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闺思唯美诗词(李清照深闺诗句)

hanfuguo6天前古风兰韵1

李清照闺思

《点绛唇·闺思》

作者: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闺思》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闺怨词。此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点绛唇·闺思》的原文及其赏析

导语: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原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衰草 一作:芳)

译文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赏析一:

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赏析二:

这首词的基本内容:

上片第一句“寂寞深闺”,写一个青年女子在自己深藏后院的闺房里,心中感到非常寂寞;第二句“柔肠一寸愁千缕”,写青年女子的愁状,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那么整个人呢?可见她的寂寞和忧愁该有多么厉害。第三四句“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写青年女子忧愁的环境:给人带来希望并让人惋惜的春天走了,又下起了催着春花凋落的雨。这一切,能不让人愁上加愁吗?这是上片的内容。

下片第一二句“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还是写青年女子的愁状。待在闺房里是“寸肠千缕愁”,只好走到闺房外面。但过去青年女子是不能随便走下闺房楼梯的,所以只能在上面依着栏杆想一想,望一望。想什么?正是那“催花雨”让她想到了“人何处?”想道了离自己而远去的意中人现在何处?,是否也在淋雨?什么时候回来?这才是青年女子真正忧愁的原因;那她望什么?望外面的风景吗?不是,是望自己的想象中的景象——意中人归来时的情景。望到了吗?没有。那望到了什么?望到了“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是啊!望到的是连到天边的无际荒草,是望不见归路——意中人归来的那条路。这就是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心理状态和无望结果。

以上就是这首词在四十一个字中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这首词的结构和写作艺术手法:

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写伤别之愁,更写盼归之愁,这样全面地、层层递进地表现了青年女子心中愁情不断累积的情状,是递进的写法。一个“雨”字,把上下两片勾联在一起;远处是无际荒草,近处是雨催花落;闺房内是愁肠寸断,闺房外是满目凄凉。多么凄美的意境!词人在这里把青年女子的“愁”的确已然写尽、写透,可谓淋漓尽致!所以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首词是“泪尽个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宋词

《点绛唇·闺思》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点绛唇·闺思

作者: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注释】

①“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②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武陵人”及《满庭芳》的“无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③“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赏析一】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赏析二】

这首词的基本内容:

上片第一句“寂寞深闺”,写一个青年女子在自己深藏后院的闺房里,心中感到非常寂寞;第二句“柔肠一寸愁千缕”,写青年女子的愁状,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那么整个人呢?可见她的寂寞和忧愁该有多么厉害。第三四句“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写青年女子忧愁的环境:给人带来希望并让人惋惜的春天走了,又下起了催着春花凋落的雨。这一切,能不让人愁上加愁吗?这是上片的内容。

下片第一二句“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还是写青年女子的愁状。待在闺房里是“寸肠千缕愁”,只好走到闺房外面。但过去青年女子是不能随便走下闺房楼梯的.,所以只能在上面依着栏杆想一想,望一望。想什么?正是那“催花雨”让她想到了“人何处?”想道了离自己而远去的意中人现在何处?,是否也在淋雨?什么时候回来?这才是青年女子真正忧愁的原因;那她望什么?望外面的风景吗?不是,是望自己的想象中的景象——意中人归来时的情景。望到了吗?没有。那望到了什么?望到了“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是啊!望到的是连到天边的无际荒草,是望不见归路——意中人归来的那条路。这就是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心理状态和无望结果。

以上就是这首词在四十一个字中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这首词的结构和写作艺术手法:

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写伤别之愁,更写盼归之愁,这样全面地、层层递进地表现了青年女子心中愁情不断累积的情状,是递进的写法。一个“雨”字,把上下两片勾联在一起;远处是无际荒草,近处是雨催花落;闺房内是愁肠寸断,闺房外是满目凄凉。多么凄美的意境!词人在这里把青年女子的“愁”的确已然写尽、写透,可谓淋漓尽致!所以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首词是“泪尽个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李清照经典诗句 最唯美的句子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试探地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告诉我说,海棠花还跟原先一样。唉,你知道吗,知道吗?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字,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

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这种写法,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实可信。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试”、“却”等字,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

相关文章

汉服批发工厂大库房多少钱(汉服在哪里批发市场)

汉服批发工厂大库房多少钱(汉服在哪里批发市场)

本文目录一览: 1、汉服山正区别//汉服为什么那么贵 2、汉服工厂工资一般多少? 3、怎么批发汉服呀? 4、汉服批发商的进货渠道是什么? 5、现在租厂房每平方米大概多少钱? 6、汉...

汉服舞蹈在国外表演(汉服歌舞表演)

汉服舞蹈在国外表演(汉服歌舞表演)

本文目录一览: 1、西安一女孩穿汉服在大唐不夜城跳舞,你觉得女孩跳的怎么样? 2、3年来将汉服文化传递给世界的女生,都做了哪些努力? 3、中国小伙在英国伦敦桥跳舞,外国人热烈鼓掌,其舞蹈水平有...

一件汉服可以换多少钱衣服(一件汉服可以换多少钱衣服呢)

一件汉服可以换多少钱衣服(一件汉服可以换多少钱衣服呢)

本文目录一览: 1、山东曹县三分天下汉服市场,一件汉服卖3.5万,当地的经济情况如何? 2、高定汉服一件3.5万,它究竟贵在哪里? 3、汉服一件大概多少元?曲裾,襦裙,分别大概多少钱? 4...

真实汉服(历史上真实的汉服)

真实汉服(历史上真实的汉服)

本文目录一览: 1、历史上真实的汉服是什么样子的 2、汉朝女子的服饰是怎样的,和现在流行的汉服有哪些不同? 3、历史上真实的汉服是什么样子的? 4、中国文化:历史上真实的汉服是什么样的...

汉服发带的系法(古风汉服发带系法图片)

汉服发带的系法(古风汉服发带系法图片)

本文目录一览: 1、怎么系古风发带 2、汉服带发带头发怎么扎 3、穿汉服怎么扎头发 4、汉服裙带和发带怎么打结 5、汉服的发带怎么系呢? 6、汉服的那个发带怎么绑 怎么系古风发带...

布拉格汉服旅拍多少钱(汉服旅拍价格)

布拉格汉服旅拍多少钱(汉服旅拍价格)

本文目录一览: 1、旅拍都有哪些常见问题? 2、婚纱照旅拍好还是在本地拍就行? 3、旅拍需要注意什么事情? 4、旅拍一般是怎样收费的? 5、铂爵旅拍到底怎么样? 旅拍都有哪些常见问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