古镇 散文 随笔 6篇,希望大家喜欢。

古镇散文随笔1

从常德经桃源往西北至慈利县城,沿澧水溯江而上30余公里,便到了湘西古镇——溪口。

溪口因九都溪、杜家溪交汇入澧水而得名。澧水至桃家嘴折转往北,绕坪坦、王家坪,再向东,呈“几”字形,是一个漂流胜地。

老人常说:溪口镇是“七星灌斗”的风水宝地,远方客商从四周七条大道云集溪口,致使溪口古镇富甲一方,东经南山坪、通岩泊渡、柳林及慈利县城;东北经甘堰、宜冲桥通高峰、熊家庄;往北经阳和,通三官寺、江垭、许家坊、永定(原大庸)、武陵源、桑植、永顺、龙山、保靖、更远可达湖北、重庆、四川、贵州;西经关门岩、西溪坪,到张家界市区;西南经金岩,通永定(原大庸)、古丈;南经洞溪通桃源、沅陵;东南经南山坪通高桥、朝阳、金坪、龙潭河。往昔,溪口曾凭一条澧水的舟楫之利,上通永顺、保靖、桑植、龙山,下抵津市、汉口,很久以来就是商贾羁縻之所,兵家常争之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就读于慈利三中时,初到溪口,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红军桥和土家吊脚楼。红军桥横跨杜家溪,上部为桥面廊亭,桥面用宽大厚实木板铺成,平稳结实,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栏外挑出一层风雨檐,既增强桥的整体美感,又保护桥面和托架。桥架就放在桥墩上面,而桥墩与桥台之间没有任何铆固 措施 ,只凭桥台和桥墩起着架空的承台作用。下部是桥墩,用大青石围砌,以料石填芯,呈六面形柱体,上下游均为锐角,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坐在亭桥上,一阵清风吹来,格外舒爽。赶集日,卖冰甜酒的、卖时鲜水果的摆满木桥的两旁,本来就不宽的通道更加拥挤,拥挤中透出集市的繁华。

溪口古镇碍于地形狭窄,吊脚楼簇拥而立,一般为三层建筑,第一层后临溪水,用作厨房、餐厅;第二层屋前连接街面,用作生意经营;第三层宽敞、透亮,用作卧室、客房,撑开临街木窗,整个街道一览无余。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

溪口的街道是一条自东向西,狭窄拥挤的石板街,东低西高,曲曲折折,颇具湘西古镇的色彩。街道两旁的吊脚楼经营着理发店、饭店面馆、旅馆、杂货铺、油行、布庄、染坊、缝纫店、罐锅铺子;野猪、鹿、兔、竹鸡、锦鸡、竹鼠、蛇、岩鸡、核桃、花生、板栗、山梨、竹笋、杜仲、黄柏、乌桕、黄姜、木材、山竹等山货应有尽有;偶遇赶集日,俊媳妇、大姑娘把整个街道挤得满满的,溪口特有的吆喝声、笑声、呼儿唤女声充斥着整个山镇,要谈一件重要的事,非得找寻僻静处不可。平时,可漫步街道,品街旁的美食,看铜壶的制作,转过街口,从小巷深处飘来邓丽君的“小城 故事 ”等流行歌曲。慈利三中原校门旁,有一双胞胎姊妹经营的照相馆,因人长得漂亮,生意特别红火,很多年轻的后生有事没事都去挤一挤。当然最热闹的要数桃家嘴码头,一只只机帆船满载着赶集的人或山货,来来往往,穿梭不断。火车桥下的敞坪则围满进行土特产交易的商人,看货、选货、侃价、打捆包装……最有趣的是牲畜交易市场,贩子、经纪用其独特的手语演绎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

从老卫生院折转往南,拾级而上,再转过一段简易公路,便到了九都溪,两岸绿树成荫,河床上布满洁白的鹅卵石,像巧媳妇儿刚冲洗过,河水深浅不一,浅的一、两米,深的数丈,河水无论深浅都清澈见底,掬一捧喝下去,甘甜、凉爽极了。不由得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地道的溪口人十分质朴、厚道、热情、豪爽。待客方面很有讲究,进门便是四道茶----糖茶、蛋茶、炒米茶、叶子茶,然后把你拉到上席,大块的土家腊肉、砂罐内的土鸡,大碗的土家米酒,把你灌得飘飘然,再把你请到火坑边,围着红红的火苗,与你数说古今中外的趣事,山南地北地神侃。夜深了,最暖和的床被让给你,一夜的美梦美得你似醉非醉,似醒未醒。

说到溪口,不得不提一个人,那是世居溪口、在红军桥上一直摆粥摊的老奶奶(不知姓名)。1935年2月,贺龙、萧克指挥红二方面军进行了棉花山阻击战时,红军医生救治几天昏睡不醒的老奶奶。后因战事失利,红军战略转移,途径此桥,老奶奶的母亲背着她站在桥上,给红军送饭送水。从此,风雨桥更名为红军桥,为了这段往事,老奶奶一直在红军桥上摆起粥摊,一摆就是几十年,风雨无阻。或许老奶奶的粥很稠,配菜特别可口,或许客人喜欢听老奶奶所讲的红军故事,生意格外的好。老奶奶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祖辈感谢老红军。”老红军的故事不知听了多少遍,我仍百听不厌,每到溪口,都去看看老奶奶,喝她的稠粥,品尝她做的配菜,温习老红军的故事。看着别人的粥摊远没自己好,老奶奶充满感激,对那些喝完粥,一摸口袋,才知忘带钱食客,总笑着说:“没事,没事!”更不用说对穷孩子的免费馈赠了。

溪口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民族英雄王育寅,当地人都称他“王春胡子”。日本鬼子入侵中国时,为救亡图存,他毁家创办澧西中学,为抗日战争培养人才,澧西中学现已成为远近闻名、人才辈出的慈利三中。

红军桥、吊脚楼、拥挤的石板街、繁忙的桃家嘴码头、清澈的九都溪水、摆粥摊的老奶奶……已在我的脑海中串成一幅画、一首歌,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回荡在我的耳边。

离开溪口已很多年了,我一直在打探她的消息,得知:红军桥被冲走了,吊脚楼渐渐消失了,摆粥摊的老奶奶也已仙去……我魂萦梦牵的溪口古镇只留在往昔如画的印象内,留在未来美好的憧憬中……

古镇散文随笔2

金秋时节,由老马识途倡导提议,旧时明月联络牵线,老忙热情邀请,定于本周日(10月23日)请各位博友到江都邵伯(古称“甘棠”)古镇秋游。邵伯有上千年的历史 文化 遗迹,稀世古木甘棠树,有300多年历史的镇水铁牛,还有明清的条石老街、大马头、古运河堤、斗野园…… 为了不错过跟老博友们的聚会,我特意提前请假休息,在家门口赴这场邵伯之约。

两天没上网,顾不上与博友联系,乘车匆匆赶到邵伯时,已经上午九点十分,心里惦记着博友,下了车三步并作两步往河堤上赶,隔河就看见一群人在斗野亭内拍照留影,知道是扬州的大部队到了,心里想着见面时的欢乐情景,心里想着,卞老师伉俪会来,元元和老马识途会来,天良秋之牛会来,还有玉荷清风会来,印石夫妇如果工作不忙的话,应该也会赶来,心中狂喜,加快了脚步,一路往斗野亭狂奔。

进了园,穿过走廊凉亭,果然看见一群人对着铁牛又拍又亲。我赶紧走上前去,拉着元元老师和马校长的手,大叫“我来迟了,来迟了。扬州的博友都到了,我才赶来,真是惭愧。”元元给我几块糖,马校长给我两袋五香茶干,老忙忙着散柚子,六立文带了一袋老菱,说是快要下市的邵伯老菱,吃完就没有了。我更是羞愧难言,因我两手空空而来,未能尽半点地主之谊。

我们一行人来到邵伯湖畔,观赏了一号船闸、二号船闸。三号船闸正在建设中。几年不来,邵伯湖畔大变样,筑起了高高的堤坝,建起了新桥和长长的水泥路和护栏。让人疑心置身于三峡大坝。

游过邵伯湖,我们在六立文李老师的带领下,沿着河堤向南走,便看见了高高的院墙和大马头三个字,颇有气势。说来更是惭愧,我虽身为江都人,也来过邵伯古镇,可却没走近老街,细细观摩它的模样。我们走在条石街上,脚步声惊醒了这座千年古镇,小镇居民见多不怪,看见我们都很热情。老街店铺林立,老邮电局,老影剧院,还有谢安的住处,都基本保存着原貌。有的木板门上依稀可见革命 标语 ,“共产党万岁”“举大庆旗,学王进喜”。还有热心的居民向我们引荐,“这院子后面还有老房子,你们进来看看。”我们沿街一路向南,参观了老文化站,文化站内长着甘棠树,经历了七百余年的风雨,被列为市级古木,如果不到秋后,当是枝繁叶茂。还有一颗石榴树,有了110年的树龄,枝头挂着累累硕果,有些石榴裂开了嘴向我们笑。

一路行走到梵行寺,寺庙在建中,占地面积不大,却依水而建,翘角飞檐已具规模。阿弥陀佛,住持真是功德无量。一行人在客堂听印如讲经,我跟在玉荷清风身后,看他搬弄相机,左拍拍右拍拍。大家起身告辞时,我和清风向住持宣传牡丹金带围,清风真是个花痴,一讲到花草就侃侃而谈,我们掉了队,让大部队等着我们去吃饭。

老忙真是热情不得了,处处想得周到。忙前忙后,忙左忙右,又是水果、又是点心,元元戏称:“人家说是三道茶,我们来邵伯,吃了八道茶。”午餐桌上,全是邵伯名吃,邵伯香肠,邵伯肥肠,邵伯老鹅、邵伯螃蟹,美味丰盛。老忙手拿文稿,念诗点名,惹得大家哈哈笑。用完午餐,回到大街上,我东张西望,见路边有卖爆炒栗子的,连忙称二斤栗子,让大伙儿尝尝,算是补偿一下内心的愧疚。

饭后,老忙茶馆又开张了,我们走进油田宿舍大院,在阅览室休息喝茶,老忙楼上楼下还是忙个不停,热情邀请我们到他居住的桃花源看看。博友们对着老忙家的小院又是一阵猛拍。最后,老忙和六立文把扬州的博友送上车,大家恋恋不舍地道别。

谢谢忙公的盛情招待,谢谢卞老师的邀约,也谢谢一群博友能移步邵伯,留下许多欢乐的镜头,颜颜有许多不到之处,请各位谅解。请诸位下次有空到宜陵古镇来游玩,颜颜在此恭候各位博友大驾光临。

古镇散文随笔3

决定去看看周村古镇,这个我省著名的商业古镇。起了个大早,初秋的清晨有丝丝凉意,青青的小草、绿绿的树叶上挂满了露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令人神清气爽,带着一天的好心情,披着初升的阳光向着鲁中古镇——周村前行,去追寻鲁商文化的足迹。

临进周村远远便看见“天下第一村”的牌坊,巍然矗立。相传乾隆下江南时路过周村,正逢正月十五。大街一带各商号张灯结彩,请来了旱船、狮子、高跷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表演。乾隆帝见此龙心大悦,钦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

进入古镇大街,便看到右侧矗立着一个匾牌,上面写着“旱码头”三个大字。史载周村古大街形成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明清。清朝中叶,周村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与佛山、景德镇、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旱码头”(陆上商品贸易、物资流通集散地)。

沿着古街往前走,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历史的隧道,回到了600多年前的商城。映入眼帘的是大街两旁的明清建筑,长街短巷、黛瓦粉墙、店铺林立、青石板、老字号、旧牌楼、马车、轿子、书局、酒肆、客栈、染坊、票号、银号、绸布庄······家家古香古色,处处悬灯结彩。一刻恍惚中仿佛听到自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商城繁华的喧嚣声,来自那个年代回响,一直萦绕,而且昔日商贾云集的影子也仍斑驳可见,时至今日今也还在延续着她的辉煌。

很难想象在淄博这个现代化城市中,还有一座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址原貌、原汁原味的古镇,不由的我生出几分好奇。据说周村古镇,原有商业老街巷36条,还有许多小胡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拆旧建新”大潮汹涌,尽管一些民间有识之士极力为古街保护呼吁奔走,但仍难逃厄运,绝大部分荡然无存。也听说淄博市在城市改造中因资金短缺而保留下了古镇的这条街,还听说那年张艺谋巩俐他们在这里拍《活着》也是保留下来的一个原因。不由的我又生出几分感叹:万幸,万幸!因此,这条古街才得以成为活着的历史,鲁商文化才得以更好地传承广大,也才成为当下稀有的旅游资源。

徜徉在古街,品味着古街,房子是古老的,觉得房子里的人家看上去摸样也是古老的,并且做着同样古老的生意——原始工艺、手工作坊、印染、 雕刻 、古玩、奇石、字画、烧饼、蜜罐、煮锅······虽然同样是做生意,但却没有看到一个现代化的 广告 牌,没有叫卖声,没有口若悬河地宣传推销声,也不像当今商海中拼搏的人们那样匆忙紧张,此刻还真有一种不知是何年何夕的感觉。店主人们慵懒、休闲、从容地摆弄着小狗、摆弄着鸟笼、三三两两下着棋、打着牌·····我想莫非是他们完全沉浸在老祖宗为他们留下的这快风水宝地之中,享受着物质的非物的质文化遗产,不需要努力,便也会财源滚滚,所以才如此神定气闲。

的确是这样,周村古商城古朴而神奇,蕴藏着许多秘密,满街流淌着故事。据说居民魏女士的大姨早年送给她一只碗,她一直当饭碗用了五六年,专家一鉴定,却是一只“康熙斗彩花卉纹碗”,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居民吕先生下乡搜集旧物,一个老大爷50块钱卖给他一把破椅子,却原来是一把价值一二十万的明代古椅。

逛了很多商铺,最热闹的是烧饼铺了,人们排着长队等待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即将出炉的烧饼。周村烧饼可是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就有了周村烧饼。虽然各地的超市里也有卖包装精美的周村烧饼,但是都不如这里的好吃。这种烧饼只有在古街的烧饼铺里现买现吃刚出炉的才最有味道。我也加入到排队的行列中,终于也买到了新鲜出炉的烧饼,正如 传说 的那样:小小的圆饼薄如纱扇,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丝绸店里也是个热闹的地方。周村是我国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周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有“丝绸之乡”的美称。清末各地丝商纷纷到周村投资办厂。周村逐渐发展成为山东丝绸业的中心。如今丝绸店仍旧保留了古老的经营方式,进门仍是封闭的红漆木板柜台,各色花样的丝绸仍是卷成长条布卷排列在柜台上,柜台里边的人,手拿了木尺,剪刀,招呼着顾客。这里的气氛很舒雅,偶尔,还会听到一曲琵琶从店铺里飘出,或是一阵京胡拉的有板有眼,好不惬意。

周村的丝绸织染业也是相当的繁荣,《大染坊》正是当时印染业的一个真实再现,这里也是大染坊拍摄地。浑然天成的明清建筑群和布局合理的深宅大院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前来拍摄。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让古商城走上荧屏,之后《闯关东》、《中国商人》、《旱码头》等影视剧组也都纷纷在这里取景。

古镇自古地杰人灵,这里造就了无数个有名的商人,他们留给后人的不但是经商的法宝和精神财富还有至今完好的深宅大院,杨家大院是这些大院的代表作。大院的主人就是鲁商的代表人物杨瑞清。杨瑞清自幼聪颖,16岁中举人,但是他厌倦仕途,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封建皇权深恶痛绝,最后走上了经商之路。他积极与外国商人接触,给那个时代的周村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经商理念。在他的运作下,周村有了现代化的丝织设备,有了电灯,甚至先于北京有了电影放映。

杨家大院是二进四合院,前后相连。院中植有花草树木,其中有上百年的参天老树,也有近几年新植的树木,花园中有各种奇花异草,摆放着一些大小不一的观赏石,两个四合院的后面还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规模不小的马厩和停放在那里的马车以及司马人住的房子,处处彰显出当时主人的富有和阔气。室内陈设也十分考究,中西合璧,有精美的中式字画、古玩、 刺绣 、木雕,也有欧式的沙发、茶几、唱机等,处处彰显出主人不俗的文化品味还有前卫、时尚、新潮的一面,同时也体现出近代鲁商儒雅的生活情趣。

古镇造就了商人也造就了政治家,周村历史上的状元王应统便是其中的一个。王应统(1663~1715),祖籍山东长山县,清康熙二年(1663)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其曾祖父王重明曾任山西沁周同知;其父王廷扬在康熙二十三(1684)中武举,但不喜欢人朝为官,二生隐居于市。王应统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参加乡试中武举。翌年,赴京试中进士,应殿试一举夺魁,被钦点为状元。那年他25岁。

状元府也是古镇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比其他建筑更为壮观,整座建筑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风格,前后两院,两个院落中间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人称状元楼。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并建有花园和演武场,整个府邸的建筑风格和规模彰显了官宦人家的风范,既有官府的威严氛围又有居家的闲适情调。大染坊、瑞蚨祥、三益堂······这些古镇上著名的商铺以及商铺主人的住宅大院也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

历史留给我们的决不只是房子和商铺,还有她那迷人的氛围,不只是建筑的氛围,更是一种历史的生态文化氛围。古商城充满了浓厚的北方民俗气息,早上敲响“天下第一锣”,寓意大小商家鸿运当头、生意兴隆;在景区北口入口处,来自民间的锣鼓队穿上传统的服装打锣、敲鼓、吹起欢快的唢呐调;民俗婚礼的花轿穿街而过;洋车、马车往返不停,当然还有古镇上那些具有古老气质的人们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具有现代气质的追寻者,有序地热闹着古镇。

昔日鲁商文化在这里崛起,今日鲁商文化在这里传承。走进古镇踏今访古,既是为传奇而来,更为文化古韵而来。

不知不觉中夜幕已经降临,夜色中的古镇,在月光和灯光的交相辉映下,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如梦如幻,留给我无尽的遐想······

古镇散文随笔4:古镇印象

作者:金梧桐

渡船过江,方石阶梯,黑瓦青砖赫然眼前。小溪流水,波澜不惊,犹如一张古画再现,神韵所在也许是小石桥,碧水泱泱,绿树掩映,悠然的小船在桥洞中穿过。民俗纯朴,掌船人穿着古典,鱼尾式的划桨在这些中年妇女手中,轻盈捷快,顺势小船顺水而下。远远向外望去,高耸的砖塔、成片成片的湖区,仿佛鹤立于独岛之上。

走进村庄,家家阁楼交错,互相辉映,房屋的后刹,台阶依次垒砌,弯腰便可伸手浊水。小楼不但建筑别致,在使用上更是简洁方便。走上阁楼,疏密有致的窗格外是清朗朗的天,风带着甜香。樟树的碧绿映衬,水中倒影交接。伸手就可以构到对面瓦上的青苔,江南多 雨水 ,绿油油的诉说着与水的故事。街上人来客往,不现一丝奔忙。悠远的远方飘来古老的笛声,笛声在晴朗的天空中忽高忽下,将古镇渲染得诗意迷茫,让人想到贾平凹小说中来自古城墙的埙声。我想吹这笛声的一定是位少女吧!若隐若现,云淡风轻般传递着关于爱情的解悟。猛然间惊醒,结果自然是空的,变成一段配乐的迷惘和思念。

深巷里飘来一股茶香,从一这方青石铺街道上迂回几次,忽然一座淡雅阁楼构筑在绕河旁……青石、琉璃、与茶有关的诗词歌赋,再加上空气中弥漫着或浓郁或淡雅的味道,引至三毛茶馆。树荫下摆放着数十张方形木桌,评茶杯一字摆开,茶香袅袅,喝茶人落落大方,一老者拂袖掠须。走上茶楼,三毛众多书信悬挂于门窗间隔空间之中,唤来主人才知,三毛生前来周庄。茶楼主人写一篇 文章 ,后来被三毛朋友得知,并督促主人寄给三毛,书信来往,后来三毛自缢身亡,无比的思念和悲伤,三年酝酿办起了“三毛茶楼”。

古镇九百多年历史,历经沧桑,传承了中华文化底蕴,来人赞叹不已,宁静、古朴、安详、清丽。伴着小桥,伴着流水,伴着小桥流水边的人家,古镇显得神秘而灵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似乎是千年不变的境地,每闭上双眼眼前定掠过一幅幅图画,景美、人美、水美,古镇这风雨九百岁的水乡在我心中出落得更为深刻了。

描写古镇的优美散文欣赏

走进古镇,追随着这条弯曲的老街仿佛回到了历史的画卷,顿然有进入另一个天地的感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古镇的优美散文欣赏,欢迎大家参阅。

描写古镇的优美散文欣赏篇一:绽放魅力的古镇

上里古镇算不上中国最完美的古镇,但她的魅力却总让人探究且陶醉。

在没了解古镇之前,纯粹是冲着古镇原来是川藏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的驿站。无独与偶,在盛夏的一个晴日,我终于来到了这座千年古镇,展现在我眼前的是车水马龙、人头躜动,云商遍布的繁荣景象。古朴的建筑展现了古代人的智理和聪慧。

在查阅有关上里古镇的资料后,更深刻的被她的文化内涵所感染。上里古镇位于四川雅安,东接名山、邛崃,西接芦山、雅安,是中国最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上里居于两条小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古镇最初名曰“罗绳”,是取其昔日古道上的驿站关隘之意,是巴蜀平原通往外界的关卡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商人们从四川雅安过上里,经云南的邵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是先人们开辟的一条最早的国际通道。上里早期为民族聚集区,民族中主要以本地土着的巴蜀民族——青衣羌人为主。到了明末清初,古镇的人们安居在这里,人口不断增多,经济日益繁荣,便以居住在此的杨、韩、陈、许、张五大姓氏而更名为“五家口”。

解放战争时期,1935年红四军长征途径上里,并在此驻扎了半年之久,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搏斗。

解放后,依据陇西河的流向,上游所在的乡镇划为上里。上里古镇从此定格。

回望历史,上里留给人类许多浮想,让人感概世故,更多的是对我们祖先的胆略和智慧的折服。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总会让人陷入史海沉钩之中。

上里古镇更让人敬慕的是她的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古镇依山旁水,东、北、西三面为丘陵环抱,东、南、西三面分别由河流小溪围绕,最高山黑岩坪海拔1725米,最低处海拔905米,山上林木植被茂密。古有诗云“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是古人对上里古镇的总体描绘。

古镇的建筑格局以明清时代的风格,体现以民居为主的空间特色。所有房屋为木质结构,建筑群体高低错落有致。街道为石板铺设,两边均为商铺,由此可以想像古镇当年的繁荣景象。居民的大院都是以“井”字形天井建筑,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飞阁流丹,镂空细刻,曲尽其妙。

桥,永远是上里古镇的主旋律。古时的上里因为夹在两条河之间,因此桥是必不可少的“路”。古镇共有10多座石桥,一般以漫水桥为过河通道,可一旦涨大水,河水漫过桥面仍无法通行,于是就有了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石拱桥,展示了祖先的伟大智慧。

“二仙桥”位于古镇西约200米处的陇西河,单孔石拱桥,长15m,宽5m,高12m,跨度19m,桥面用石板铺成。史料记载:二仙桥最开始建于清乾隆初,前两次刚建起就被洪水冲毁,于是,在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再次修建。传说这次修建的时候得到高人指点,说是河里居住的龙族肆意游走而造成洪灾,导致桥梁被冲毁,所以在这次修建的时候就在桥身两侧刻上龙头、龙尾,取“镇龙”之意,昭示将龙压于桥墩之下,避免洪水泛滥发生洪灾。相传在桥竣工之日,附近州县名仕前来祝贺,宴毕人们来到桥头准备踩桥定名之时,却有两个乞丐坐在桥头拦住了踩桥人,众人要求乞丐让开,可乞丐就是不让,在推拉中乞丐跌入水中,瞬间水里就显出两个大石包,众人大悟,认定此人并非乞丐,而是两位神仙,于是此桥定名为“二仙桥”。说来神奇,二仙桥第三次建起后历经一个半世纪,再也没有发生洪水毁桥的灾害。

高桥建于清乾隆14年(公元1749年),桥两端为上里古镇当年的米市,系古镇陈家人为方便卖米而建。高桥为三卷石拱桥,桥下东、西两端各设有人行通道,桥上、桥下都可以通行,于是被称为清代的“立交桥”。

无论是二仙桥,还是高桥,都是上里古镇先人们智慧的象征。历经千年的石拱桥见证着古镇的繁荣,致使我们闲散在桥面感受这遗留下来的奇观感概万千。凝望着桥与周边的山峦、田野、古建筑群遥相辉映,桥上物影倒影在水中,形成了一幅天然的图画,让你无端地站在无我的高度审视古镇的建筑文化。

在上里古镇,最令人向往的怕要算是古镇的塔和牌坊了。文峰塔、舍利塔;双节孝牌坊,九世石牌坊;韩家大院和白马泉。让游人永远望物兴叹。这些保存完好的古迹彰显的不仅仅是古镇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记载古镇上千年的人文和谐的佐证。

舍利塔是相传隋文帝杨坚为感谢尼姑智仙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诏令全国各座名山修建佛塔,以供奉恩人舍利子的宝塔。

九世石牌坊记载清朝陈氏家庭九代周居,人口逾千,共聚一堂的历史。被誉为汉族第一大家庭,两次受到朝廷嘉立家谱石坊,以昭示社会和谐。

建于清道光十九年的双节孝牌坊,记载了清朝上里古镇的韩代家族两位女性忠孝守节的故事:韩氏家族中姑、媳两人,在丈夫战死沙场后,家里的长辈们劝其改嫁,而这姑、媳两位女性始终从善封建社会女性“从一而终”示训,坚守在韩家孝敬长者,抚养后辈直到逝去,于是感动了朝廷,皇上下“圣旨”赐韩家修造“双节孝”石牌坊,牌坊选址于昔日的茶马古道旁,以告诫世人这才是人间楷模。

双节孝牌坊现今已成了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牌坊结构为四柱三间十二翼出檐多脊。石碑坊上图饰花纹、匾额对联,古朴自然,雕工精细,造型灵巧,栩栩如生。一只只飞禽走兽杨威于石坊之上,一幅幅戏剧场景展现在画壁之间,气势恢宏,堪称建筑精品。

关于白马泉的传说,凡是到过上里镇观光过此景的人们不能不为此折服。白马泉始建于唐贞观元年,位于龙头山丽的南方丝绸之路的古道旁边,与天台山一脉相连。寺内现存的巨石雕刻的观音、唐代凿挖的古井保存完好,寺内还有明代的钟亭、照壁、雕刻兽。石刻香炉等。该泉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十大恒温间隙泉之一。因起潮落潮都能听到马蹄的声音而得名,宋乾道元年诏封此泉为“渊泽候”。

白马泉终年不枯不竭,泉池内随时都可见串串珍珠般的气泡从池底喷出。因此到了清朝又称“喷珠泉”,至今池边立有清代雅州太守黄云皓题写的“喷珠泉”石碑。

传说白马泉原来只是一滩水,唐僧西天取经时路过白马泉,唐僧进庙膜拜,白龙马等候于寺外,因口渴饮此泉水,此泉与东海相连,白龙马见到龙王朝拜,于是此泉便朝涨夕落。唐僧一行离开后,当地僧人见状感到很神奇,于是建庙将此泉围住,并改名为“白马泉”,现白马寺的香炉上,以唐僧取经为内容的浮雕保存完好。

宋乾道元年丁玄(公元1165年),川西南连续三年大旱,附近州县的官民到白马寺求雨,恰巧泉池涨潮,随之风云交加,天降甘露,拯救了一方百姓。于是州县官员上奏朝廷,遂封此泉为“渊泽候”。传说此次白马泉涨潮是观音菩萨正好路过此地,见百姓遭受大旱在此求雨,于是大发慈悲,倾倒净瓶之水降甘露三日,其中一滴水落到了白马泉,致使白马泉涨潮。后人得知是菩萨显圣,为感谢观音菩萨,上里人们集资于唐代永乐年间依托此泉靠山修造了观音殿,并在山岩上雕刻观音像供奉,将此泉更名为“观音泉”以示纪念。至今保存完好的白马寺,是中国佛教中大殿内有泉水的唯一建筑。

上里古镇的繁荣,从屹立于古镇边缘的水磨昉足以佐证。这座建于明代的水磨昉至今保存完好,它是古镇人民丰衣足食的象征。水磨磨出的不单单是人们的吃食,更像是在打磨岁月,一段记载古镇历史的岁月!

在上里古镇游玩,你会被当地的民风民俗感染。热情好客的上里人,总是希望为你提供最好的服务。上里的牛肉豆鼓、麻辣豆鼓、五香豆鼓、水晶鱼豆鼓、牛肉酱、野生菌、豆腐乳、上里柴火烤鸭等等本地土特产让你目不暇接,品尝这些吃食会让你感觉到生活的味道和甜蜜。

各种佛珠,金丝楠木质雕刻的工艺品更是让游客倾情。古镇也是金丝楠木产区。在一份资料上我了解到:金丝楠即楠木中有金丝,其木千年不腐,光下金光灿灿。自秦朝开始为皇家御用木材,号称“国木”,金丝楠木质湿润,冬不凉、夏不热,有“软木之王”的称号。长期佩戴金丝楠饰物有舒筋活络、静心养神之功效,长居楠香之屋,可以延年益寿。

无怪乎上里古镇几千年屹立于南丝绸之路的主要干道永不枯竭,上里古镇注定就是一个关隘,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近代的解放战争时期红军长征,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汇合在此驻扎屯军,从而壮大了红军的力量,赢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上里古镇功不可没。

改革开放以后,上里古镇以崭新的姿态汲纳中外游客,古镇的旅游资源得以开发,但古镇的原迹原味依然保持良好,因为这是上里先人们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正是这份古朴才让上里古镇更具魅力,带给游客更多的思考和愉悦;正是这份古朴,才致使上里古镇犹如一朵奇葩,在世人的欣赏中绽放……

描写古镇的优美散文欣赏篇二:古镇情怀记多少

自从十几年前去过了苏州,游过了园林,徜徉过山塘,集会于神仙街,就深深的迷恋了江南古镇,恋小桥流水,恋老树昏鸦,恋那种亦古亦今的迷失。

于是,几乎走遍了江南的古镇街间。从招嫁楼,到七宝,到南翔,到泗泾,到枫泾,金泽、练塘,朱家角,到千灯,锦溪,同里,周庄,西塘,乌镇,惠山。穿行于这些大致相似又各有情致的古镇,常常忘记今夕何夕,久了,总觉得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古镇,是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历史。岁月的脚步轻轻,历史的印迹重重。

喜欢古镇,是为了体味那种不同时空的物貌人情,而每每看到古旧的房屋里陈列着冰箱,液晶电视,空调,桌上有电脑,电饭煲等电器设备,窗前摆放着舒蕾,飘柔,门外有电信的宽带箱,就倍感失落,情感上难以接受这种融合。仔细想想,我想体味古镇那种昔日的繁华,所以我喜欢热闹的古镇,人来人往,商业发达,而这些势必融合了现代人的理念,生活方式,繁华中迷失了什么;而那些安静的古镇,或依然有人生活着,或已经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却也让我于安静中有了丝丝的落寞。我不是文人或艺术家,安静给不了我灵感。于是,我觉得自己是在叶公好龙。

记得在惠山古镇,深宅大院,岁月沧桑,唯有墙上的字牌注解,让游客了解,仅是如是说,独坐在静谧的大院中,倚栏,仰视高檐残塬,心静如水,倏忽间依稀看到有古时装扮的人从昏暗的深堂里踱出,近了、近了,仿佛要握手、却似灵魂被惊醒、似南柯一梦,后背有凉意,头顶却是暖暖的阳光,其实,谁都回不去谁的世界!现在,不敢独自走进旧时的院落,不敢触碰那墙,那门,不敢踏上咯吱咯吱的木梯,只为不想惊扰这些古老的岁月的魂。彼时的古镇彼时的情怀,已是流年似水,今时的古镇今时的人们,也只是活在自己的故事中,古,是一种美好的奢侈的愿望!

国庆长假,女儿说,她想要去看看古镇,因为她也喜欢那种旧宅子的感觉。我挺感动,说明女儿长大了,可以看懂江南,或者想要看懂江南。于我而言,江南不是简单的一水一桥,一石一瓦,江南是一碗粥,融进了浓浓的千古文人情怀的粥,粥里有甜美,更多的是沉淀!带着女儿,走过布满青苔的石板桥,穿过幽深斑驳的长廊,走进旧宅深院,透过天井望向那片天,用心体味那种“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浮华,留在心底的,或许有很多细腻的,无以言表的情愫。

不过,真的很美!

于是,总是情难自禁,在阴雨霏霏时,在春暖花开时,一定要去古镇走一走,静静的,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是要从青石板的路上踏过,从斑驳青苔的拱桥上走过,在扶风垂柳边驻足,在古稀老者的目光中微笑。

情怀,就这样,一次次的,沉淀!长亭外,古道边!

描写古镇的优美散文欣赏篇三:古镇,故事,故乡

随着闯门巷的硬化,小镇仅存的石板路也成为历史了。小镇其实也不小,当然是和同级别(乡镇)相比,它在全国还是排得上前三名的,说它大也不大,镇中心也只有五平方公里。但她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成为建制镇今年刚好百年。

镇政府驻地青树坪,自古为驿站要塞,距县城永丰镇19公里,早在清咸丰年间,这里已商贾云集、商业贸易十分活跃。1912年建镇,历史悠久,后虽几经行政区域和机构变更,但青树坪镇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故有“历史名镇”之称。

天天相处在一起,很难发觉彼此的变化。就像别人家的小孩,几年不见就发现长高了许多,就惊叹岁月的神奇。故此,长年生活在小镇的人,总是说小镇没有什么变化。而对于一个过客来说,小镇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我出生于小镇,成长于小镇,五十年的时光(除去69—75年下放农村),都是在小镇渡过的。所以说,小镇的变化到底怎样?

小镇最先是一条东西走向、铺满着青石板的街道,弯曲有度,全长约一公里,听老辈讲,青树坪确实是一个小小的坪,因为,是邵阳至湘乡通道,有头脑的商人率先建立驿站,慢慢的增加了各种生意人,尤其是锡福殿的修建,吸引了方圆几十里的香客,人气带来旺气,于是各地的生意人在此安营扎寨了。

至于街中的石板铺于何时,以无据可查。反正我从小就是在石板中滚爬中长大的。对于幼年的记忆,已经格式化了。唯有“数石板”这点事情,俨然成为档案。“街道的石板到底有多少块?”这是一个常议的话题,但到底也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准确数字。为了探求一个正确的答案,有不少人(当然也包括我)从上街走到下街,一块—块的数,其实没有哪个能坚持数完。想想看,石板有大有小,有宽有窄,中间那些大的还好数,边上那些小的就伤脑筋的事情了。所以,得出结论又各有不同。所以大家只好认同大人们说了那个数字,“一万四千九百九十九块”。那时我们都认为是自己无能。稍大一点后得知,这是计算得来的,为了显现其真实性,故意不为整数。

那个时候,城乡差别还很大,镇上的青年读完中学,在家等待招工。父母有工作单位的,待业的时间一般很短,而父母没有单位的,或单位差的,待业的时间就长了,甚至一直没进单位。大家管待业这段时间为“数石板”。“数石板”一度成为我们的口头禅。

古镇的地形也很特殊。320国道和镇南路(原来的潭宝路)在街的两头交叉,成为两个人字口;人字口的中间道路纵横交错,东西走向的有老街和富厚商业步行街,而粮站路、车站路、工农坪(行政路)、牛娅力巷、南门巷、北门巷、闯门巷、甘(棠)花(门)公路贯彻南北。

如果把320国道和镇南路比作船沿,古镇恰似一艘小船,而被道路分隔的建筑,就是那船上的货物。而那甘花公路就是古镇的翅膀。

古镇的传说很多,人才也很多,特产也很多,而方言也更具风格。

古镇的历史名人由他人讴歌。作为草根一族,本篇只讲讲几个小人物。说到小人物,不得不讲配锁大王——哑巴李立仁,剪纸大王——贤拐子金贤良,二胡大师——瞎子陈放生。

哑巴李立仁,我的堂兄,长我十岁。先天性聋哑,长得五大三粗,读过一年聋哑学校,于是,会写很多字。虽然有些字缺臂短腿,但大家还是认得出来。从我记事始,他就在街上摆了一个配锁摊,兼修雨伞,缝补雨鞋。不靠政府不靠兄弟姐妹,自势其力。由于他技术好,待人好,方圆几十里,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可以肯定,全镇知名度非他莫属。还值得一提的是,下象棋也很有份量,他的摊子边的棋盘每天没有空闲,爱好象棋的老老少少都爱来斗几个回合。街坊四邻都说:“我还真的很佩服。聪明、自强自立、手艺精湛,亲情味挺浓。”

剪纸大王金贤良呢是我的长辈份了,他的相貌和身材真的不好恭维。武大郎的个子,但还要精瘦,小而灰暗的眼睛,双腿一长一短,所以外号"贤趴子"。自然界必定有它的法则,他虽然其丑无比,偏偏他有一门绝技——剪纸。剪出来的鸡鸭牛羊马,惟妙惟肖。那时候人百年后,总要布置一下孝堂,摆上几个花圈。那个年代没有人做生意,所以,他的剪纸艺术大有用武之地。

贤趴子读书多少我不得而知,但好像有点文化的样子,是我的图书馆里的常客,他经常给我们这些小孩子讲讲故事,编一些顺口溜。可惜的是他没有哑巴那么得人缘。原因是经常欺负人,尤其是小孩子。他喜欢放屁,常常在放屁前逗弄人,说他的屁股后面有些什么什么,引诱孩子们去看,结果他就放一个响屁。所以,人缘不怎么好。卒于九十年代末期。

我为什么要说说二胡大师放瞎子呢?源于他超人记忆力和精彩的琴技。一条公里长的老街,放瞎子从上街走到下街,从下街走到上街,他都能准确无误地找到他所熟悉的人家。

他的二胡拉得极好,他会拉很多很多曲子,每天清早就在街头拉着二胡,什么《二泉映月》,《红湖水,浪打浪》,拉得更是行云流水,让我们百听不厌。大凡瞎子会算命,他也不例外,如果你多数几个钱,他就边拉边唱,让你在闲聊中得到享受。

古镇的特产,有句歌谣这么说:“豆豉辣酱萝卜干,有滋有味又好看。”八十年代前,小镇的居民几乎家家都要晒辣酱煮豆子,一条石板街两旁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瓦罐,或罩蚊帐布,或罩塑料布,五颜六色,从南望到北,宛如一条开满鲜花的林荫道,更有情调的是,妇人们你尝尝我的,我尝尝你的,嘻嘻哈哈综合论坛,就像那蜜蜂围着花藤。可惜的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浪潮,有人偷懒了,有人更勤快了,偷懒的人花钱向勤快的人购买。闲情逸致的人少了,美丽的街景也被市场化了。

再说说小镇的语言文字,小镇的口音一个字“土”,说话不带一丝儿鼻音,也没有一点卷舌音,全都是腔音。说的话除了本地人能听懂,外地人一听可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了。比如:恩各—你的。帽治各—不是的。爬锅—菜锅。麻瓜子—青蛙。做马咯—做什么。花公子—虾。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如果想讲讲普通话,也是洋腔八调,有人说“哈哈,这是塑料普通话!”

古镇百年,翻天覆地。由一条石板街变成三条大街。十来条小街小巷。拥有喜洋洋、福临门、步步高、新一家等十多家大型综合超市。亿客隆、一方、等数十家服装超市,青树五交化、新俊商场等电器商城。尤其是逢五逢十的墟场,吸引了数十公里外的人流,商业活跃,有诗为证:“广招东西南北客,日进上下左右财。”

夜幕下,月光中,古镇像一艘载满货物的小船,在时代的浪潮中稳步而行。

看过“描写古镇的优美散文欣赏”的人还看了:

1. 古镇精美散文欣赏

2. 关于古镇的散文

3. 关于古镇情怀散文

4. 描写古城的优美散文佳作

5. 关于描写古城的散文

写古镇或者古城的名家散文

周庄水韵--赵丽宏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都是在春天,每一次都坐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那天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到周庄是初春,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斑斓,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最近一次去周庄也是春天,然而是在晚上。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个盛大节日。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光带。坐船夜游,感觉是进入梦境。船娘是一位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晶莹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船摇过桥洞,才发现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船,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

还没有等我来得及细看,那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突然,一串串晶莹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灿,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七彩斑斓的光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一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古风散文随笔

关于古风散文随笔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古风散文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古风散文随笔1

婉约的风,点缀起阳春的温柔,夕阳下,万千笑颜,虚无的繁花。旧日的蚀刻,总记录下,风霜里那一抹的愁绪。时光不曾老过,他不知道我心,真情不曾忘记,在心中荡涤,红尘盛景,谁与我把一盏清风,与君独醉。

万千情路,一味流年。陌上花开,只待伊人,一束青蒿,一坛雄黄酒,与君对影邀吴刚,玉兔仙袂广宫寒,明眸皓齿今何在,一份深情两茫茫,尘世间。别来无恙的选择,形影子单的流年,今夕复何夕,共此皓月,忽问今日何是处,原来今日也端阳。

一轮明月高悬,一缕思念在心间,轻轻吹来的杨柳风,是否也带着那份乡愁越过了那候鸟飞过的回归线,

衣诀飘飘终不悔,纠结的长发,遗落的时光。还有那只温柔的手,悄悄点燃的岁月。于是,那个季多了一份相思,每一次停留,都有翘首期盼的远方。

浮世众生,阡陌掠影,我终究不曾错过你。牵手一段岁月,共醉一段时光,你的情,我的爱,拼成了生命中的一个圆。爱在心,你就是我的唯一,你就是我的远方,交错的时光里,世界从此在彼此的心中留恋往返。

摘一株雨荷,放一片明月,舀来天山冰泉,兑一勺彩云,加少许相思,先用武火煮沸,再慢慢煎熬少许时间,把那那些过往一并当作佐料投入壶中,和着流年的气息,邀君同赏,共醉在这乱世三千情丝编织的网之中。

红尘醉了,流年老了,与君的一往情深没有改变,众人皆醉,何我独醒,携手年轮,你用心作画,我用心添彩。时光交织成岁月的书签,别在彼此珍惜的心间,把那每一次次的欢颜写满人生的扉页,把那每一次动人的瞬间刻进在岁月的诗篇。

相思河畔,潮起云生。正如是,月有阴晴圆缺,天有不测风云,何必太计较,总有一份温柔再等待,或许就在在时光夹缝里;在你我之间。在水云间。

关于古风散文随笔2

月沉应如水。落下不被你记住的夕阳,头抬起来,仰望这轮玉盘,映照出你年少的青涩脸庞。这里,多少个春秋走来,记忆都已腐朽,北望尘埃,西楼无情,最是伤心人归处。无法拾起的玉簪,斑驳岁月,不见了容颜。月华撒下,桃花蓝田,恍如隔世。

是何时我的记忆如潮水涌来,要我挥洒胸中烦闷,人生之舟沉浮无度,苦苦在浪涛中支撑,我身心疲惫,苍茫大地天演万物,人生不过匆匆百年,为何又要与命运殊死搏斗?宇宙无涯,何时会有尽头,物是人非,何来不曾背离。几万天的前行,又几度过往西楼,看无情人伤有心人?明月语清风,谁知所谓。

那些日子里的冒雨狂奔,顶风高歌,躺在静谧中的安然休憩,在不断被长者谆谆教诲中,与朋友缘来缘了离别中,追逐一方遥远梦想中渐渐消散,天街、夏蝉,晚来风、痴心人。四季海瀚,云舒云卷,你现在又到了何方?众生百苦,你又在经历怎样的轮回?黄花黄,杏花飞,小桥流水无人归。

怀想疯疯狂狂的年岁,好似自己天下在手,坐拥万户。回头静想,是值得珍藏的青春,还是无知少年癫痴?江海月相似,这些都找不到了答案,只是随潮涌向天际,晨暮每间,撞碎山河。来年成今年,我们也上了路,向前寻找自己的归属,一离故土,不知有人等候多少个晴天下雨,老树不开花,流水不向西,家园在何方?最终只能道一句,心安处即吾乡。

稚童戏纸鸢,春风上枝头。明年的毛毛细雨,在朦胧的江烟,可否望见你的寂寥?可怜冬雪塞上来,八拍胡笳破铁衣。为何又欲泼墨,书尽愁字,而漫漫思绪,却不止一秋,一心。想来那年亡国最应恨西楼,如今过往,成就伤心处。红泥裘衣,蛮腰束手,谁缦立于此,遗世独立,默默成孤。

缘有时尽。我们不停地走,进进退退,便恍惚了,遇上不同的人,也许志同道合,也许不相为谋,但终会分道扬镳,去去留留之间,就孤独了,一如始亦如终,到底拥有什么,想要什么,都忘却在路上。谁的剽悍谁的婉约,形形色色,一如既往,都不放下梦,沉沉浮浮,风吹雨打,甘苦自知。

流淌的时光,一张浅筏,飘荡至未来。萧愁落处无声,平地惊雷。交错的人生轨迹,勾勒出怎样的动人故事,是你我共勉,还是你傲然离去,我独自承受卑微,浪荡天涯。游子不思苦,归客他乡人。如是而已。只怕过往,西楼孤寂,空对素壁,斜阳暮,听乌啼,独自伤心处。

三年走马,雾里看花,执一支笔写风流,不曾想到留于纸面变为哀愁。少不知苦,在韶华中自许倾负,错过每一处属于自己风景,停在别人的梦里挥斥方遒,错误的壮怀激烈更误了自己。未曾反省,未曾承担。听风画雨,不问当年。忧思愁绪,想必西楼应无情。

待那心事成灰,华灯初上时即万家灯火夜,天地沙鸥,人生微渺如芥子,几许清幽,无人堪扰般若。问凛冬将至,大雪一度九天,愿洗尽过往,尘埃自散,而心如明镜,映照红尘,撑杆舟楫,渡人且渡己。

关于古风散文随笔3

时光潜瘦,岁月之振落尘埃,陌上相逢如初见,独守在亘古之思,缠绵着心中不灭的梦魂,去岁折痕今宛在。缘起,念;红颜情缱绻,润了心扉,镶满的情怀,心为笔,梦做笺。踏着盈盈一水,画船载酒潇湘去,情牵何兮,千里已窥烟水长天阔。雨落轻弦,丝丝扣心。凝眸之情,一帘幽栖之梦,一纸凄婉之词。深心为界,去尘嚣与纷纷;记忆为痕,唯往与闲思。身外大千,凡多纷扰;心如白羽,而静风尘。雨帘轻掩,隔红尘于底;珠翠相依,诺寂寞于心痕。清之露,难入杂尘;弯月之幽辉,不如深闺素?

岁月之褶,黛颦。自古多情伤别,一枝一叶恒情。遇时,烟笼水,月笼沙,烛影摇红里芳华,蹙眉揽镜瘦颜色,庭深桐锁,人亦漓,情亦酣。点点滴滴,凭谁记取;丝丝缕缕,倩谁呼唤。怎晓深心眷语;流转轻岚,未驻眸底微言。此时、人间四时,若柳拂风,轻舞步,蝶舞翩翩。自能寐醒之期;若重之语,镌默想之心念。一羽柔,剪影梦。过步之轻,盼绿茵之愉悦;此孤之倦,可伴天籁之映。若寂静之雨花,叩心窗畔。迷之岚气,述枉矢之梦呓;婉之水风,镌遥情之思。

淡烟画间,轻轻而来,浅黛轻眉,哀淡淡,萧萧霏雨洒衣,榴开放红裙舞,凭栏浅兮。谁知意,寄北风,榴花开,红裙舞,雨中花飞双燕。丹青妙手,墨洒轻痕,淡墨浅诉相思事,笑看棱镜人自知。画烟雨里,萌动的心,敛了眉间流连,词卷萦烟,奈何情尘缘浅,在月光中流胶之心?一缕未了的牵恋,遥望风月深。思念如月如那瑶池之仙子痴情。念;如花之情、如水之柔、如兰气质、如蝶之步,于轻歌曼舞中静赏韶华。情亦酣如醉痴,伴着那世间最美之情,花间曼舞,暗香浮。在艳欲滴之枝间,弄影翩跹,裙袂飞扬。

彼岸花开,相逢如画,情深如诗。若情为蛊,我则已为你中了百年之毒,若爱乃罪,我已为你犯了千年之罪。将带着千古之情,过幽之海,结一路之香以薄之翼,柔脆之怀,镌刻恒古不变之情。望你身在天涯,思君心于咫尺,丝丝情化点点相思泪,滴在弦上音之。红尘烟,梦寐常,风之铃,不分君梦梦外?梦里是你温柔的眼,梦外为君挚热之心,于是乎何分?我在佛前苦炼只为得一世相守之缘,而意在君之尘,自是不复能出其柔情似水,醉心那一坨至柔之思潮洪。为你沉沦,为你倾城。今世情缘,不负相思引!

徐徐清影,醉染纤尘,飘逸了几世轮回,穿越时空潋滟流年,卷醉了红颜娇柔之心。我愿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姹紫嫣红独守一色,凡尘百相只爱一人。几许相思几许愁?寻你,于三世之尘,为其未了之志;寻你,在花香凝之一池春水旁,为冥冥之场轮;寻你,在风月下歌之句里,只为而今生如泣之思。九曲廊处,婉之榭间,我吹了一支之空幽笛,你一身披霞翩翩飞至,清风微送着,丝丝之香,见着生里最唯美之姿,舞尽缠绵。一生之候,只为此一刻留。

于红尘苍穹中。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回眸。今朝,红颜如故,昔习之容,牵着你之柔,擎其笑妍,以情心语和着我今之绝唱。以你飞花逐月之情,剪开轻袅雨之然,望久之逢。积着彩云中之轻妙之鸣…思为最深之爱。世之沧桑,断不灵之度。缠绵萦绕之声,于你我俩俩呼吸间徐徐下,情自我之眼神默旋焉,散为你欲语还休之婉。我之画屏,当盛满子红粉之恋默。轻舞纤指,为你吟一阕无边之思。在茫茫海,红尘深处,洁藕不离的缠绵。拈一指流年,逾岁者尘,以知珍敬于心底。

光阴流转,一刻千年。天涯凝望,一纸相思,多少次,枕着一帘幽梦,酣然于梦里的香甜,在梦中相爱守望,缠绵又妖娆。思念,化作徐徐跳跃之音符,缭绕在旋律时空中。笑看那痴情梦怀,化成纷飞细雨,如银之月满庭空寂之矣,终得了前生往世其骨之馨。揩去眼中那痴之泪花,驱尽昔者凄迷与茫,前世之灵魄则于情漫焉。前许下之情,为今世之债欠下,爱与思之绵,聚于岁月之轮间。浓浓的月色,化不掉思之柔媚,荡而失之忧;抖落月之寒,使泪化作一场透唐风宋词之相思曲。此曲曲之悠悠,展矣世之沧桑,传之曲调,披着月下之竹影,浮上之芊眠绮翠之竹梢。兮!则你之求,亦我之愿。而今夜,此刻骨之情萦于脑海焉,石刻三生将鸳盟誓,与你、醉踏红尘,倾情一生!

关于古风散文随笔4

一段念想,留一份时光慢慢尝。

桃花树下,落英缤纷,我轻轻地抖落怀中的花瓣,遇见手执花锄的你。心中暗想:或许只有我们才有如此情怀,花落水流红,显风情万种。

在远处,听你吟道: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或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深知你的伤心,见你伤心时,我也便更伤心了。后来,听你焚稿断痴情,听你折扇斗诗会,潇湘妃子诉忧情‘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蛰冰结相思,’我也了解了你的伤愁。

读着你心中的烦恼,多少次在心中呼唤你的名字。而你,不在身侧,独自流连,为伴,不可念,可相思。为后,不曾想,时光荏苒,你我终是有缘无份。

一个人,黯淡天际下。曾经喧闹过的的方,回忆若能下酒,往事便可为一宿独醉。想你初到家时,不知道你是否记得‘颦颦’二字,不知道你是否记得那句:你会去了,我便跟了去;你死了,我就出家,去当和尚。执手相看泪眼,也曾无语凝噎,天道酬情,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必不负。你轻摇罗扇,折桃遮半羞,流年扑流萤,散不尽你的柔情。纤纤素手,常思量,便难忘,十里春光,也不及你好。

情到至深,做何事有因,我摔玉解恨,怨天道不公,或许太无用,不能予你,所思之物。时曾,也幻想,有朝一日你能为我的新娘。然而,世态无常,变幻莫测,我掀起盖头发现坐在花轿里的那个姑娘不是你时,我心中有多难受,有多煎熬。

府中,桃花社还氤氲着你的忧伤,但时光不再,物是人非。桃花树下,再也没有你舒袖如惊鸿般的曼妙身影以及叹息如细雨般的点点滴滴。

红尘难耐,岁月转身,时光似乎带走了几份情感与风度,却带来了几许冷漠与孤独。

吟一段桃韵,饮一壶清酒;执一手竹简,懂一颗真心。我懂你心,亦信你懂我,便劳燕分飞,断几人情。故有陆游唐婉,几曲【钗头凤】解相思,今有我和你,同语树下织忧愁,。造化弄人,命运让我们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相许,却不能让我们相守终身……

再后来,春已尽,繁华落尽,唯花纷飞,绚丽的芬芳,终是躲不过时光匆匆,纷纷逝去。

随笔,彼生鸟儿,可到此生来依?

关于古风散文随笔5

轻回首,流年深处,总有一些潜入心底的纪念。

尘烟过,韶华胜极,还有多少烟雨江南的惆怅----题记

江南是雨的故乡,雨是江南的外衣,而雨巷,是江南的女子,婉约,轻柔,若梦若画。

一圈圈轻柔的涟漪,晕开了江南深处的一船烟雨,还记得在那个时光斑驳的午后,我意外寻得了这一方水墨,便忘记了来时的路。几处人家,青砖黛瓦,漆门铜环,轻轻浅浅地,就勾起了心底那徜徉已久的江南梦、雨巷情。

我在一低头的瞬间,就勾勒出你的模样,雨水打湿的青石板,还藏着青苔调皮的小脚丫;古韵悠然的殿门檐角,依旧蜿蜒着倾世琉璃的姣好容颜;朱红淡褪的小巧阁楼上,一抹冷香嫣然于窗棂绽放。我勾起嘴角的弧度,偷偷凝望着你的一颦一笑,生怕打破了这尘世里一缕难得的'静谧。远去的时光片段,淅淅沥沥,清滢、空灵,这一蓑雨,一潭碧水,在耳畔的吴侬软语中渐次清晰,女子们相互打闹的笑声还是那般清脆响亮。五年的光阴,被流水带走,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多少故事在文字里流淌,梦里几多回眸,我们都是否还是最初的模样

那一日,你着一袭青蓝色的旗袍,撑着一把油纸伞,独自彷徨在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那该是东方女子独有的韵味吧,纤纤细步,恍若盈盈水间的波光粼漓。轻眸回转,你深邃澄澈的瞳孔,一不留意就将凡间的精灵跌落,素颜若水,却掩不住你素心如兰的优雅气质,一片雪花,就此跌落你的裙摆,在雨巷的尽头,浅诉秋心。微风伴着细雨,送来一丝丁香的愁怨,仿佛就瞧见了那淡紫色的小花,一朵朵,在雨中蹙眉,是如此多情,也许沾染了她独有的清香,飘散在这悠长的小巷,结着愁怨的你更平添了一缕幽静。

月光如菱纱般笼罩着古朴的小巷,一曲古筝曲飘然而至,悠长婉转的调子,望尽天涯,尽是相思,只影向谁去每一个音符,都飘向千里之外,不知,那个他,可曾听到这一曲用灵魂弹奏的地老天荒。问今夕何夕,你可知谁是她心上那朵荼蘼的花,一夜落红,惘然如梦,醉影掠过惊鸿一瞥,在这淡烟微雨的江南小巷,开到荼蘼花事了,终是散了,远了。一滴清泪,打乱琴弦,多年以后,只记得你白衣若雪,馥郁芬芳,似百年陈酿一般醉人,却始终模糊了你的容颜,只能成为一抹凄凉的叹息。

收拾起情绪,打捞着流年深处遗落的点点滴滴,轮回之间,回梦江南。雨巷深深深几许,我打江南走过,凝望你的眼,不问时光,不诉离殇。莫失莫忘,不离不弃。相约于流年深处,共话千年雨巷情。

唯美古风散文?

古风优美散文:烟雨深处,一枕蓝梦独自消瘦

烟雨深处,一枕蓝梦独自消瘦。

谁的画笔,蘸了月色,将湄水彼岸渲染成一抹蓝,疏烟轻袅,笼住水畔小院,也笼住一汪染蓝的心事,云烟散去,又聚拢,那些深深浅浅的蓝,便浓了又淡,淡极反浓。

却忆当年,同样的蓝月下,一袭青衫自万水千山之外打马而至,风尘起,竹帘卷,来不及抬眸的惊诧,在水意幽然的弦上,划出一波轻颤,水蓝点点飞溅,素白的裙摆上,芝兰渐次开放。

月色叩窗而入,与烛影对舞。

菱花镜中眸光流转,羞红了一阕婉约,黛眉描罢却回首,笑问深浅入时无,桃木梳下,长发如瀑,皓腕轻举,绾绿鬓堆云,簪一支玉钗,款款间,摇落一地呢喃软语。

箫声自蒹葭深处踏露而来,清音绵长,绕着月色织出一方素笺,一笔一划,书尽心暖,吟遍清欢。

以为这就是一世了,却不知,月圆月缺几度,掌心的时光如沙漏尽,秋深时,青衫已杳。

当岁月一遍遍碾过宋词的韵脚,痛了的不仅仅是期盼。

淡蓝梦语在幽怨的侵蚀下,一天天褪色,每当新月初升时,哽咽琴音唤不回逝去的似水流年,忧伤凝成霜花,一寸寸爬上青丝,老了镜里眉弯。

月色轻寒,凉了书简里的离愁别绪,沉默的辞藻描不出一城荒芜。将锦书层层折叠,付与烟尘,只在青鸟眠去之后,用泪痕洗却旧年。

此去经年,当阳光和细雨将最后一丝微蓝抽离,纯白梦境安抚着时隐时现的钝痛。

有疏影斜逸入窗,映着闲置的书卷,在落寞的字里行间,圈出了点点暖意,细碎沾襟。

打开尘封已久的门扉,才明白,久违的晨曦把天际淬成了淡金。轻嘘一口气,睫毛噏动的时候,梦已经轻巧着陆,波澜不惊。

箫音再起,卷一树梨花飞雪,成冢,葬了月下的伤,和子夜的寒。

仰首,天的蓝;低眉,海的蓝。

剪一缕莹蓝在晨光中织梦,缀几瓣白云的宁馨和浪花的澄净,蓝底白花的梦帕上,无风也无月,无怨亦无嗔,从此写满尘世的安然。

相关文章

汉服排版(汉服形制版)

汉服排版(汉服形制版)

本文目录一览: 1、A3纸做关于汉服的手抄报吗,怎么排版? 2、要做一件襦裙汉服,上襦和下裙各要多少布料,怎么算?越详细越好。 3、汉服设计需要给商家什么文件 A3纸做关于汉服的手抄报吗,怎...

中华汉服网(古代汉服图鉴)

中华汉服网(古代汉服图鉴)

本文目录一览: 1、汉服网的介绍 2、汉服网站有哪些 3、汉服文化网有哪些? 4、汉服有哪几种?哪里可以了解? 汉服网的介绍 汉服,即华夏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博大...

长春汉服吧(长春哪里有卖汉服的地方)

长春汉服吧(长春哪里有卖汉服的地方)

本文目录一览: 1、长春哪里能拍汉服写真? 2、请问长春有没有汉服相关的社团协会? 3、租一套汉服一天大概多少钱? 长春哪里能拍汉服写真? 嗯。上网买汉服带影楼拍是一个办法。不行滴话,飞苏州...

汉服斜襟(汉服斜襟的含义)

汉服斜襟(汉服斜襟的含义)

本文目录一览: 1、古装斜襟衣服在左边还是右边边 2、古人衣服开襟方向有讲究吗 3、斜襟汉服如何打结。有四根绳那种。 4、立领斜襟汉服可以搭配霞帔和革带嘛 5、立领斜襟短袄是不是汉服的...

白雪公主汉服便宜的多少钱(汉服的价格贵不贵)

白雪公主汉服便宜的多少钱(汉服的价格贵不贵)

本文目录一览: 1、现在有多少人喜欢汉服?多少钱你能接受? 2、实体店租一套汉服大概多少钱 3、一套正版汉服多少钱 4、凯里下司古镇租汉服要多少钱? 5、走过帮答下无人机最便宜的多少钱...

古风汉服女装(古风汉服女装照片)

古风汉服女装(古风汉服女装照片)

本文目录一览: 1、汉服女装的正确穿法是怎样的? 2、有哪些好看的古风或汉服女生图片? 3、汉服女装怎么穿最好看? 汉服女装的正确穿法是怎样的? 首先汉服有一种固定的穿法,那就是左衣襟要压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